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送别诗中开头为“斗酒渭城边”和“水色南天远”的解释和注释
翻译此诗不难,下面更多的是意译,参考译文如下:
渭城边上我们纵酒言别,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压在树丛上的积雪就像那雪白的梨花,千万条的杨树叶恰似那缕缕青烟。惜别间我们饮尽了壶中的美酒。临分别时,送上策马的长鞭。盼望着你到达颍上,那时候新月也应该变圆了
注释:
1、斗:计容积的量器,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里形容饮酒之多。
2、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3、垆头:酒坊,酒家。
4、醑(xǔ): 美酒。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溶情于酒,又寄情于景。雪、杨叶、马鞭、壶醑和新月,这些都是送别的意像。雪花是寒冷的冬天才有的。梨花是温暖的春天才有的,用梨花来比喻雪,诗人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让临别的友人忘却那冬天离别的苦闷冷清的感伤。
PS:我这里想说的是这首诗的作者是岑参,诗题是《送杨子》,由于,李白的诗逸散很多,后人在总结的时候难免谬误,错把其他唐人的诗作混入。稍微知道点的人都知道用梨花来比喻雪诗岑嘉州的首创,也是他的诗被人津津乐道的地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只有他把边塞的雄浑写得淋漓尽致。当然这是笔者的观点。笔者也是有依据的,前人也都对此诗进行过考据,一致认为这是岑嘉州的作品。这里我引一下其它人的观点。南宋的严羽就在其作品《沧浪诗话》中写道:太白诗“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乃岑参之诗误人,太白塞上曲“肇马新夸紫玉鞍”者,乃王昌龄之诗,亦误入。昌龄本有二篇,前集乃“秦时明月汉时关”也。今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孙琴安在《五律诗精评》中也写道:余谓盛唐诸家五律中,岑参句法与李自最为相近,如“斗酒城边,垆头醉不眠。”、“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布上柳枝黄,炉头酒正香”等,不唯起句,即通篇亦多酷似太白。许学夷以为诗有“句不能点”者,终唐之世,唯太白、嘉州最为得之,杜甫、王维则其次也。中、晚之际,则推张籍,韩娜次之,此外蔑矣。笔者对李白的诗也是相当喜爱,不过学术的考据也是必要的,把别人的诗安在诗仙身上,估计诗仙天上有知也不会答应,岑嘉州也不会答应。有什么问题楼主可以找我继续探讨,鄙视随便回答问题的人,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打字好累,楼主给分吧,呵呵。
2.日落长沙秋色远下一句是什么
出自李白>;第二首,全文为: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诗人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一组五首的七绝记其事。这是其中第二首,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其谁能察?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其中佳处,又为具体模写所难到。
在被月色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安得(“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故有此想。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迷人。
诗人并没有就此上天,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且就”二字意味深长,似乎表明,虽未上天,却并非青天不可上,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暂且留下来。其措意亦妙。苏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数句,意境与之近似。
湖面清风,湖上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适,故李白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说“不用一钱买”,是三句“赊”字最恰当的注脚,还不能尽此字之妙。此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岂能“赊”?又岂用“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作者《送韩侍御之广德》也有“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之句,亦用“赊月色”词语,可以互参。面对风清月白的良宵不可无酒,自然引出末句。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亦无理而可玩味。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总的说来,此诗之妙不在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可句摘,恰如谢榛所说:“以兴为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四溟诗话》)。
这两句的意思是长沙城在秋日的黄昏下更显得落寞孤寂,作者不远万里来到洞庭湖旁边不知湘君墓在何处想去悼念一下。
并非真的想去吊湘君而觅其处所,仅是抒发缅怀古人之情而已。
3.日落长沙秋色远下一句
日落长沙秋色远下一句:
不知何处吊湘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_
[作者] 李白
[全文]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