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篇》,下一句是:“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民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此在朝上就不会招谁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谁恨。”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2.《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说:‘那就是恕啊。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什么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释义: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二、出自于《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释义: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回答道:“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 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没人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慧,也会照您说的话去做。”
扩展资料
社会应用:
1、你想怎么样对待别人,就应先换位思考,看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自已不愿接受,那就立即停止,不论语言还是行为,都不要强加于人。
2、用自己的认知去评论一件事,事事都不完美。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人人都有不足。用自己的心眼去要求别人,人人都不达事宜。
3、以自己的判断去评论一个人,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波及其他人。一个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尊重他人的选择。人不能霸道,霸道无友;心不能自私,自私则困。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成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结构】复句式成语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用于劝戒之语
【正音】施,不能读作“sī”。
【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
【例句】“~";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