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禅字如何解释
【禅】 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的区别。言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言静虑者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讲的参禅。虚灵宁静,把外缘(外在事物)都摒(bing)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非肉身)即是"禅"。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
2.“禅”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禅?凡是对佛教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个题目严格说来是有问题的,因为禅是不能讲的。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的;但是,「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略容话会」。为了把禅的境界介绍给大家,不得已,仍然要藉言语来说明。 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禅是无,禅是有,禅是实,禅是虚,禅是天地万物!禅---梵文“禅那”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
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
禅,这个神妙的东西,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到处充满着生命力,正可以扭转现代人类生活意志的萎靡。
禅并不是弃置生活上的情趣,确切地说,它超越了这些五欲六尘,而企图获得更实在的和谐与寂静。有僧问道于赵州禅师,赵州回答他说:“吃茶去!”吃饭、洗钵、洒扫,无非是道,若能会得,当下即得解脱,何须另外用功。禅,不是供我们谈论研究的,禅是改善我们生活的,有了禅,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
“云在青天水在瓶”。 禅就是自然而然,禅与大自然同在,禅并无隐藏任何东西。用慧眼来看,大地万物皆是禅机,未悟道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悟道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前后的山水的内容不同了,悟道后的山水景物与我同在,和我一体,任我取用,物我合一,相入无碍,这种禅心是何等超然。
古代禅师的棒喝,那是在教禅;禅者的扬眉瞬目,那也是论禅;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是在参禅,赵州八十行脚,这是在修禅。
本来禅是不可说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境界。我今天在这里说了许多许多,已有画蛇添足之嫌,事实上,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生活上去实践,衣食住行处寻个着落。那么,一屈指,一拂袖,上座下座,无一不是禅,各位,若要再问什么是禅,我告诉你:“睡觉去!”懂不懂?不懂!不懂!参!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甲骨文禅字怎么写(禅字如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