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之称的由来:
藏,按梵文的原意是指盛放物品的筐箧,含无所不包、包罗万象之意。佛教借以用来概括全部佛经,近乎全书。正因为这样,藏成了佛教经典的总称。
按内容区别,藏分三类,一是素怛缆藏,意译为经藏,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说教。二是毗杀耶藏,意译为律藏,指佛门戒律。三是阿毗达摩藏,意译为论藏,指释迦牟尼弟子对于佛教学说的论述和注解。因藏分经、律、论三藏,所以惯称三藏。
唐僧经九死一生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佛教发源地古印度,先后在那烂陀寺从戒贤高僧学习了5年,后又游历各地,拜访名刹中高僧,学业日精。经16年后取得三藏真经,返抵长安。以后又经19年呕心沥血译出佛经75部,凡1335卷,计1300万言。古时,对通晓三藏真经的僧人,尊称为三藏法师或三藏,唐僧因而被称为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