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怎么写编讲故事
编讲故事应该遵循如下规律 ⑴、结构简单 考虑到时间问题,故事结构应当尽量简单,出场人物不宜过多,对道具的使用不宜过杂,尽量减少对白,讲述尽量以顺叙为主,情节线不要超过两条,并且是在很有把握的前提下才使用两条情节线和简单的时空倒错(倒叙、插叙等) 当世界上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地坐在房间里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这个微型小说完整地再现了一个故事应该具有的全部因素。有时间(人类灭绝以后),有地点(房里),有人物(幸存者),有事件(人类灭绝),有故事(灭绝后如何如何),有情感心理描写(孤独),有悬念(来的是谁),有余韵(能让读者发挥想象,来得是个什么) ⑵、语言平实 用最平实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切忌大篇幅的引用,更不要使用大量的书面语言,切忌文白混杂、古今汉语混杂。
(老舍之于中国文学、中国戏剧) ⑶、人物鲜明 创作的人物以简单人物为主(拥有鲜明的独立个性),仅允许第一主人公在可控的情况下成为复杂人物(有质变),其余的人物以符号化为主。人物数量切忌过多,出场人物不能超过3个,人物姓名也尽量简单化、符号化,不要“诗意化”“琼瑶化” ⑷、节奏得当 把握好故事的节奏,不要求有过多的情节。
对于戏剧化的故事,交代背景之后直接进入情节点,情节点直接推向高潮。对于生活化的故事,不要求有绝对的高潮段落,但求虚实节奏的张弛有度。
⑸、对白得当 考到对白会增添口述故事的叙述难度和辨意难度,因此请尽量减少对白的相对数量。
2.编讲故事小学二年级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讲故事的题目是《母爱》。
这是发生在十几年前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村庄遭遇洪灾,肆虐的洪水横冲直撞,把无数农家冲毁,许多人在洪水中挣扎。人们在离岸20多米的一棵大树和岸边的树之间拉了一根绳子,形成一道绳坝,拦截从上游冲下来的人和物。这时,只见上游一对母女相拥着被洪水冲下,母亲50多岁,白发在浑黄的洪水中时隐时现,十分醒目。女儿20多岁,两人在洪水中奋力挣扎着。岸边的许多人见状不停地举手呼喊,叫洪水中的母女俩往绳坝这边靠。她们听到岸上的叫喊,挣扎着向绳坝靠近。但洪水湍急,母女俩努力了半天离绳坝却还有一段距离,眼看就要擦过拴着绳坝的大树。就在一刹那间,母亲奋力把女儿往绳坝边一推,女儿顺势抱住大树,得救了。而在洪水中的母亲却被推时反冲的惯力冲到河心,在洪水中挣扎了几下,消失在奔腾的河水中。被救上岸的女儿失声痛哭,岸边的居民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一幕前后仅仅维持了一两分钟的时间,却在人们的脑海中牢牢定格。面对生与死的选择,母亲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女儿,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这一瞬间折射出的不正是人世间最博大无私、最崇高的母爱吗?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如花一般的世界里,也许没有体会过故事中那生死间迸发的母爱,可是,母亲的爱却同样如涓涓细流,汇入我们的心田。早上,当我们匆忙从被窝中爬起,是谁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可口的早餐?大雨滂沱的雨天,是谁撑着伞在校门口焦急地等待?当我们处于病痛之中,又是谁不分昼夜地照顾我们?究竟是谁为我们奉献如此之多却从不求回报?是我们无私崇高的母亲!是母亲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我们,无微不至不地关心、照顾我们啊。
我们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呢?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一杯暖意浓浓的热茶,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一个灿烂甜美的微笑……都会让母亲倍感幸福。让我们用一个个细小的进步,一天天的长大懂事,一次次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亲,因为,母亲永远都有是我们的支柱,我们永远都是母亲的牵挂……谢谢大家!
我是在 范文部落 里找到的,复制过来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3.如何编写故事
对于编写故事,其实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的。如何编写一个好故事有许多讲究的地方。具体如何去做要自己去摸索,这样编写出来的故事才好看。个人一些编写故事的经历:第一次被一本故事书感动到,是在高中,看完后我合上书,画面里的人物如何一个个在我脑海中蹦出来,热泪盈眶,很是感动。突然就有个念头在我心里发了芽,将来我也想写书,编写好看的故事,可以感动人的故事。常常在放学以后,我就趴在桌上写小说,写一个个短故事,虽然稚嫩,但那种突然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感觉真棒,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现在想想,挺幸运的,十几岁知道如何就发掘了自己爱好编写故事,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还实现了。有多少人是活到半辈子还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的呢?一定也有很多。所以对于自己的幸运,我一直心存感激。同时,也很谢谢一路陪着我的你们。不管你们是怎么认识我的,从哪里看见我的文字,我编写的故事,都很谢谢你们没有离开我。每当我看见有读者说,关注我很久了,我的每一篇文章都读过,而且总能带给TA一些安慰和帮助的时候,我就特别满足。原来我的文字是有力量的。
4.寻艺考命题编讲故事的范例
故事是一切叙事艺术的第一要素。
在影视创作中,它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同时它还是影视作品的文学层面的和谐与主体。
故事既事件。在影视作品中故事: 1)真实的故事; 2)假定的故事; 3)虚幻的故事。
故事的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 一、确立主题。
主题首先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和观察。可以说主题无处不在,只是你是否发现。
其次,仔细观察细节并作好笔记尤为重要。选择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影 视作品创作中主题的选择从来都是放在第一位的。简言之,主题就是主要的题目。
它是你讲故事的前提条件和依据。(举例}确立主题就确定了你的故事的中心内 容。
往往一个事件会有多个主题,这时你必须根据你对事件的把握找出最能吸引人们的主要事件作为你的主题。要知道主题是由你去发展的。
主题就在你所见的事物 中,在你做的种种事情中,在你碰见的每一个人身上,在你读的每一本书里。当然,也将会出现在你将要面临的命题考试中。
二、结构故事 进入------情节 ----人物 ------矛盾冲突(形成高潮)-------结局。人物关系1)主要人物2)次要人物。
有了人物以后,下一步便是将人安排在一些似乎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与逆境中。他们必须面临同他们相对立的人或事(情节的安排)。
也就是说必须有矛盾冲突。 具有正面特点的人物和具有反面特点的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是举不胜举的。
你只消找一本同义字和反义字的大辞典,其间就有取之不尽的词儿,可供你用一辈子。你不妨试着用一对词儿,看看如何去写成一个故事冲突。
一旦掌握用对立面去安排冲突的技巧后,你就将代表对立的正反两方面的不同份量加在人物身上。并且通过并列对立的表现,将冲突放在运动中去表现的工作就比较容易了。
事实上,没有矛盾,也就没有生活,没有世界,没有作品。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某一个特定的矛盾冲突的形成、发展和转化的过程。
它是一个过程,它必然受到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制约。它是被作家反映出来的生活 长河中的一段,有它自己的开端和终结,在开端和终结之间,还有一个发展变化,这个发展变化,也必然像现实生活一样,有微小的、不明显的、量的变化向巨大 的、显著的、质的变化发展。
这就形成了情节在一般情况需所具有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几个部分。因此,在文学创作中,情节与人物的安排都极为重要。
情节是作家从生活之树上结取下来的一枝一节。生活之树有千枝万叶,一篇作品不可能把他们全部截取下来,只能一枝一节,也许只有几片叶子,但他们总是生活之树的一部分。
我们把经过重新安排的事件称作情节。关于情节我们给大家归纳十五点供大家在创作中参考。
三、讲故事 1、根据命题,选择主题、设置情节;2、根据情节设置人物,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以及他们的关系;3、注意对环境的描述,以烘托人物;4、寻找或设计矛 盾,制造矛盾冲突,形成高潮。高潮可以从解决问题或未解决问题中获得,它终于把中心人物带到他一生中的特定时刻,故事也就此结束。
5、选择结局。
5.考导演编讲故事怎么说
导演的专业课考试有以下几种,虽然说各个学校的初复试顺序可能不一样,但是出不了这几个圈子。
1,影视作品分析(看影片回答问题以及写影评等等)2,文学常识(就是一张卷子让你回答,里面有许多的文学常识性题目)3,编讲故事(包括命题便讲故事或者故事续写、补写等等)4,材料作文(材料散文或是议论文或是同上的故事续写等等)5,面试(包括自备稿件的脱稿朗诵和集体小品以及面对面的与考官沟通回答考官问题的综合素质测试)——————————————————————————————————————————————————————————————————————————————————————————————在编讲故事中,有当场即兴口述编讲与笔试作文的编讲。但都要注意,不要用叙述性词语贴标签,如说一个人很漂亮或是经历很坎坷等等,这些都需要你用自己的描述让观众自己感受到才行。
编讲故事尽量做到:1,结构简单。2,语言平实。
3,人物鲜明。4,节奏得当。
5,对白得当。6,逻辑清晰。
7,构思巧妙。8,平铺直叙、拒绝肆意抒情。
忌讳:1,题材问题。故事平淡无奇,主题司空见惯。
2,结局问题。前面天马行空,后面不好收尾,最终只得草草了事,虎头蛇尾。
3,段落衔接问题。故事之间的连接要有因果关系,要经得起推敲,不要太过跳跃,最终导致不能把故事编“圆”。
故事本来就是假的,但你一定要编成真的,让观众信以为真,至少感觉很真实,能够让观众有认同感。4,创作思路问题。
考生的任务是“完成一个故事”而不是“抒发一种情感”。所以不要太过于主观化、抒情化。
6.考导演编讲故事怎么说
导演的专业课考试有以下几种,虽然说各个学校的初复试顺序可能不一样,但是出不了这几个圈子。
1,影视作品分析(看影片回答问题以及写影评等等)
2,文学常识(就是一张卷子让你回答,里面有许多的文学常识性题目)
3,编讲故事(包括命题便讲故事或者故事续写、补写等等)
4,材料作文(材料散文或是议论文或是同上的故事续写等等)
5,面试(包括自备稿件的脱稿朗诵和集体小品以及面对面的与考官沟通回答考官问题的综合素质测试)
——————————————————————————————————————————————————————————————————————————————————————————————
在编讲故事中,有当场即兴口述编讲与笔试作文的编讲。但都要注意,不要用叙述性词语贴标签,如说一个人很漂亮或是经历很坎坷等等,这些都需要你用自己的描述让观众自己感受到才行。
编讲故事尽量做到:
1,结构简单。2,语言平实。3,人物鲜明。4,节奏得当。5,对白得当。6,逻辑清晰。7,构思巧妙。
8,平铺直叙、拒绝肆意抒情。
忌讳:
1,题材问题。故事平淡无奇,主题司空见惯。
2,结局问题。前面天马行空,后面不好收尾,最终只得草草了事,虎头蛇尾。
3,段落衔接问题。故事之间的连接要有因果关系,要经得起推敲,不要太过跳跃,最终导致不能把故事编“圆”。故事本来就是假的,但你一定要编成真的,让观众信以为真,至少感觉很真实,能够让观众有认同感。
4,创作思路问题。考生的任务是“完成一个故事”而不是“抒发一种情感”。所以不要太过于主观化、抒情化。
7.怎样编写故事
感到没有故事好写,或者在一个故事上苦苦思索,最终却发现不得要领。
一个构思改不下去了,进入了死胡同,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不如先来看看怎样着手构思,进入的途径顺利了,发展就会水到渠成。在构思之前,需要先确定准备创作一个什么模式的故事?可能很多人会感到棘手,故事的模式非常多样,我怎么选择呢?其实故事简单来说只有两种模式:一个人要达成某个目标或者遇到某事;两个人形成了一种关系。
你想一想,其实所有故事都可以纳入这两个模式之内。因为这两种模式在以后的构思和创作上风格差异很大,所以首先在两者中择一是必要的。
好的故事只是一句话在任何教范里都不会这样来区分电影,但是这是极为实用的一个办法。前一种模式是相当宽泛的,很多类型和水准差异巨大的作品都可以适用。
它可以这样概括:他是谁?他要做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他遇到了什么?遇到的事情对他的目标构成了什么困难?他最终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作为一个基本思路,这样可以大体勾勒出作品的情节线索。后一种风格是近年来西方电影经常用到的,我们着重作为例子来看一看。
构思往往是从一个点上开始的,好的故事几乎总是能用一句话来概括。《雨人》:一个男人发现他还有一个素未谋面的智障哥哥,为了争夺遗产,他把哥哥接回家里。
《中央车站》:一个男孩死去了母亲,一名失业的教师带他去寻找远方的爸爸。《为戴茜小姐开车》:一位年迈的犹太妇女雇请了一名黑人司机,两个人相伴到老。
这三个故事的相同点,就在于故事的核心是两个人关系的发展或者转变,而转变的过程决定了故事的发生地点:《雨人》、《中央车站》需要发生在路上,而《为戴茜小姐开车》则发生在一个家庭内部。如果我们有了地点(在这里其实也就是作品的叙述模式),人物就必须纳入视线了。
一个相貌英俊、心计狠辣的弟弟和一个精神残疾但是智慧超群的哥哥;一个世故狡狯的中年女人和一个天真无邪、走投无路的男孩;一个犹太人妇女和一个老年黑人(都是美国的少数族裔,而且民族文化有着巨大差异)--不用我更详细地解释,大家可以看出这是多么强烈和丰富的多层次对比!在这个基础上人物几乎具有了一种天然的冲突!人物的大略形象形成了,我们接下来需要让他们相识:《雨人》:弟弟在分配遗产的时候才知道哥哥的存在,而哥哥对他的利益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他到医院去寻找哥哥;作者:经验之谈感到没有故事好写,或者在一个故事上苦苦思索,最终却发现不得要领。一个构思改不下去了,进入了死胡同,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不如先来看看怎样着手构思,进入的途径顺利了,发展就会水到渠成。
在构思之前,需要先确定准备创作一个什么模式的故事?可能很多人会感到棘手,故事的模式非常多样,我怎么选择呢?其实故事简单来说只有两种模式:一个人要达成某个目标或者遇到某事;两个人形成了一种关系。你想一想,其实所有故事都可以纳入这两个模式之内。
因为这两种模式在以后的构思和创作上风格差异很大,所以首先在两者中择一是必要的。好的故事只是一句话在任何教范里都不会这样来区分电影,但是这是极为实用的一个办法。
前一种模式是相当宽泛的,很多类型和水准差异巨大的作品都可以适用。它可以这样概括:他是谁?他要做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他遇到了什么?遇到的事情对他的目标构成了什么困难?他最终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作为一个基本思路,这样可以大体勾勒出作品的情节线索。
后一种风格是近年来西方电影经常用到的,我们着重作为例子来看一看。构思往往是从一个点上开始的,好的故事几乎总是能用一句话来概括。
《雨人》:一个男人发现他还有一个素未谋面的智障哥哥,为了争夺遗产,他把哥哥接回家里。《中央车站》:一个男孩死去了母亲,一名失业的教师带他去寻找远方的爸爸。
《为戴茜小姐开车》:一位年迈的犹太妇女雇请了一名黑人司机,两个人相伴到老。这三个故事的相同点,就在于故事的核心是两个人关系的发展或者转变,而转变的过程决定了故事的发生地点:《雨人》、《中央车站》需要发生在路上,而《为戴茜小姐开车》则发生在一个家庭内部。
如果我们有了地点(在这里其实也就是作品的叙述模式),人物就必须纳入视线了。一个相貌英俊、心计狠辣的弟弟和一个精神残疾但是智慧超群的哥哥;一个世故狡狯的中年女人和一个天真无邪、走投无路的男孩;一个犹太人妇女和一个老年黑人(都是美国的少数族裔,而且民族文化有着巨大差异)--不用我更详细地解释,大家可以看出这是多么强烈和丰富的多层次对比!在这个基础上人物几乎具有了一种天然的冲突!人物的大略形象形成了,我们接下来需要让他们相识:《雨人》:弟弟在分配遗产的时候才知道哥哥的存在,而哥哥对他的利益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他到医院去寻找哥哥;《中央车站》:男孩的母亲在去求人给丈夫写信的途中被汽车压死,这一切被代人写信的中年女人看在眼底。
《为戴茜小姐开车》:老人坚持自己开车,结果差点发生车祸;富有的儿子偷偷雇了一个司机来到她家。人物的相识是故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8.如何编故事
1、命题方法 报考导演艺术类的考生在参加面试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编故事的项目要考。
重点要看考生的想象力,生活阅历和知识面的宽阔程度;同时也看考生讲故事时的表现力,包括语言表现力、手势体态表现力等。这是一项综合的考试。
编故事的考试可能有几种命题的方法。 概念命题: 概念命题,是指以一个词语概念为题请考生编故事。
命题的词语有的形象性很强。比如,一张假人民币、邻居的窗、彩票、上网、笑了三次、一次家庭晚宴、一枚铜币、大甩卖、堵车、我家窗外、一碗面条……生活中的事物随手拈来,就可以成为考试的命题。
命题的词语有的有些抽象。比如,痛苦、坚强、甜蜜、瞬息万变、轩然大波、引人入胜、尴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木难支圮厦、山外青山天外天…… 接到命题后,首先要考虑的是命题的规定性在哪里?我要在哪个方向哪个领域展开?命题的内容可以是故事的起点,也可以是故事的中间,还可以是故事终点。
相比之下,形象性的命题结构故事具体直接一些,以一个具体指定的事物编的故事,可能会呼唤各种有联系的人物,有各种不同的结局和寓意;而抽象性的命题比形象性的命题可以想象的领域要宽,在一个理念下,可以寻找多种人物形象作为故事的基础来编故事。 具体命题的那个事物,可能是考生原来不了解的,应该说并不影响编故事。
比如,命题是“上网”可是考生并没有上过网,他可能不大清楚什么是上网,这对于编故事来说不困难,完全可以这样讲:“有一个山区的学生,总是在报纸上看到上网的报道,可他一直不知道上网是怎么回事,他就到处去问别人。一次他到了县城……,”这样,完全可能以“询问、求知”为主线来编故事,其中将会有顺利和不顺利、有悲有喜。
编故事的人自己知道多少上网的知识,就让故事里的人物知道多少,最后以“还要继续找”或者以“明天就能到网上了”为结局,作为扣题,最终还要扣在“上网”上。 形象命题: 形象命题指的是用实物、美术作品、音乐、音响、影视片断等多种艺术形象来命题。
这样的艺术形象既是故事的规定性,又对故事展开想象的引导和启发。 有一种形象命题的方式是以三件物品作为命题,或者是实物,或者是实物的图画。
乍一看,作为故事的规定条件,这三样东西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面盆——鞋子一一金鱼、鲜花一一汽车一一小猫。
需要通过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发展将这三样物品自然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将三件物品(或者其中的一两件)当作故事的中心、关键、事件的起承转合来运用。
总之缺少这三件道具,故事就不能构成,而且这三件道具是别的物品不能取代的。 不要简单地用一句两句的造句形式把三件物品套进去。
不能“某人放下面盆穿上鞋子走到金鱼缸旁观看”,也不能“某人抱着一只小猫从商场出来进了汽车,慌慌张张地撞翻了一个卖鲜花的花摊”。有这样的核心构思是一件好事,但要把这样的一两句话打开,成为一个有头有尾有过程的故事。
有了规定的命题,故事怎么编?编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在心中把故事完全编好了再讲呢?可能时间不允许。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心中编好了的故事,形成结构提纲,并非是完善了的,一旦讲起来,肯定有变化,如果不立足于边讲边编,那么一下子卡住了,便会陷入慌张。
必将有所发挥,或充实细节,或发挥扩张原先故事的走向均可。事实证明,这是个可行的办法。
实际的情况是,把最先编出来的故事讲出来的时候,就会产生新的联想,然后再继续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力。 边讲边编故事,要注意记住自己已经讲过了的内容,别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
2、编故事的方法 人物和人物关系: 人物,是故事的主体,故事是人物的载体,故事是在人物身上发生的。 要根据命题中的规定想象设置人物。
人物要有比较明确的个性。如果说是边想边讲故事的话,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人物,然后从这个人物身上引出故事;也可能最先想出来的是一个什么事情的开头,然后再说是什么人。
虽然命题给定的范围是很宽的,但也是有界定的,这种限制性、束缚性是不能没有的,想像力也是在此基础上发挥出来的才有魅力。 人物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幻的,可以是自己个人生活经历范围的,也可以想像是古人,是动物王国,是未来世界,是宇宙世界,还可以是古今时间隧道里的穿梭者,现实和虚幻世界的并行人……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间要有反差,有矛盾,差异才能产生故事的魅力。
故事要有情节的发展: 情节,就是事情的发展过程。在故事里也就是人物,人物关系的变化发展过程。
也就是沿着时间线变化,出现新情况。简单说,编出的故事要有“开头一一发展过程一一结尾”这样的过程。
有人以为故事很长才能有情节的发现,其实不然。有这样一个例子,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之一这样写: 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他坐在房间里,突然听到了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和吼声…… 我们看到,这么短的一个故事里,事件有了一步发展。
如果再往下进行,还应该继续有进展,要么是脚步声夹杂着吼声由近而远;要么门一下子被撞开了…… 什么是没有发展的故事呢?就是情节原地踏步,没有。
9.给某人讲故事怎么写
给妈妈讲故事
小时候,都是妈妈给我讲故事,现在呀,轮到我给妈妈讲故事了。
这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到了,又是我给妈妈讲故事的时间了。
妈妈温柔地问:“宝贝,今天给妈妈讲什么故事呢?”
我略加思索了一下,回答:“今晚,就讲《猴子和猫》吧!”
妈妈把眼睛笑成了一条缝,说:“好呀,谢谢宝贝!”还特意在我额头上吻了一下呢。
在讲故事之前,妈妈叮嘱我说:“在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用心,要投入到故事中去,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真实情感。”我听了,立马翻了个身,一骨碌爬起来,调皮地向妈妈敬了一个礼,说:“yes,sir!”妈妈没想到我会出这一招,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猴子和猫》,从前,有一只名叫贝特郎的猴子,还有一只叫哈东的猫……。”我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了。
妈妈听得非常入迷,眼珠子一直看着我,眼睛里头充满了笑意。周围一片宁静,只有我清脆的声音。妈妈时不时打断我,把故事里头的重点给我解释一下。
我越来越爱给妈妈讲故事了,因为它不但可以提高我的作文水平,还能把我和妈妈的距离拉近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编讲故事怎么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怎么写编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