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xcel如何利用求和函数SUM呢
SUM函数是Excel中使用最多的函数,利用它进行求和运算可以忽略存有文本、空格等数据的单元格,语法简单、使用方便。
相信这也是大家最先学会使用的Excel函数之一。但是实际上,Excel所提供的求和函数不仅仅只有SUM一种,还包括SUBTOTAL、SUM、SUMIF、SUMPRODUCT、SUMSQ 。
以某单位工资表为例重点介绍SUM(计算一组参数之和)、SUMIF(对满足某一条件的单元格区域求和)的使用。(说明:为力求简单,示例中忽略税金的计算。)
SUM 1。行或列求和 以最常见的工资表为例,它的特点是需要对行或列内的若干单元格求和。
比如,求该单位2001年5月的实际发放工资总额,就可以在H13中输入公式: =SUM(H3:H12) 2。区域求和 区域求和常用于对一张工作表中的所有数据求总计。
此时你可以让单元格指针停留在存放结果的单元格,然后在Excel编辑栏输入公式"=SUM()",用鼠标在括号中间单击,最后拖过需要求和的所有单元格。 若这些单元格是不连续的,可以按住Ctrl键分别拖过它们。
对于需要减去的单元格,则可以按住Ctrl键逐个选中它们,然后用手工在公式引用的单元格前加上负号。当然你也可以用公式选项板完成上述工作,不过对于SUM函数来说手工还是来的快一些。
比如,H13的公式还可以写成: =SUM(D3:D12,F3:F12)-SUM(G3:G12) 3。 注意 SUM函数中的参数,即被求和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不能超过30个。
换句话说,SUM函数括号中出现的分隔符(逗号)不能多于29个,否则Excel就会提示参数太多。对需要参与求和的某个常数,可用"=SUM(单元格区域,常数)"的形式直接引用,一般不必绝对引用存放该常数的单元格。
SUMIF SUMIF函数可对满足某一条件的单元格区域求和,该条件可以是数值、文本或表达式,可以应用在人事、工资和成绩统计中。 仍以上为例,在工资表中需要分别计算各个科室的工资发放情况。
要计算销售部2001年5月加班费情况。 则在F15种输入公式为: =SUMIF($C$3:$C$12,"销售部",$F$3:$F$12) 其中"$C$3:$C$12"为提供逻辑判断依据的单元格区域,"销售部"为判断条件即只统计$C$3:$C$12区域中部门为"销售部"的单元格,$F$3:$F$12为实际求和的单元格区域。
2.数列求和用的裂项公式
你看看这个吧,希望对你有帮助.裂项法求和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 (1)1/n(n+1)=1/n-1/(n+1) (2)1/(2n-1)(2n+1)=1/2[1/(2n-1)-1/(2n+1)] (3)1/n(n+1)(n+2)=1/2[1/n(n+1)-1/(n+1)(n+2)] (4)1/(√a+√b)=[1/(a-b)](√a-√b) (5) n·n!=(n+1)!-n! [例1] 【分数裂项基本型】求数列an=1/n(n+1) 的前n项和. an=1/n(n+1)=1/n-1/(n+1) (裂项) 则 Sn=1-1/2+1/2-1/3+1/4…+1/n-1/(n+1)(裂项求和) = 1-1/(n+1) = n/(n+1) [例2] 【整数裂项基本型】求数列an=n(n+1) 的前n项和. an=n(n+1)=[n(n+1)(n+2)-(n-1)n(n+1)]/3(裂项) 则 Sn=[1*2*3-0*1*2+2*3*4-1*2*3+……+n(n+1)(n+2)-(n-1)n(n+1)]/3(裂项求和) = (n-1)n(n+1)/3 小结:此类变形的特点是将原数列每一项拆为两项之后,其中中间的大部分项都互相抵消了.只剩下有限的几项. 注意: 余下的项具有如下的特点 1余下的项前后的位置前后是对称的. 2余下的项前后的正负性是相反的. 易错点:注意检查裂项后式子和原式是否相等,典型错误如:1/(3*5)=1/3-1/5(等式右边应当除以2) 附: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1、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n·2^n 3、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4、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n 5、求数列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0) 如an= ③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n= an^2+bn+c(a≠0) 6、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 (1)当 a1>0,d。
3.【offset函数用中文表示的话,应该是什么
OFFSET(reference,rows,cols,[height],[width])Reference 必需.作为偏移量参照系的引用区域.Reference 必须为对单元格或相连单元格区域的引用;否则,OFFSET 返回错误值 #VALUE!.Rows 必需.相对于偏移量参照系的左上角单元格,上(下)偏移的行数.如果使用 5 作为参数 Rows,则说明目标引用区域的左上角单元格比 reference 低 5 行.行数可为正数(代表在起始引用的下方)或负数(代表在起始引用的上方).Cols 必需.相对于偏移量参照系的左上角单元格,左(右)偏移的列数.如果使用 5 作为参数 Cols,则说明目标引用区域的左上角的单元格比 reference 靠右 5 列.列数可为正数(代表在起始引用的右边)或负数(代表在起始引用的左边).Height 可选.高度,即所要返回的引用区域的行数.Height 必须为正数.Width 可选.宽度,即所要返回的引用区域的列数.Width 必须为正数.偏移函数。
4.横向求和用什么公式
热心问友 2012-07-08是有规律的不?若是有规律的,你可以直接点击【开始】选项卡下的【求和】,求和结束之后,可以直接双击单元格右下角,即可自动填充 补充:1、excel表格纵向求和公式 首先选中总和所在的单元格,然后再上方FX栏内输入:=SUM(C2:C8) 回车.注意,C2代表起始单元格,C8代表结束单元格.上面的函数式是计算杜晓的总和.如果计算高明的就是:=SUM(C9:C18) 回车,就可以了 补充:excel表格横向求和公式,直接横选所有需要求和的表格,多选中一个空白格'然后点击自动求和,结果会输出在空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