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无信则不立后面一句是什么
“人无信则不立”后面一句是“业无信则不兴”。
意思是人没有诚信就不能生存,做事业没有诚信就不能兴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这句流传了千年的信条道破了“诚信”对于个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放在千年之前的古老年代,还是放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这都是永恒不变的定律。
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了不讲信用的不良习气,他长大后就会因为失信而丢失别人对他的信任,令身边的人逐渐疏远他,那么,他最终便无人可依。如果一家企业失信于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那么,企业离倒闭的日子就不远了。
某个国有企业生产的毒奶粉,被新闻媒体披露后,诺大的一个公司,几乎是一夜就倒闭了。如果一个国家失信于民众,民众就会对国家失去信心,长此以往,民风必乱,那么,国家将会逐渐衰落,甚至走向灭亡。
史上就有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周幽王姬宫湦多次上演“烽火戏诸侯”,失信于诸侯。
公元前771年,诸侯联合犬戎攻杀姬宫湦,西周灭亡。
2.人无信不立的下句是什么
1、“人无信则不立”后面一句是:业无信则不兴
意思:人没有诚信就不能生存,做事业没有诚信就不能兴旺。
2、出处:《论语》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3、其他关于诚信的名言/俗语:
(1)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上》第十一章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3)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高尔基
3.人无信不立下一句是什么
人无信不立下一句是“业无信则不兴”。
改编自孔子的《论语》,原文选段如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白话文释义: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可以做成什么事。就像大车没有倪(车横木上的关键),小车没有杌(车辕横木上的关键)一样,怎么能走路呢?
引申义:告诫世人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基本的信用,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扩展资料: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信”。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足信”,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谚语言而无信后面一句是什么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信:信用。
其:代词,他。
可:可以、行。
輗(ní):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朱子集注》称“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辕端横木, 缚轭以驾牛者。”
軏(yuè):马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朱子集注》称“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
何以:以何,凭什么。之:音节助词,无实义。《朱子集注》称“车无輗軏,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
扩展资料
《为政》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的微言大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