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是屈原遭怀王疏远后一段时间内反思、追求、矛盾、痛苦之作,是屈原自我影像的反映,是来自个体生命受到抑屈的呐喊。这种激情的咏怀,表现了一个自我生命存在的历练与挣扎。屈原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则自然会埋怨君王糊涂,听信谗言,不辨曲直,前后不一,变化难定。而抨击群小,列举其罪过:竞进贪婪,不厌贪求;投机取巧,违背法度;背直追曲,苟合取容;嫉妒贤良,造谣中伤——这就是屈原所处的溷浊环境。他手指着群小,眼看着君王,既表白自己,又求君明鉴:美德善行,反而成了牵累;既然为了理想与人格,受到打击污蔑,付出沉重的代价,也就不应该半途而废。即使忍辱攘诟,溘死流亡,即使郁悒、穷困失路,也在所不惜!因为为清白、为正义而死,正是前代圣人所嘉许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震撼人心的独白,是屈原用自己的生命、乃至自己的一切铸就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