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石过年的风俗习惯及特色作文350字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习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着清洁自己的房子,贴对联,购买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花草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丰富的团年饭。人们吃完团年饭后,就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红红火火一片。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习俗。
2.以灵石的民俗为题写一篇八百字的作文
朋友,你来过我的家乡吗?我家就住在灵石县城,今天我带你到我的家乡灵石县城瞧瞧吧!我们灵石城四周群山环绕,县城西面有汾河流过,所以灵石城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我们灵石县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工业农业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逐步提高。走进县城,你可以看到一派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
我先带你去灵石县城的主干街道——新建街。走到新建街上,五公里长的街道两旁遍布着大小商场、银行大楼、邮局大楼、电信大楼、政府机关、酒店宾馆、医院学校、各家公司等,最气派的要数县政府的办公大楼啦,政府大楼前面有假山、草坪和喷泉,环境特别优雅。
各家店铺外面有各种各样的广告牌、霓红灯,使得大街上绚丽多彩,公路两旁的路灯、树木美观整齐,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私家车是越来越多啦!公路上在红绿灯和交警叔叔的指挥下,公共交通秩序井然,汽车行人各走其道。城里的和乡下的人们在街上有的购物,有的散步,脸上露着幸福的笑容。
城西的天石新城广场和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分别位于铁路西新建街的南北两侧。天石新城广场的喷泉中央有五个黑色的正方形造型,一到夏天的晚上,里面就会有泉水喷出来,带来阵阵凉意。
广场上还有花坛草坪和各种各样的彩灯。文化艺术中心广场是新建起来的,正中间的文化艺术中心大楼是一个圆形和扇形相结合的建筑,外面全是海蓝色的玻璃幕墙,整幢建筑显得气宇轩昂,里面有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少年文化宫等,是我们灵石人民的文化中心。
夏天的晚上,市民们都来到这两个广场休闲纳凉、健身跳舞,小孩子们都在这里溜旱冰、滑滑板、捉迷藏,广场上真是热闹非凡!县城里的居民小区一个接着一个,有前几年的低层住宅楼,更多的是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小区里环境整洁,设施齐全。但小区里由于私家车的增多,占去了许多空闲的地方,使人们活动的空间减少了。
最漂亮的就要数中凯居民小区啦,小区里有健身区,草坪和各种各样的树木,是小孩子们活动的场所。我们学校就在凤凰新城小区附近,这里位于县城中心,交通非常便利。
为了缓解主干街道的交通压力,我们县城里又修建了小河南和小河北两条街道,现在这两条街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县城最美的地方要算坐落在东南面的翠峰公园了。
翠峰公园依山而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山顶公园,那里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是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翠峰公园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各的特点,春天万物萌发,山花烂漫,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树木苍翠,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秋天的翠峰色彩斑斓,落叶纷飞,翠峰公园就像换了一件彩衣;冬天大雪过后,翠峰公园玉树琼枝,银装素裹,仿佛一个童话世界!朋友,你不觉得我的家乡很美吗?虽然我的家乡只是一座小县城,但在我的眼里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我爱我们美丽的灵石山城。
3.以灵石的民俗为题写一篇八百字的作文
朋友,你来过我的家乡吗?我家就住在灵石县城,今天我带你到我的家乡灵石县城瞧瞧吧!
我们灵石城四周群山环绕,县城西面有汾河流过,所以灵石城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我们灵石县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工业农业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逐步提高。走进县城,你可以看到一派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
我先带你去灵石县城的主干街道——新建街。走到新建街上,五公里长的街道两旁遍布着大小商场、银行大楼、邮局大楼、电信大楼、政府机关、酒店宾馆、医院学校、各家公司等,最气派的要数县政府的办公大楼啦,政府大楼前面有假山、草坪和喷泉,环境特别优雅。各家店铺外面有各种各样的广告牌、霓红灯,使得大街上绚丽多彩,公路两旁的路灯、树木美观整齐,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私家车是越来越多啦!公路上在红绿灯和交警叔叔的指挥下,公共交通秩序井然,汽车行人各走其道。城里的和乡下的人们在街上有的购物,有的散步,脸上露着幸福的笑容。
城西的天石新城广场和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分别位于铁路西新建街的南北两侧。天石新城广场的喷泉中央有五个黑色的正方形造型,一到夏天的晚上,里面就会有泉水喷出来,带来阵阵凉意。广场上还有花坛草坪和各种各样的彩灯。文化艺术中心广场是新建起来的,正中间的文化艺术中心大楼是一个圆形和扇形相结合的建筑,外面全是海蓝色的玻璃幕墙,整幢建筑显得气宇轩昂,里面有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少年文化宫等,是我们灵石人民的文化中心。夏天的晚上,市民们都来到这两个广场休闲纳凉、健身跳舞,小孩子们都在这里溜旱冰、滑滑板、捉迷藏,广场上真是热闹非凡!
县城里的居民小区一个接着一个,有前几年的低层住宅楼,更多的是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小区里环境整洁,设施齐全。但小区里由于私家车的增多,占去了许多空闲的地方,使人们活动的空间减少了。最漂亮的就要数中凯居民小区啦,小区里有健身区,草坪和各种各样的树木,是小孩子们活动的场所。我们学校就在凤凰新城小区附近,这里位于县城中心,交通非常便利。为了缓解主干街道的交通压力,我们县城里又修建了小河南和小河北两条街道,现在这两条街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县城最美的地方要算坐落在东南面的翠峰公园了。翠峰公园依山而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山顶公园,那里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是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翠峰公园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各的特点,春天万物萌发,山花烂漫,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树木苍翠,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秋天的翠峰色彩斑斓,落叶纷飞,翠峰公园就像换了一件彩衣;冬天大雪过后,翠峰公园玉树琼枝,银装素裹,仿佛一个童话世界!
朋友,你不觉得我的家乡很美吗?虽然我的家乡只是一座小县城,但在我的眼里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我爱我们美丽的灵石山城!
4.山西的传统习俗作文 600字
我是山西的孩子,从小就在山西长大,对山西过春节的习俗还算了解,因地域而异,现在我就我所居住的区域的过年习俗而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我的家乡在山西的北部,接近内蒙古的地方。进入农历十一月,人们即开始准备过年了,年轻的姑娘、媳妇们开始他们的针线活—纳鞋底,鞋底的原材料是一些旧的衣服,用浆糊粘在一起,上面再粘一层新的黄色、白色或者红色的洋布,在上面画上各式各样的花鸟图案,或者是字样,然后用各种颜色的线绣好。
之后,人们就会买新衣、新鞋、新袜,寓意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人们也应以全新的面貌开始全新的生活。 山西人在腊八节过后,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
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
过去太原有一段民谣:“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夜这天传说是灶王爷升天回宫的日子,这天在北方地区的传统做法是糊两个褡裢似的纸袋,一个里面装的是毛驴的草料和豆子,一个里面装的是灶王爷的盘缠和干粮,在灶王爷像前烧掉,同时还用那种棍棍糖(一般用球状的,原料和棍棍糖一样),在火炉炉口糊一圈,听说是为了糊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在天上不要乱说,只说好听的,一般灶王爷像前的对联这样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革,人们省去了许多的繁文缛节,在小年夜这天吃麻糖,和家人一起吃饭。 腊月二十四扫尘,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在我的家乡,人们要有白土或者大白刷屋顶。 之后的几天,人们会蒸花馍、炸麻花、炸麻叶,煮买回来的牛羊肉,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
期间,人们也会贴上窗花、年画、喜字、福字,窗花和喜字都是人们自己用剪刀剪出来的。在当地还有一个风俗,叫“请王”,就是供奉自己的已逝去的祖先。
在三十这天,人们会在家里空出一个位子,用白纸在上面写上祖先的名字,在每一个名字下摆一双筷子,然后放上一些祭祀的食品,在每天吃饭的时候夹出一点食物用来祭祀,一直到正月十六下午由家里的男子送走。年三十这天对对大人们来说应该是比较忙的一天,妇女们在家准备年夜饭,男子们要贴春联、门神,门神大都是“大门门神”,一般都为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
由于我所在地区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这天,家里的大人们还会垒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
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
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转三圈,以图来年平安健康,万事如意。此时也是接神的时间。
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正月初一的时候,在一些农村人的家里“要忌荤”,这一天,主要是为了家里的牲口,以祈求来年家里的牲畜健康,没有疾病或死亡。但是,现在大部分家里都不在遵循这一禁忌。
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每年都会有专门的人分析财神的方向和位置,人们会在这个地方放炮竹。
若是没有去的人,会由去的人带件衣服,说明自己也祭过了财神。正月初三是迎喜神,方法和祭财神一样。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
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
5.山西的风俗习惯的作文
衣食住行是一个地区主要的民俗形式,亦是形成地方生活习惯和人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其中衣饰和行旅的变异性较大,而饮食则不同,比如,晋东南人连吃三日白面,就想吃小米饭,而吃惯白馍的晋南人,恐怕连一顿高粱面也吃不惯。晋中人爱吃面食,醋总是离不开的桌上佳品。
再比如民居,山西民居的特色就非常明显。现在拣极有典型性衣食住行风俗作一介绍。
山西人的衣食往行——莜面擦鱼鱼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剪纸、民间面塑、民间炕围画民间玩具、民间雕刻、民间木版画太原曲艺、山西戏曲、唱票山西民间刺绣:绣荷包、绣衣、童帽、耳套、肚兜、马甲、童鞋、绣鞋、鞋垫、围嘴、钱袋面、腰包、窑帘、信插山西民间年画:福寿图、献寿图、福寿中堂、麻姑献寿、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祖国花朵、木版年画、戏曲年画、门神年画、春节门画、春联、窗花山西民间社火:闹花灯、闹红火、放烟火、高跷、跑旱船、跑竹马、小车舞、挑椅舞、狮子舞、龙舞、龙舟舞、中黄高台、倒悬花鼓、铁棍与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晋南血社火黄河灯会、。
6.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怎么写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
你知道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吗?
你知道什么叫赶年场吗?
那你知道什么是看龙场吗?
如果你不知道,那就翻开我收集资料写成的作文欣赏一下吧!也许,它们能让你开阔视野,增长一些知识呢!表明写作目的。 每到农历正月呀,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便是赶年场,其日期是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那是分外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谈情说爱。俊俏的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就算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
看到这儿,你肯定觉得湘西苗族人民很有趣、很爱热闹吧!还有呢,逢辰便是看龙场日,习惯称作看龙头后十二天又轮转辰日,再逢看龙之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必须休息一天,若这天干 了农活,就是犯忌了。因此,苗族人民在看龙场那天会踊跃参加,他们对“看龙”的事,十分重视。“看龙”的习俗 三月三是湘西苗族人民的一个节日,这时,你有些迫不及待了吧,是什么节日呢?别急,我来告诉你,这一天,是湘西苗族的一个传统歌舞节日。这一天,苗族人民会自动集中在约定的歌舞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等,尽情欢乐,一片喜气洋洋、欢声笑语的气象。
好了,关于湘西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亲自到湘西体验一下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一定会大张见识,很开心的!
7.山西有哪些风俗,最好写一篇作文
山西民间节日风俗
二月二 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不成节日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一般农村,在二月二时,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
添仓节
添仓节,这是山西特有的节日。添仓节的具体日期是在每年旧历正月的二十五日。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是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这就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添仓节,在山西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添仓节这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并把饼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添仓。有的地方在添仓节,做“雨灯灯”,灯灯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个,小碗大小,每个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个月。灯盏蒸熟后,揭开锅先看那些月的灯盏里积的汽水最多,则证明了那个月雨涝。再根据种庄稼在那个月需雨水最多,推断这一年收什么,作为本年安排种植的依据。
桃花节
三月一日为桃花节,这真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节时,未婚女子,青年媳妇,甚至小孩子们都在衣襟上系绣花“桃子”,里面装有大蒜香草等,用桃红色布料缝成,用各色丝线缀穗子,象征青春美好,而且隐喻避灾难,因为桃的谐音“逃”,起到护身符的作用。民间说法是,有了“桃符”,就可以安全渡过这一年了。
寒食节
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晋中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不生火,不做饭,这一天吃冷食,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寒食节”。寒食节,已经延传了二千多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做了晋国的国君,成了晋文公。在他分封大臣时,竟把“割股奉君”的老臣介子推给遗忘了。当派人去请介子推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亲躲到当时的邬县绵山上隐居起来。重耳于是下令焚山,企图逼介子推母子出山,但事与愿违,介子推至死不出山,与其老母抱着一棵树死于林中。晋文公懊悔不已,即把绵山改为介山,邬县改为介休县,而且把放火烧死介子推的那一天,即清明节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
走麦罢
走麦罢,是山西晋南特有的风俗习惯,走麦罢,是新女婿在当地麦收结束后,带着丰收后的喜悦心情,用新麦磨成的面蒸成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去看丈母娘。包含有祝福岳父岳母家里幸福安康,丰收的寓意。
乞巧节
乞巧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每逢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民间姑娘与少妇有乞巧的风俗。由于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者是女性,人也称之为“女儿节”、“少女节”。山西,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地区,乞巧节的民间风俗也颇为盛行。在山西晋南一带,是中国历史上的古河东地区。往往在七夕这天,习惯用油面糖果蜜作成巧果和西瓜敬牛郎与织女,为之乞巧。现在民间,往往在七夕夜全家吃西瓜以示纪念。还有的,七夕夜,姑娘媳妇于自家庭院、村中祠堂、针线包随带、烧香摆供,向织女乞巧。
敲锣儿节
太原市娄烦县的天池川,有条小河名叫天池河,河两岸有大小几十个村庄,每逢农历七月有“过节”的风俗。初一至月底,天天都有过节的村子。遇到过节的日子,和每年过春节一样,家家户户门上贴着对联。白天,男女老少敲锣打鼓,穿着新潮的衣服扭秧歌,唱着预祝丰收的小调和祝贺天下太平的歌曲,载歌载舞,欢乐非常;晚间,如办喜事一般,家家点旺火,放鞭炮,门上挂灯笼,还有八音会挨门逐户吹奏,一直到深更半夜。因为“过节”,村村都敲锣打鼓,所以,当地人把这里的这一节日取名为“敲锣节”。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这个农历时节,已是气候转冷时。民间老百姓迷信色彩严重,把这个中元节称为“鬼节”。这时候的农村,人们扎纸絷,相继给死去的亲人送夹衣。大部分家庭,在“中元节”来临之际,要蒸制各种造型的馒头、面塑,大部分农民要在这个时节上坟、扫墓、烧钱化纸,对故人示以祭奠,这种风俗,已经延续几千年。
过 唱
太原郊区,有一种乡俗,老百姓称之为“过唱”。过唱时,乡里人要请城里的戏班到乡间演出。过唱一般一年一次。多选在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初八、六月初六、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左右,其他时间也有,农忙农闲错开,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过唱既是民间的传统风俗,也是乡间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还是乡间串亲戚、走朋友的节日,至今仍然“红火”非凡。
8.作文:写一些山西的特色地方民俗,400字,急~~~
山西民风民俗
衣食住行是一个地区主要的民俗形式,亦是形成地方生活习惯和人 性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衣饰和行旅的变异性较大,而饮食则不同,比如,晋 东南人连吃三日白面,就想吃小米饭,而吃惯白馍的晋南人,恐怕连一顿高粱 面也吃不惯。晋中人爱吃面食,醋总是离不开的桌上佳品。再比如民居,山西 民居的特色就非常明显。现在拣极有典型性衣食住行风俗作一介绍。 山西人的衣食往行——莜面擦鱼鱼 民间艺术 >>; 民间艺术 >>; 民间剪纸、民间面塑、民间炕围画 民间玩具、民间雕刻、民间木版画 太原曲艺、山西戏曲、唱票 山西民间刺绣:绣荷包、绣衣、童帽、耳套、肚兜、马甲、童鞋、绣鞋、鞋 垫、围嘴、钱袋面、腰包、窑帘、信插 山西民间年画:福寿图、献寿图、福寿中堂、麻姑献寿、连年有余、吉庆有 余、祖国花朵、木版年画、戏曲年画、门神年画、春节门画、春联、窗花 山西民间社火:闹花灯、闹红火、放烟火、高跷、跑旱船、跑竹马、小车舞、挑椅舞、狮子舞、龙舞、龙舟舞、中黄高台、倒悬花鼓、铁棍与背棍、渔翁戏 海蚌、沈老爷坐轿、晋南血社火 黄河灯会、太原社火 怀仁旺火、平定塔火、南庄架火 威风锣鼓、绛州鼓乐 正月十五闹红火图片集 清徐背棍、铁棍图片集
9.写关于山西民族文化作文80字
面与醋的饮食特色
“世界的面食在中国,中国的面食在山西。在山西召开了中国的面食节。”导游这一语石破天惊的介绍,也是我们首次耳闻山西面食在中国独占鳌头。这说明山西的面食在中国独具特色,中国面食节在山西召开是当之无愧的。
山西成为中国的面食大省,主要为自然环境所决定。中国民间素有“南米北面”之说,山西是“北面”的典型代表之一。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山地较多,
一年四季干旱缺雨。自然地质、气候条件决定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其次是玉米、高梁等杂粮。因此,面粉就成为山西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粮。我
们第一次见识山西面食,是到山西旅游第一天参观平遥古城的午餐。当时,餐桌上送来三、四种面食,既有主食的又有副食的(还有其它副食)。主食是象我们家中
做的汤水面条,副食是几种面食炒菜。将小块面食做成一道菜装盘,因其使用材料不同而味道各异。我们还是头一次看到,面食也可以做成菜来品尝。这就是山西的面
食特色?我们感到挺新奇。山西人制作面食的历史大概很久,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种。民间流行的“山西八大怪”中,“第一怪”就是“刀削面比飞快”。可见,
面食在山西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刀削面”我们早有耳闻并不陌生,是何地产物这次得到了确认。原来是山西面食中一大特色风味食品,是山西人制作面食的
经验积累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绝技。我们没有亲眼看见山西厨师制作“刀削面比刀快”的具体操作,可以想见那定会是十分精彩。其它“怪”有:“老陈醋是一道
菜;汾酒窝头把客待;路边灰尘当煤卖;山下挖洞当窑盖;土豆白菜论麻袋;烧饼要烙石头块;新娘盖头给驴盖。”这些内容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人的生活特
点和风俗习惯。我们这次山西旅游观光的亲身体验,山西的主
要面食是我们称之为“面条式”的食品,我们每天的主食就是刀削面和水捞面。除刀削面外,还有其它多种样式,如拉面、刀拔面、擀面、剔尖猫耳朵、河
捞。。。这些特色风味面食,体现出山西人制作面食的高超本领和创造精神。山西人制作的面食,是中国饮食行业的花园盛开的一朵奇葩。
醋——山西人餐桌上的美味食品。象民间流传中“第二怪”说的那样,“老陈醋是一道菜”。显然,面食和老陈醋是山西人生活中的两大主要食品,代表着山西地域特色和风味。山西爱食醋的生活习惯,是由山西的水
10.风俗习惯作文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手枪、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灵石的风俗习惯作文怎么写(灵石过年的风俗习惯及特色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