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裾:即襜褕,语出《说文解字》,是华夏衣冠体系中的一种,其短者谓之裋褕,衣襟裾为方直,区别于曲裾。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直裾下摆部分剪裁为垂直,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由布质或皮革制的腰带固定。
发展阶段:1.早期的直裾袍通常是一种常服,而非礼服。2.马山出土的战国中期直裾袍,有绢、纱、罗、锦等各种衣着十余件,多以丝绵充絮,为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实物,但一般有身份地位的人才可以穿。3.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盛行于先秦及西汉前期的绕襟曲裾已属多余,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为深衣的主要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直裾是一种流行于什么朝代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