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是什么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1、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2、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扩展资料
1、赏析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2、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3、作者
惠崇,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九僧之一,王安石称他有“绝艺”(《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卷四)。由此可见,惠崇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晓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
2.“竹外桃花三两枝”,它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的诗句。
全诗: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 · 苏轼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扩展资料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
3.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句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全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4.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其一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
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晓:早晨。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
烹调河豚时 ,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
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 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解说]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 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5.“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是什么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句诗出自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具体原文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6.竹外桃花三两枝下一句是什么
在《惠州春江晚景》这一题画诗中,他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寥寥数笔,不但道出了惠州春江艳丽的景象,而且烘托出河豚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一题画诗也流传甚广,吟唱至今历欠弥新。
苏东坡是北宋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其诗风雄健,词的豪放,一曲“大江东去”千古传唱。但少有人知他与鱼也有诸多的“情缘”。
他的鱼诗诗中有画,清新自然,直抒胸意,如清水芙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苏东坡一次吃罢鲥鱼,就着满口的余香,欣然赋诗曰:“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
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鲥鱼属鱼中上品,席上奇珍,其色白如银,肉质鲜美,有鱼中西施之美誉,当然东坡居士爱不释口,也难怪自诗中字里行间,余香袅袅,令人垂涎。
他不但赋鱼入诗,而且神笔入画。在描绘“长江三鲜”之一的河豚时,他不愧为丹青妙手,诗中大家。
在《惠州春江晚景》这一题画诗中,他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寥寥数笔,不但道出了惠州春江艳丽的景象,而且烘托出河豚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一题画诗也流传甚广,吟唱至今历欠弥新。 就连苏东坡落魄失意时,仍然不忘以鱼抒怀,借鱼言志。
他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一时幽愤寂苦,无以排遣,因而常泛舟樊口,钓鳊野炊。他有诗云:“晓日照江面,游人似玉瓶。
谁言解缩颈,食饵每遭烹。”任人宰割的心境,政治主张的埋没,注定了失意怅惘,呼酒买醉的落魄情怀,难怪在黄州定惠院有“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道。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之叹。 苏东坡也与金鱼有一段不浅的渊源。
在北宋时代的杭州,六和塔下慈恩开化寺及南屏山尖敬寺的水池中有金鲫鱼放养以供观赏的记载。苏东坡亲临该处考证,印证了宋初著名诗人苏舜钦“沿桥待金鲫,竟日独迟留”之说,遂赋诗记述:“金鲫池边不见君,追风直过定山村。
路人皆言君未远,骑马少年清且婉。”而真正把金鱼作为观赏的首出杭州南屏山尖教寺,慕名观赏者甚多,其中不乏文人墨客,苏东坡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他观赏该处金鱼后,欣然提笔写下了《访南屏臻师》赞叹金鱼,“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附槛散斋余。
还从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这首诗更增大了南屏山尖教寺金鲫的名气与人文气息,使之名噪一时,也无形扩大了佛寺的知名度,使之施主不断,香火不绝,竟成佛家胜地。
在描述鱼类可爱动人及人们的爱鱼之心,观赏之乐时,苏东坡在《望湖楼醉书五绝》中也有过“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之咏,也表现出诗人得意时游刃有余,轻松自在的畅快心怀。 谈到苏东坡与鱼之间的情结,还有一段令人捧腹的佳话。
相传某日,东坡到佛寺中拜访佛印禅师,当时佛印嘴谗正在烧鱼汤,听小和尚说东坡来访,慌忙拿起磬扣在汤钵上。东坡进屋闻到鱼香,再望望反扣着的磬,便心中有了数,磬是佛家用的乐器,一般是平放着的,今日抒扣着定有文章。
双方茶过一巡后,佛印禅师双手合十,问道:“东坡居士来访,敢问有何见教?”东坡随口答道:“也无什幺大事,今日欲请教老禅师一幅对联,我只记得上联,却不知下联,望指教。”佛印说:“请说说上联。”
东坡说:“此上联为‘向阳门第春常在’,我左思右想,不知下联。”佛印禅师笑道:“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怎么会忘了这一幅老对联呢?这下联明明是‘积善人家庆有余啊’。”
这“磬”与“庆”,“余”与“鱼”谐音,佛印禅师不知是计,竟脱口而出,哪知东坡大笑道:“谢谢禅师提醒。”说罢,揭开磬,端起汤钵,有滋有味地品起鱼汤来,搞得佛印禅师一个大红脸。
苏东坡与佛印是好朋友,这件事竟成一时佳话,流传至今,耐人寻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