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宋襄公泓水之战。
周襄王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楚军进抵泓水南岸时,宋军已占有利之地,在泓水北岸列阵待敌。宋大司马公孙固鉴于楚宋两军众寡悬殊,但宋军已占有先机之利的情况,建议宋襄公把握战机,乘楚军渡到河中间时予以打击。宋襄公拒不同意,说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 ”。
楚军渡河后开始布列阵势,公孙固又奉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但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当楚军布阵完毕时,宋军向楚军进攻。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重伤,其精锐的门官悉为楚军所歼灭。宋襄公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宋国。
战后国人皆怨襄公指挥不当,但宋襄公并未认识自己的错误,向臣民辩解说:“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认为自己遵守古训行事并无不当。周襄王十五年五月,宋襄公伤重而死。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请问哪个典故是,某将领看着敌人过河不打他们,要等他们过完河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