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盏在茶道中干嘛用
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茶盏是饮茶的用具。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及五代时期的茶盏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最富盛名。并且茶盏开始配有盏托。宋代时斗茶之风大盛,极为崇尚茶具的精美。茶盏的形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口沿较直;另一种则是撇口,像喇叭,有的还以描金装饰,书“寿山福海”的字样。除建窑外,宋代的官窑、哥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吉州窑都普遍烧制茶盏。明清以后的茶盏又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的三合一茶盏,现在又称盖碗。
2.问一下
历代陶瓷茶具概况 现在人们直接用来饮茶的用具,主要是茶盏(饮杯)和茶壶。
而在唐、宋时流行的煎茶、斗茶饮法中,只有盏没有壶,有之,则是用来煎水的煎水壶,不能叫做茶壶。到了明代,流行沦茶饮法,茶壶才跻身饮茶用具之中。
唐以前的饮茶用具和食器还没有完全分化开来,如我们现在进食时的碗,古代叫做盂,饮茶时有 用盂。晋卢琳的《四五起事》记载晋代惠帝遇难逃亡,后又从许昌返回洛阳,当时有待以“持正盂承茶,夜暮上之,至尊饮的为佳。”
这种瓦盂,是陶或瓷的。两晋南北朝时,食器、酒器等,一般都是陶或表面施淡青色的瓷器。
从唐代开始,饮茶用器从酒、食器中逐渐分离出来,自成一个系统。 陆羽《茶经)中还沿袭过去的旧称把茶盏叫做“盏”,但在当时人的诗文中,更多的称“瓯”。
陆羽列出当时制作茶盏的地方,有浙江的越州、婺州、湖南的岳州、鼎州,安徽的寿州,江西的洪州,河北的邢州等。这些地方瓷窑所出的茶盏,由于各地质地、烧造技术、工艺流程以及传统风俗的不同,包括白、黄、淡青、褐等色。
陆羽认为,能够与茶色相焕发的以越州窑所出茶盏釉色似玉而又微泛淡青色的为最好,其次是岳州所出也呈淡青色。 陆羽译越州窑“类玉”、“类冰”,绿色的茶汤注入其中, “半瓯青泛绿”,与本身的淡青色互相辉映,从而达到“益茶”的效果,使人衔盏爱玩不忍释手。
在外观造型设计上,越瓷茶盏也特别适宜于饮茶用。陆羽记越州所产, “口唇不卷,底卷而浅”, “口唇不卷”,即盏沿不外翻,稍有内敛,这样能约来茶汤,不致外溢, “底卷而浅”,是底稍外翻,这样容易端持,而“浅”则指盏的深度。
唐时饮末茶,连茶盏中的茶末、茶汤一块喝掉,底浅的茶盏就容易吸尽茶汤和茶末。茶圣(神)陆羽对茶盏提出了以实用角度和以欣赏角度译论的两个标准,以后历代人的对茶具的设计制作的要求,基本上不出这两个标准。
唐人不仅逐渐普及了饮茶末用的盏,而且发明了盏托,并一直沿袭下来,明代以后,又在盏上加盖,由此成为我们今天还常常使用的一盏、一盖、一碟式的三合一茶盏——盖碗。这和当时广泛流行的沦饮法分不开,加盖作用,一是增加茶盏的保温性能,更好地浸泡出茶叶的茶汁;二是增加茶盏的保洁性能,防止尘埃侵入。
人们在品饮时,一手托盏、一手持盖,并用茶盖来拂动漂在茶汤面上的茶叶,更添情趣。 “技”高一筹者,则托盏、持盖只用一只手操作,颇有风度。
宋代的茶盏,以“斗茶”时所用的通体施黑釉的“建盏”最具特色。 我国传统瓷器,主要有两个瓷系,一为青花瓷系,一为黑釉瓷系。
后者在日本叫做“天日”瓷,“天目”是指我国浙江省的天目山,宋代的黑釉瓷最早由在天目山佛学寺留学的日本僧人带进日本。 建盏的造型,底经和盏面口径的比例相差较大,盏壁外撇的角度大,有人把它比喻为翻转过来的斗笠形。
盏口面积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斗茶”时出现的汤花,而盏壁斜直,容易吸尽茶汤和茶末,.这一点,吸收了唐代越窑盏的优点。 同时盏壁四周的离沿口1.5—2公分外,稍向内折,称为“倒钩型圈痕”,这和陆羽所说越窑盏“口唇不卷”的优点也有相似之处。
盏沿下内折的折线,还能起到“斗茶”注汤时的标准线的作用,因为“斗茶”注汤,只注到盏容量的十分之六,实测证明这一折线,正好是盏容易四比六时的临界线。 宋代“斗茶”的黑釉建盏为主,但也还有其他釉色的茶具,如杭州龙泉哥窑所制的茶盏,外观造型和建盏相似,也呈翻转斗笠形,但通体却施淡青色釉,色泽鲜明、幽雅洁净、亭亭玉立,同样是上等的茶具。
其他各地名窑,如官、定、汝、钧等地烧造的大量青花、白瓷茶盏,造型各异,刻花印花,均体现出饮茶艺术对陶瓷茶具的设计制作穷极工巧的要求。 元代的茶具和宋朝基本相同,只是茶壶的外观有了些许变化,釉色以景德镇青花瓷而著称,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
明代出现了茶壶,从此茶盏和茶壶成为最基本的茶具,饮茶方式发生了变化,一些茶具被淘汰了,一些茶具则异军突起,更加丰富了人们品茶艺术的内容。 明、清的茶盏,主要仍是瓷质。
由于人们不再“斗茶”,黑釉茶盏已很少使用,所用茶盏多为白瓷或青花釉。明代的白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胎白而致密,釉色光润,具有“薄如纸、白如玉、声如馨、明如镜”等特色,这种茶盏造型稳重、比例均匀,当时又称“坛盏”。
明、清茶具,最为后人称道的是江苏宜兴紫砂陶制茶壶的设计和普及。从品茶艺术的角度出发,明代及后人评价这种紫砂陶制茶壶,历来赞不绝口。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 “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清人记载,做工精细的紫砂壶,壶盖盖上之后,手提壶盖上的蒂, “能吸起全壶者,则尤佳矣。”
瓷盏,紫砂壶的高度艺术化设计,使人们品茶时的趣味性、审美感更加浓厚了,人们在口啜清茗、细咂慢咽的同时,又可以把壶或盏作为艺术品来欣赏、玩味,从而得到更高的艺术享受。
3.小杯子怎么用
品茶的时候用的小杯子在宋代时候的多数是称作茶盏,而明清之后的称作品茗杯,另外与品茗杯合在另一半的叫闻香杯,是用来闻茶香的。
古人叫若琛杯,古代有个叫若琛的师傅制作的杯子精致美观,工夫茶里就有一道叫做若琛出浴,就是用来描述洗杯的。
品茗杯,包括一杯体和一杯盖,杯体为圆筒状,或为直径有变化的流线形状,杯盖扣接在杯体的口部,或以螺旋扣接在杯体的口部,其中,所述的杯体内壁的近杯口处有一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挂设有一半圆形板芯,该半圆形板芯的直径两端处各延伸有一挂耳,该二挂耳与所述的环形凹槽环向动配合。洗茶品茗杯具有可随意活动的半圆形板芯,沏茶时先行摇荡洗涤后,滗去洗茶水,再注水、浸泡、品饮,即可洗茶,又可赏茶,品饮时无茶渣进入口内,携带方便,即可防止污染,又可啜纳茶之精华,从而有益于健康,无污染之虞。
4.泡茶器如何使用
泡茶器有茶壶、茶海、茶盏、泡茶器等。
泡茶器使用方法:
1、茶壶:泡茶时将茶叶放人壶中,再注入开水,将壶盖盖好即可。一般以陶瓷制成。壶之大小视饮茶人数而定,泡工夫茶多用小壶。
2、茶盏:是一种瓷质盖碗茶杯,可以用它代替茶壶泡茶,再将茶汤倒入茶杯供客人饮用,但最多只供四人饮用,局限性较大。由于它可泡任何茶类,因此有不少人采用。
3、茶海:又称“公道杯”或“茶盅”,是用于贮放茶汤的。为了使冲泡后的茶汤均匀,以及不使因宾客闲谈致使壶中茶汤浸泡过久而苦涩,先将壶中泡出的茶汤倒在茶海里,然后再分别倒入茶杯中供客人品尝。这是港台茶艺界新创制的茶具。
5.古人喝茶用茶盏茶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讲究 吗
茶盏是饮茶的用具,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茶托也是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
魏晋南北朝。依据是1964年在湖南长沙砂子塘东晋墓出土了青瓷盏托。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亦收藏有东晋的带盏托的青瓷碗。唐朝带盏托的茶碗已经备受青睐,并且茶盏开始配有盏托。茶盏托的款式造型也已经达到形式多样了,所使用的材料也不一而足,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专用饮茶的器具。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为适应斗茶需要,盏托得到极大的发展。此时的茶盏已经成为宋代典型的饮茶器,其形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口沿较直,小浅圈足,斜弧腹;另一种则是撇口,像喇叭,小浅圈足,腹壁斜直。
扩展资料:
明代盏中早期多小折沿、深腹、高深圈足。中晚期多小撇口、深腹、上阔下窄、圈足较浅,盏托装饰多绘釉上青花图案,亦有斗彩、五彩和单色釉装饰,还有装饰华丽的铜胎掐丝珐琅茶托。与前朝不同的是,明代后茶盏托又在盏上加盖,既增加了茶盏的保温性,品饮时更是增添了一份喝茶的情趣。
清代茶盏大多为圆形,敞口、弧形腹壁,圈足前期高、大、深,后期相对低、小、浅,皆修制规整,盏还制作有把手,制作材料多样化,除了瓷盏托外,还有仿前朝的漆盏托、铜胎掐丝珐琅盏托等,并且茶盏与茶托相比更缩小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茶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茶托
6.建盏喝茶使用方法 用建盏喝茶有什么好处 哪种建盏
建盏适用于任何茶叶,使用方法倒没有多少固定,至于有什么好处,给你做个总结吧!
一:保温蓄热、提升口感的功能
用建盏喝茶,可以长时间保温蓄热并提高茶汤的碱性,保证了茶水的口感更佳,并更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充分达到品茗效果和极致的软滑甘甜顺口感。
【二】:建盏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
因为建盏在胎釉中含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钙等化学成分,所以建盏的高含铁量在使用过程中能不断的释放二价铁离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离子,很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增加血红蛋白的载体及红细胞的功能执行。
【三】:建盏具有防腐保鲜的功能
在夏季大热天夜里,分别把残羹剩菜放在加盖的白碗与建盏里,同置于厨柜中,隔天建盏中的残羹剩菜不馊可食,白碗中的残羹剩菜则变质而发出酸臭味。
【四】建盏与人生,养盏即养性
有句话叫“修于内而形于外”,是讲人的修身养性,如此看来养盏如养性,养盏之道,其实就是养人之道。如果脾气急躁,毛手毛脚,那是养不得好盏的。
刚接触建盏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建盏是什么,后来在百度上面看到“夫物盏集”的一篇文章,才有了新的认识;另外还有一份电子档学习资料,分享给你。
网页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茶盏怎么用(茶盏在茶道中干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