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怎么写
实验步骤:
(1)按图安装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启普发生器。
(2)锥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块状大理石,塞紧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
(3)气体导出管放入集气瓶中,导管口应处在集气瓶的瓶底处。
(4)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锥形瓶中立刻有气体产生。
(5)片刻后,划一根火柴,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的上方, 如果火柴很快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经受集满 二氧化碳气体,盖好毛玻璃片, 将集气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备用。
要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如选用大理石为原料,则不能选用稀硫酸。 因为生成的碳酸钙是微溶性物质,它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 从而使反应中止。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启普发生器,以便随制随用。
(3)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也可用排水法,但水槽中的液体最好选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它不会使二氧化碳损失
1.注意气密性(第二步),这样防止外界的气体进去,导致制出二氧化碳不纯。
2.导管口要在瓶底处,因为二氧化碳的空气比重不一样,所以要在底部。
2.怎么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报告 三年级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初三( ) 姓名 桌号 同组同学姓名 日期: 实验名称: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检验 实验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有关实验现象。
实验用品: 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管。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1)、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
用品:小木条、火柴 预习思考;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为什么? 3、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瓶子内壁有一层不易洗去的白色固体是(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4、观察大理石是白色( )、石灰石是( )固体、盐酸是( ) 液体、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化学成分是( )。 实验步骤: 1. 按图安装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2. 检查装置气密性: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如果其中的液面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 锥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块状大理石,塞紧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
4. 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锥形瓶中立刻有气体产生。 5.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6. 气体导出管放入集气瓶中,将导管尽可能伸入集气瓶底,用毛玻片盖住集气瓶大部分,收集二氧化碳, 片刻后,划一根火柴,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的上方, 如果火柴很快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经受集满 二氧化碳气体,盖好毛玻璃片, 将集气瓶口向上正放放在桌子上备用。 7. 观察到的现象: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减少,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3.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 一、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器材: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带胶皮的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附铁夹、矿泉水瓶实验药品:稀盐酸、石灰石(碳酸钙)实验步骤:1.按照要求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单装置组装好; 2.将导管通入水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在试管中用药匙装入少量石灰石,并倒入适量稀盐酸,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4.塞上橡皮塞,将导管通入集气瓶中,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取出导管,用毛玻璃盖住瓶口,共收集两集气瓶及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 5.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实验原理: 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实验器材:烧杯、阶梯蜡烛实验药品:收集到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实验步骤:1.用火柴引燃放在烧杯中的阶梯式蜡烛; 2.将集气瓶口的毛玻璃移开,顺着烧杯口将集气瓶倾斜,使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烧杯。实验现象:第一次实验时,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第二次实验时,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现象分析:由于第一次从烧杯有蜡烛的一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第二次实验时从烧杯没有蜡烛的一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二氧化碳沉入烧杯底部,下方的蜡烛先熄灭。实验结论:1.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三、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实验药品:收集到的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足量水实验步骤:1.将矿泉水瓶瓶口打开,迅速倒入适量的水,然后迅速盖上瓶盖; 2.拿住瓶盖进行震荡并观察。实验现象: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生成一种极不稳定的液体,此液体很快又重新分解成气体和无色的液体。
实验猜想:生成的液体有可能是碳酸,而碳酸由于不稳定又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 而碳酸又会重新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 CO2↑+H2O 四、实验小结:这次的实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个实验,不过由于昨天做过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所以整个过程还算顺利。
在和伙伴合作的过程当中发现配合不够默契,经常出现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的情况。收集矿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碳的时候出现了失误,这也是由于对实验的提前预习不够而造成的。
而这次实验也充分说明了平时的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今后学习化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操作。下次实验之前应该吸取本次实验的经验教训,好好预习并准备实验,不要在实际实验的时候浪费时间。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一、实验室制法: 1.药品:碳酸钙(或石灰石)、稀盐酸 2.反应原理: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并且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方法! 3.实验步骤:检查气密性后,将碳酸钙(或石灰石)放入反应器内,加入稀盐酸,可以观察到碳酸钙(或石灰石)表面形成了大量的气泡,并且,碳酸钙(或石灰石)也慢慢溶解!生成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二氧化碳 4.操作注意事项:反应物不能用浓盐酸、硝酸或硫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由于硝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所以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硫酸不会挥发,但会生成硫酸钙沉淀,沉淀的硫酸根附着在碳酸钙(或石灰石)表面,使碳酸钙(或石灰石)与酸的接触面积变小,最后反应停止! 5.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用排水法(最好将水换成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6.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火焰立刻熄灭就证明收集慢了;若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收集,看到液面完全处于瓶口,并有气体漏出就证明收集慢了! 7.放置方法:一般实验室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应该说是制得的所有气体)都会马上用掉的,不会放置太久的!若要放置一段时间,只要在将集气瓶上方的玻璃瓶上加点水,并盖上就性了!这样也许能保存10多个小时,太久就不纯了!有条件的话,放在专业的密封储气罐中是最好的! 二、工业制法: 1.原料:石灰石。
2.反应原理:石灰石在常温下较稳定,但在高温(825℃以上)时会分解,生成生石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5.一个关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格式如下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探究内容:
实验应选用的药品:碳酸钠溶液,盐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气体)
装置图:烧瓶,塞子(2口),漏斗,玻璃或橡胶管,大小烧杯若干,瓶子(装气体的忘记叫啥名字了)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Na2CO3+2HCl+2NaCl+CO2(气体)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排水法(CO2在水中溶解度低且密度比水小)
操作步骤:
先收集两瓶实验气体并验满,验满方法是:点燃的火柴在瓶口熄火
二、二氧化碳重要性质的研究
(这个是一个表格)
探究内容 现象 原因及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方法1.将二氧化碳 (这里填空) (这里填空)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溶液变浑浊 Ca(OH)2+CO2=CaCO3(沉淀)+H2O
.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事先在水中加入几滴紫 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这里填空)
色的石蕊溶液)变色后加热 加热后又变回紫-色。
3.灭火 看不懂
6.化学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 要求准确完整
1、有多种方法。如,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2NaHCO3+H2SO4=Na2SO4+H2O+CO2。在气体发生器(三口烧瓶)内反应较方便。图就不画了
2、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使溶液变酸性,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
3、石灰水变混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4、溶液又变清。二氧化碳继续与碳酸钙、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溶于水中
5、溶液再次变混浊。加热使碳酸氢钙分解,变回为碳酸钙沉淀
6、溶液又变清,并冒出气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溶解在水中,二氧化碳变为气体冒出
7、瓶子应该会变瘪。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瓶内气压降低使塑料瓶变瘪
8、水垢的主要成份就是碳酸钙,这题与第六题相同,水垢会被溶解并冒出气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溶解在水中,二氧化碳变为气体冒出
9、鸡蛋壳中也含有钙盐,同理也可被稀盐酸溶解。但生物质成份复杂,具体反应不会太简单
又及,方程式就不写了吧,都比较简单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科学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怎么写(关于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