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鸟、乌这两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是怎么写的
如下图:甲骨文
2.水.石.火.鸟.羊这几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水、石、火、鸟、羊这几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 水、石、火、鸟、羊这几个字的金文,写法如下: 水、石、火、鸟、羊这几个字的小篆,写法如下: 水、石、火、鸟、羊这几个字的隶书,写法如下: 水、石、火、鸟、羊这几个字的草书,示例写法如下: 水、石、火、鸟、羊这几个字的行书,示例写法如下: 延伸: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2、金文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3、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4、隶书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
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5、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6、行书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3."乌"的繁体字是什么
“乌”的繁体字的是“乌”
wū ˉ
1. 指“乌鸦”:~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合之众。
2. 黑色的:~亮。~云。
3. 无,没有:化为~有。
4. 文言疑问词,哪,何:~足道哉?
5. 古同“呜”,呜乎。
6. 姓。
组词
1.乌嘑【拼音】:wū hū
【词义】:
见“ 乌乎 ”。
2.:乌嘷
【拼音】:wū háo
【词义】:
1.亦作"乌噑"。同"乌号"。
2.良弓名。
3.乌暗【拼音】:wū àn
【词义】:
1.黑暗。指没有光亮。
4:乌樏
【拼音】:wū léi
【词义】:
1.古代一种黑色食盒,中分格子。
5:乌白
【拼音】:wū bái
【词义】:
1.谓乌鸦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4.鸟与乌的象形字为什么会有一点之差
鸟与乌
乌与鸟相比,差别到底在那里?
差就差在鸟头上表示眼睛的那「一」短横,
那鸟有眼睛,难道乌鸦就没有眼睛吗?
不是的,其实乌鸦也是有眼睛的,
只是当初造字的人是用象形来造这两个字,
我们都知道乌鸦整只羽毛都是黑色的(只有颈下有些白毛),
恰巧乌鸦的眼睛也是黑色的,无论左看、右看…,
很难辨别眼睛在那里,几乎看不到眼睛,
所以「乌」在造字时,就看不到眼睛了,
以显示与鸟的区别罢了。
5.甲骨文的雨字怎么写
甲骨文的雨写法示例如下图:
雨具体解释如下:
一、[ yǔ ]
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
二、[ yù ]
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
扩展资料
雨笔画
组词:
1、风雨:[fēng yǔ]
风和雨:风雨无阻,风雨大作。
2、雨伞:[yǔ sǎn]
防雨的伞,用油纸、油布、锦纶或塑料布等制成。
3、细雨:[xì yǔ]
很小的雨:微风细雨。
4、雨点:[yǔ diǎn]
形成雨的小水滴。
5、毛毛雨:[máo mao yǔ]
指形成雨的水滴极细小(直径小于0.5毫米)、下降时随气流在空中飘动、不能形成雨丝的雨。通常指很小的雨。
6.鸟在田字格里怎么写
发不了图片,
鸟笔画:5五行:土繁体:鸟五笔:QYNG笔顺: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横
基本释义
已与权威书籍校验
[niǎo]
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飞行。如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鸟类。
2.(Niǎo)姓。
[diǎo]
同“屌”。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
百度汉语 App
AI让学习更简单
立即下载
详细释义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小篆作字形,都象鸟形。本义:飞禽总名) 同本义
鸟,长尾禽总名也。象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我则鸣鸟不闻。——《书·君奭》
有鸟高飞。——《诗·小雅·菀柳》
鸟乃去矣。——《诗·大雅·生民》
兽奔鸟窜。——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鸟篆(鸟形的篆书);鸟卜(用鸟预卜年岁的吉凶);鸟恨(鸟声含恨);鸟乌(指乌鸦);鸟迹(鸟的足迹);鸟耘(群鸟耘田);鸟径(仅容飞鸟通行的小径);鸟歌(鸟声如歌声,故称鸟鸣为鸟歌);鸟举(鸟飞。比喻行动快速);鸟窜(形容奔窜快速如鸟飞)
组词
小鸟飞鸟鸵鸟鸟瞰翠鸟枭鸟羁鸟候鸟留鸟朱鸟遛鸟黄鸟花鸟鸷鸟
百科释义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有坚硬的喙,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现存今鸟亚纲鸟类可归为3个总目,即:一、平胸总目: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千克,体高2.5米),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2~3趾)。分布限在南半球。平胸总目的著名代表为鸵鸟或称非洲鸵鸟,其他代表尚有美洲鸵鸟及鸸鹋(或称澳洲鸵鸟此外在新西兰尚有几维鸟;二、企鹅总目: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宽,羽片狭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肢划水有关。游泳快速,有人称为“水下飞行”。分布限在南半球 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 三、突胸总目: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 35个目,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4~6枚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具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雄鸟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