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歇后语关羽失荆州下一句是什么
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况为: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名称:大意失荆州
地点:荆州,位于现湖北省荆州市
时间:三国时期
参战方:关羽,孙权,吕蒙等
结果:关羽打败,孙权得荆州
主要指挥官:关羽,吕蒙
拼音:dà yì shī jīng zhōu
解释: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
2.引用歇后语关羽失荆州
如下:
1. 小兰成绩很好所以有点轻飘飘,但这次只考了80几分,他无奈的说“哎,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啊!”
2. 人在高涨时,万万不成写意失神,否则“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人处低潮时,万万不成悲不美观丧志,否则郁卒自灭。
3. 古人说:"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这正是曹操败于赤壁的根本原因。
4. 学习上同样也是“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5. 我们都懂得“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的道理,所以尽管取得了胜利,也不可骄傲。
1.解释:
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2.出处:
《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3.典故:
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
4.人物简介: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3.大意失荆州的下半句是什么
关羽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羽当时远征樊城,荆州空虚.曹操采纳司马懿之计,一面调五万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联结东吴,叫孙权暗袭荆州.那时,东吴守将是大将吕蒙,很厉害.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防范,吕蒙难攻.这时,陆逊献计说:‘关羽自恃英勇无敌,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将军辞职,关羽一定中计.’吕蒙依计而行,关羽果然中计,便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结果,吕蒙率吴军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后来张飞为了给关羽报仇,匆忙上阵,对部下过于苛刻,大醉之后被部下所杀.刘备也被打得是一蹶不振.在白帝城,刘备把他的孩子阿斗托给诸葛亮,这就是著名的‘白帝托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