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地戏已有六百来年的历史,其存在与明初开发黔中安顺有关。明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调集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三十万大军远征云南,一举击溃元朝盘踞云南的残余势力。战事既平,朱元璋虑及云南地处边陲,贵州又是土司势力长期占据之地,若无重兵屯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故把战略重点转向贵州,命征南大军沿云南到湖广驿道就地屯守,在贵州设有24个卫、26个守衙千户所,其中安顺有3个卫,2个守衙千户所,贵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了史料上称谓的“屯堡人”,地戏也就随之而来了;
地戏,俗称"跳神",因演出不用戏台和苗台,就在村野旷地进行,故名地戏,为傩戏的一种,形成于明代初叶,是贵州省安顺市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传统民间戏剧,其由来与屯堡人的生存选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