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指不沾泥 下一句
“十指不沾泥 ”下一句是:鳞鳞居大厦。
出自《陶者》宋代作家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译文: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注释:陶者:烧制陶器的人。
这里指烧瓦工人。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无片瓦:没有一片瓦。沾:同“沾”。
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扩展资料:赏析: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人。
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
50岁后,于皇祐三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陶者》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
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内容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似不如"寸"字尖新,极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
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开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
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者。
2.“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下一句是什么
今来为君做羹汤。
《公子行》作者:刘希夷 (唐)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
绿波荡漾玉为砂,青云离披锦作霞。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
此日遨游邀美女,此时歌舞入娼家。娼家美女郁金香,飞来飞去公子傍。
的的珠帘白日映,娥娥玉颜红粉妆。花际裴回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身。
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刘希夷 (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辞藻婉丽,然意旨悲苦,未为人重。
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洛川怀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