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槟榔的习俗起源于南北朝。在南北朝时期的《南史刘穆之传》中记载,刘穆之每于饭后必咀嚼槟榔,渐成习惯。唐人欧阳询在《艺人类聚》中说:“槟榔,士人以为贵,款客必先进,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可见到了唐代,在南中诸郡,槟榔已成为一种用来待客的礼节礼品。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请茶、敬烟之类。后来,海南岛还以槟榔作为订婚和嫁娶的聘礼。如果男方送到女方的槟榔被接受,证明女方已经同意了这桩婚事。据《崖州志》载:“婚礼纳彩,用锡盒盛槟榔送至女家,尊者先开盒,即为定礼,谓之出槟榔,凡女受聘者,谓之吃某氏槟榔。”
槟榔,属棕榈科,是一种常绿乔木。其树叶、根干与橄榄、椰子树大同小异。其“祖籍”东南亚,后来因为贸易海运至我国。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及云南等省,因地理和气候适宜槟榔生长,因此遂大量栽培,成为当地一种比较普遍的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