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所选择的油滴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主要是由于太亮的油滴说明油滴颗粒比较大,重量比较重,下落会很快,不利于计时的准确。太暗的油滴,说明油滴比较小,会很轻,很容易被气流吹飞,不利于测量。
密立根油滴实验,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家密立根及其探究学生福莱柴尔在1909年所进行的一项物理学实验,并使罗伯特·密立根获得1923年的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07至1913年密立根用在电场和重力场中运动的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
密立根油滴实验通过研究电场中的带电油滴的下落,测定电子的电量。学习密立根油滴实验方法,通过对不同油滴所带电量的测量,总结出油滴所带的电量总是某一个最小固定值的整数倍,从而得出存在着基本电荷的结论。通过实验认识电子的存在,认识电荷的不连续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密立根油滴实验为什么要求油滴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分别代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