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下面一句是:一日之惠,当以终生相还。断齿之仇,必需头颅偿还 ?
出自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
中国人教人向善,讲“善有善报”。教育人要感恩,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方面的经典例子莫过于“衔环结草”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没有按照父亲的遗愿让小妾陪葬而让她改嫁他人,小妾的父亲的灵魂在战场上把草打结绊倒秦国大将杜回帮助魏颗取胜来报答。东汉人幼时杨宝救了一只受伤的小黄雀,小黄雀伤好后叼来四个玉环来报答杨宝救命之恩。
扩展资料:
《增广贤文》简介,作者佚名,修订者周希陶。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
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
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文中也不乏劝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增广贤文》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增广贤文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下句是什么
下句是:一日之惠当以终生相还。
拓展资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句出自《增广贤文·朱子家训》。意思是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记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 。
为教子醒世采用录, 此俗语已被编入2014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经后世流传,下一句说法较为多,但普遍认同“一日之惠当以终生相还”。
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一个意思,就是受到了别人的恩惠,就算是微小的,也要记得十倍百倍回报别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汉语词语,意思是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出自《增广贤文·朱子家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注音】dī shuǐ zhī ēn,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释义】 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例句】:无论别人给予了我们多少,我们都要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记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 。
为教子醒世采用录, 此俗语已被编入2014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同义词)乌鸦尚反哺,羔羊求跪乳。
造句:1、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多么引人的字眼啊!感恩,就是得到好处之后的感激之情呈现出来回馈他人。
2、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恩情,我们颂扬着“施恩不图报”的君子之风,同时又秉承着“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处世信条。3、在世为人,尚且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等做神仙的,却要这么分斤掰两计较得清楚?要去你去,俺老孙不跟你去现那个眼。
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下一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下一句是:断齿之仇必需头颅偿还 。
出自《增广贤文·朱子家训》。意思是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注音】dī shuǐ zhī ēn,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释义】 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例句】:无论别人给予了我们多少,我们都要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记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 。
为教子醒世采用录, 此俗语已被编入2014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扩展资料:反义词:恩将仇报:【解释】: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
指忘恩负义。【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示例】: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而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同“以怨报德”。
4.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下一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下一句是:断齿之仇必需头颅偿还 。出自《增广贤文·朱子家训》。意思是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注音】dī shuǐ zhī ēn,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
【释义】 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例句】:无论别人给予了我们多少,我们都要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记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 。为教子醒世采用录, 此俗语已被编入2014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
扩展资料:
反义词:
恩将仇报:
【解释】: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
【示例】: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而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同“以怨报德”。
5.滴水之恩的下一句是什么啊
下一句是当涌泉相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意思是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
现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除了保留了其本来的教育意义,教育人们要懂得知恩图报,感恩以外,还被人活用来指用小的投入得到高的回报。
扩展资料:
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典故——结草衔环
1、结草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
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结草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
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其弟责问为何不尊父临终之愿,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是你所嫁出去的夫人的父亲,你用了先人发给你的好的命令,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结草抵抗杜回来报答你!
2、衔环
杨震(公元59一公元124,东汉初)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衔环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黄雀只吃黄花,百日之后羽毛丰满,振翅飞走。
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6.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接着有一句叫什么之愁当什么来着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断齿之仇必需头颅偿还。
这两句不是连在一起说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意思是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注音】dī shuǐ zhī ēn,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 【释义】 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例句】:无论别人给予了我们多少,我们都要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记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 。
为教子醒世采用录, 此俗语已被编入2014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