1.大学生掏鸟判十年3000字议论文
大学生抓鸟被判刑了,这事件本不应该出现,毕竟大学生有文化,对于保护鸟类应该知道,他本不应该做出伤害鸟儿事件来,可是他却做出来了,结果还被判刑了,真正是时代的悲哀。
说大学生抓鸟被判刑是不是全是他自己的责任呢?这话难说,虽说他是大学生,但百姓也需要有一个普通的常识,他是上的职业学院,职业学院一般情况下是不入流的大学,既然是这样,学院管理毕竟不是很严格,那里的学生能够学到多少真正的知识呢?再者就是百姓也只知道,很多在那样学校学习的学生都贪玩,在学校管理还不严格的情况下,很多都是混日子,他们能有多少学问一般人很容易掂量出来。并且这样的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肯定存在着忽视,这样的学校出来的学生思想素质有多高,百姓还真不敢恭维。
再者就是,地方保护珍惜鸟类,政府工作做得又如何呢?是不是真正搞过什么宣传呢?在这项工作中,地方政府或者是执法部门在保护鸟类活动中,是不是向当地百姓做过什么以案说法的活动呢?外界百姓不了解,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还有不得不说的是,虽说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是大学生,年龄也是成年人了,可是对于他们的心态来讲,他们很多还在承受父母的溺爱,在很多情况下玩性很重,如果他们成家立业了,会搬着梯子去掏鸟窝吗?因此他们做这事有多方因素存在。
大学生抓鸟被判刑了,法院执法很严格,这事值得百姓点赞,关键在刑期上让百姓有一些诧异了,判刑十年,并且还罚了款,这事件闹得真重,掏几只鸟执法部门就如此上纲上线,这能够体现出执法者治病救人的责任吗?十年,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讲不但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更要命的是,他的青春都将在监狱里度过了,这十年判得感觉比拦路抢劫和**等刑事犯罪还重,这怎么不会让普通百姓吃惊,这执法部门如此判决,这不是害了这两个年轻人一生吗?
大学生抓鸟本不应该,可是他们这样做并非没有原因,还有更多的是玩性不改,为什么在这一事件中当地执法部门会做出这样严判呢?想一想国家法律面对死刑犯还一个劲地强调治病救人呢?对两个年轻人掏鸟的事件,执法部门即使是有法可依可应该体现出治病救人的责任来。希望此事件出现后,当地执法部门的执法者,多多考虑一下,能否在体现法的原则下,对两个年轻人在量刑上适当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呢?
【专家点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阮齐林认为,这起事件之所以引起舆论的关注,与事件本身的特殊性有关。他表示,这种犯罪因为它不像杀人、放火、盗窃那样,在传统意义上招人恨,这种猎捕珍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它没有具体的被害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不会找他算账。从道德上来讲,动物毕竟是动物,因而也不会有个人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公众)谴责性。
阮齐林表示,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殊性,所以,社会公众才更应当确信,司法机关的判决,是严格依法裁判的。具体到这个案件,如果没有法定的减轻处罚情节,法官也只能在10年到15年之间判刑期。他表示,从法院适用法律来说,应该说是严格照章办事。第一,法律规定了有这么三档(量刑):三年以下、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二个,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猎捕、非法买卖濒危野生动物,达到一定数量,就该适用哪一档判,这有非常具体的规定。如果有人觉得过重的话,这跟法官没有关系,那只能说立法,或者司法解释的规定过于严厉了。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认为,从严格遵守法律条文角度讲,法院的判决固然无可挑剔,但他更担心的是,类似判决能否取得相应的社会效果。他表示,我们国家对于自由裁量权的标准,实际上更多的是罪刑法定。但是也应该考虑社会影响、社会效果,以及整个刑法对社会的促进和警示作用。对于这种初犯,而且社会危害性显著比较轻微的,更应当突出刑法的教育功能,一方面,对这个大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对这个案件向社会进行宣扬,而不是忽视刑法的教育功能,只突出、僵硬地适用刑法的刑罚功能。
阮齐林也坦陈,实际案件千差万别,如果仅以结果论罪,个别情况下难免失之刻板。他表示,要考虑到案件千差万别的情况,仅仅根据后果,也就是数量和保护的动物级别,来定罪量刑,有的时候会过于刻板。
阮齐林说,但这依然无法改变此案判决的合法性。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都是相当稀罕的,作为大学生,应该有这个觉悟,对环境保护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意识这么差,他也应该有值得自责的地方。
2.治标不如治本作文
治标未必不如治本
很久以前有一天枭遇到了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移。”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
而这则故事主要讲:枭遇到鸠后,鸠曰:“你要去哪里?”枭曰:“家乡的人要我走,他们讨厌我的鸣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鸠说:“你若是改变了你的叫声还可以,但如果你不改坏习惯,向东迁移,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你的鸣叫声。”
这则故事的重点是“治标”与“治本”的问题,如果这只枭它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坏习惯鸣叫声,一次又一次地搬家的话,那将是以失败而告终。它应该学会慢慢地改变自己改掉坏习惯小毛病,让自己适应环境使自己与大家和睦共处接纳自己。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是这样的,我们好比就是枭,老师再怎么努力加强我们,要求我们,再怎么
的让我们好好学习,但那也只是引路,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好好学习,如果我们不努力不认真,就知道玩,纵使老师对我们多严格,就算是教授级别的人教我们,那也只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认真学、勤于学。在生活中,我们更要从点滴做起,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这只能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的话,那只能说明自己没有独立意识,自立差,有依赖性,会被别人看不起,甚至取笑。所以我们应该自觉完成,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明白做错了,不要去逃避或从别人身上挑毛病,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缺点好好反省,面对困难更不能逃避、退缩,努力搏击,努力完善自己。为此,我认为治标不如治本,我们应该学会适应环境不是让环境适应你。
总之,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好。真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本上着眼着手才能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所以治标不如治本,希望大家记住这一句话不要看它简单,但它的意义重大,可以让人受益一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人不如鸟叛十年论文怎么写(大学生掏鸟判十年3000字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