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马识途下一句是什么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1]
原文
管仲,隰朋(1)从桓公伐(2)孤竹(3),春往冬反(4),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5)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6),夏居山之阴(7),蚁壤(8)一寸而仞(9)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10),而隰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11)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12)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
(1)管仲,隰朋:都为齐桓公的大臣,古代有名的圣贤之人
(2)伐:进攻
(3)孤竹:诸侯国,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
(4)反:通“返”,返回。
(5)遂:终于,最终
(6)阳:山之南,水之北
(7)阴:山之北,水之南
(8)蚁壤,蚂蚁掘巢时运出地面的封土
(9)仞:古代计量单位,七八尺为一仞。
解释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管仲和隰朋)放开老马跟随着它,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地上蚁封有一寸高,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最终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2.老马识途第一句成语出处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 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后人有诗云:
蚁能知水马知途,异类能将危困扶。
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谟。
3.老马识途第一句成语出处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
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 就是此地,不可前行。”
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
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
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后人有诗云: 蚁能知水马知途,异类能将危困扶。
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