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鸟宿池边树 的下一句诗是
这关乎“推敲”这个词的一个典故
可以是:僧推月下门,也可以是:僧敲月下门!
推敲的来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
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2.鸟池边树的下一句
鸟宿池边树的下一句是:僧敲月下门。
出自诗人 贾岛 《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
贾岛
朝代:中唐诗人
诗歌体裁:无言律诗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题李凝幽居》 诠释:
李凝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我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题李凝幽居》 全诗赏析如下:
此诗为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也为“推敲”词语的由来。
贾岛原想为僧推月下门,又考虑僧敲月下门,反复考虑拿不定主意,就一边走一边用手做“推”和“敲”的动作,由于太过入迷没有注意到对面过来的韩愈的官轿,韩愈没有怪他,而是温语询问,得知始末,沉思良久,道:还是敲好。夜半人静,“笃笃笃”的敲门声使动静结合,而且有礼貌,此诗则成。
成语“推敲”的出典,就是由于这个故事。“推敲”亦作“推敲推敲”或“推敲字句”,用以形容写文章反复地研究,斟酌字句。也有用来作对问题多方面考察、研究的。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全诗只是抒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