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正确使用拐杖
1. 拐杖的选择:拐杖是骨折病人离床活动的支撑工具,选择质量好、扶手牢固、高度可调试、拐头有防滑装置的轻便拐杖,通常铝合金制品最佳。
2. 扶拐行走的原则与时机:扶拐行走是下肢骨折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扶拐下地的时机很重要,下地过早过晚都会对骨折的愈合及康复造成不良影响。下地时机最好掌握在骨痂形成期。此期局部疼痛消失,肿胀消退,软组织已修复,骨折断端已初步稳定,内外骨痂已开始形成,特别是病人经过几周的床上锻炼,肌肉收缩有力,当踝关节背伸时,患肢抬高足不发颤,即可以让病人开始离床扶拐练习步行。
3. :拐杖是老年人的好伙伴,有了拐杖的帮忙,在外遛弯、上楼下楼都方便多了。看看自己的拐杖,质量还不错,价格也很高,其实拐杖的选购这里面可是有诀窍的。
4. 拐杖的长度:长度合适的拐杖,可以行走起来更舒服、更安全,也让手臂、肩膀、背部得到充分锻炼。拐杖正确长度的测定:穿平底鞋站在平地上,站直后,两手自然下垂,取立正姿势,胳膊肘应有20度的弯曲,然后测出手腕部皮肤横纹至地面的距离。这个尺寸,就是拐杖的理想长度。也可以参考这个公式:拐杖长度=0。72*身高。这样的长度才能更好地维持身体平衡。提示:一般老年人用的拐杖,拄起时高度不应超过自己的腰部。
5. 拐杖长度不合适的后果:拐杖太长时会增加肘关节的弯曲程度,增加上臂三头肌的负担;也会使手腕往外溜,握力降低;还会使肩膀往上提,造成脊柱侧弯。拐杖太短时肘关节要完全伸直,前行时躯干要跟着往前弯,这样不但加重腰部肌肉的负担,也会增加上下楼梯的困难。
2.拐杖的用法
拐杖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康复辅助用具,其中手杖主要用于轻度需要,例如老年人或登山者,手杖不属于残疾人用品,肘杖属于中度下肢残疾人用品。腋拐杖是下肢重度残疾者(病残伤残等)的必需品,多数下肢残疾人不得不终身使用腋杖。
拐杖的使用在我国文化中是相当重要的。熟悉京剧的人都见过龙头拐杖,在《打龙袍》一戏中吕国太拄着龙头拐杖,在《百岁挂帅》和《太君辞朝》中,佘太君手执皇上特赐的龙头拐杖。它除了使用价值以外,更象征着权势和地位。很多国家的君主都手握权杖。
扩展资料
拐杖的种类和制作取材形形色色,其中以竹、木制为最多。中国人喜欢用竹杖,它轻巧而富于弹性。其他拐杖有藤、紫檀、红木、黄杨、降龙木、牛角、牙、骨、金属等。据说,阴沉木手杖最为珍稀,阴沉木是木材因地壳变动而埋于土中,一般多为杉木而成,做成的拐杖质坚耐用,但存世寥寥,不易找寻。
藤木拐杖属于天然拐杖,由野生藤条制成,最常见的是白藤条 野生藤条在生长的时候由人工压弯成伞柄形状。一般1到2年后就能成才。属于普通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拐杖
3.请教如何使用拐仗
我刚离开它两个多月了,一般的骨折,(我是股骨中下段骨折)医生建议三个月下床轻微的活动,拄双拐,双手手心握住拐杖的横梁,拐杖的高低以离腋下10-15CM。
走路时,先迈受伤的一边。 注意:听医生的话,勤检查一月一次,我去年弃拐早,把钢板压断了,后换成刚针,到今年9月份才能取。
这一年多不能干活,体重猛增,从65公斤长到92公 ,注意饮食 1 拐杖的选择 拐杖是骨折病人离床活动的支撑工具,嘱病人及亲友选择质量好、扶手牢固、高度可调试、拐头有防滑装置的轻便拐杖,通常铝合金制品最佳。 在宣教的过程中,科室备用一副拐杖,用来讲解各部位的功能及意义,并调试高低的方法,以保证病人用拐杖的安全。
2 扶拐行走的原则与时机 扶拐行走是下肢骨折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扶拐下地的时机很重要,下地过早过晚都会对骨折的愈合及康复造成不良影响。 下地时机最好掌握在骨痂形成期。
此期局部疼痛消失,肿胀消退,软组织已修复,骨折断端已初步稳定,内外骨痂已开始形成,特别是病人经过几周的床上锻炼,肌肉收缩有力,当踝关节背伸时,患肢抬高足不发颤,即可以让病人开始离床扶拐练习步行。 3 扶拐的方法 扶拐的方法对骨折的愈合很重要,因此护理人员现场示范扶拐的方法。
拐杖的高度应根据病人的身高调适,一般高度是病人双手扶拐,拐顶距离腋窝5~10cm,与肩同宽。因为扶拐的力在双手而不是靠腋窝支撑身体,否则容易造成臂丛神经麻痹,一旦发生虽经休息可以恢复,但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及功能锻炼的进程。
4 扶拐的步法 扶拐的步法是宣教的重点,为达到安全自由的步行锻炼,单纯的讲解病人不能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顾虑,为此护理人员示范扶拐步法的动作要领,直至病人掌握,对于儿童还应教会家长。 扶拐行走时首先嘱病人站好姿势,使双足与双拐头呈等腰三角形,先迈患肢,足尖不可超越双拐头连线,站平稳后,双手撑拐同时健肢向前迈移30cm,站稳后抬患肢,同时提拐向前移动同等距离,足与拐头同时落地,但足尖仍然落于双拐头连线内,如此逐步前移。
病人初次下床扶拐走路时应有护理人员现场指导并保护,有的病人步幅过大,重心后移,易摔倒,及时调整,使病人在锻炼的过程中充满信心,对于儿童特殊的心理特点,在使用拐杖的过程中均要有医护人员或亲属的监护,以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5 拐杖的使用原则 5。
1 双拐的使用原则:所有下肢骨折病人在骨痂形成期后开始离床下地锻炼均应扶双拐,不负重或轻负重行走。如果骨折部在股骨中上段,扶拐行走时患肢应保持外展30°,股骨下段及小腿骨折扶拐行走时,患肢应保持中立位。
步幅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每分钟不超过25步,双下肢骨折离床活动应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期,一般在8周左右,而且下地活动最好有外固定保护。 5。
2 单拐的使用原则:在下肢骨折临床愈合期后,可由双拐改用单拐行走锻炼。其原则是:股骨干中上段,股骨下段或小腿骨折有轻度向外成角者,应先去患侧拐,以保持在行走时患肢外展,纠正和防止成角加大,这是因为股骨中上段骨折有一向外成角倾向,其他情况应先去健侧拐杖。
6 弃拐 下肢骨折病人用拐是暂时的,骨折愈合后应该及时弃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病人弃拐过早,导致骨折畸形甚至钢板弯曲或折断,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需要再次手术。
也有部分病人对骨折愈合存有顾虑,不敢弃拐,时间久了,可以造成双下肢力不平衡而不利于患肢的康复。 弃拐的原则是骨折部达到骨性愈合。
4.我的右脚拐了,请问使用拐杖的正确方法
一、正确调节拐杖高度 一般来说,拐杖腋托应距腋窝下1.5 - 2个手指宽度,握柄高度为双臂自然下垂时的手腕水平。
使用过矮的拐杖需要弯腰,使上身前倾重心变低,不能按正常步态行走。如果过高,患者就会通过腋窝压在拐上支撑体重,容易造成腋部神经、血管的压迫和损伤。
二、采用正确的持拐姿势 平常使用拐杖时,经常提到“架拐”这个词眼,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撑拐”。具体方法是:身体直立,将拐置于小脚趾前外侧约12-20cm处。
将拐的腋垫贴于腋下两侧的胸壁肋骨处,肘关节适当弯曲,双手腕关节中立位(即手的位置和小臂在一条直线上,手腕既不上翻,也不压腕)握紧扶手,用手臂的力量支撑身体,完成移动。切记不是用腋窝去支撑,以免造成腋窝软组织、局部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并且会影响步态。
三、单拐杖正确使用方法 如果患者一侧下肢损伤,部分限制负重,采用单拐,连同健患双下肢,共“三点”支撑体重,完成步行过程。 将拐杖放置在健侧(即正常肢体侧),行走时先把健侧的拐杖前移,然后身体前倾,身体重心集中于健侧手臂,再将患侧(即活动障碍侧)下肢向前移动(不负重),然后健侧下肢向前摆出,使健侧足与患侧足平行,从而完成行走过程。
四、双拐杖正确使用方法 1、三点步态法:两侧拐杖同时前移→患侧足前移(于双拐之间同一平面)→健侧足前移(于双拐的前方)。适用于一侧下肢部分或完全不能支撑身体重量,而另一侧下肢肌肉力量正常者。
使用者需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足够的力量来支撑身体重量。 2、四点步态法:右侧拐杖向前→迈左脚→左侧拐杖向前→迈右脚。
适用于双足可部分支持身体重量的病人,是最为安全的使用方式,但行走速度较慢。 3、两点步态法:右侧拐杖与左脚同时向前→左侧拐杖与右脚再向前,行走速度较四点步态法快。
五、单侧下肢伤病需使用单拐时,应健侧、健侧、健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拄拐,并非是“哪边腿坏了把拐拄在哪边,把拐当腿用”。 六、用手臂的力量支撑身体,以手为支撑点(不是腋窝!),如果双上肢力量不足,不建议拄拐,可以用助行器或轮椅。
参考资料 人民网-股骨头坏死正确使用拐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