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思想和精神的本质是什么
意识的本质 要点: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本质就是关于意识的质的规定.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意识是高度完善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同时,要进一步把握意识,还要懂得意识和思维模拟的关系.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一)人脑为什么能产生意识? 人脑 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是高度复杂而严密的物质体系.人的脑量、功能、结构诸方面都与猿脑有着本质的区别.脑 科学的发展证明,意识活动是人脑神经细胞通过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流的过程.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当大脑受损就会丧失正常意识活动,这说明没有大脑就没有意识. 人的大脑是由大约 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细胞有着非常细致、严密的分工,在人的大脑皮层中还产生了专门的语言中枢,这是其它动物所没有的.神经细胞是组成神经元的本体部分,大量神经元组成及其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就是人脑进行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人脑怎样产生意识? 人脑通过反射活动产生意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神经系统 的反射活动.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根据引起的信号,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和文字).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就是意识.如果取消人脑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就不会产生意识.现代高级神经生理学不断揭示意识产生的生理过程,证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的正确性. (图式所示) 无条件反射:先天的、与生俱有的反应形式. 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 后天的、经过教育和训练养成的反映 形式. (第一信号系统): 通过抽象思维 (第二信号系统):信号的信号,即语言和文字.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217 页.) (一)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也是意识的生理基础,但并不是意识的源泉,它不能决定意识的内容,意识的内容只能来源于客观外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反映者不能脱离被反映者,必须依赖于被反映者. 人脑好比是一个加工厂,原材料和半成品只能来源于客观世界.因此, 无论正确的思想还是错误的思想,其内容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的源泉和内容虽然是客观的,但它是在人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映象.因而具有主观的特征.就是说,尽管意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能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即具有客观性.但绝不能因此否认意识的主观性.就是说意识虽然离不开物质,但它本身是非物质的.意识的主观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在意识的各种反映形式中,不管是感性反映形式中的感觉、知觉、表象,还是理性反映形式中的概念、判断、推理,此外还有情感、意志、愿望等,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外部的客观事物本身是无所谓感性或理性以及情感、意志、愿望的. 2.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可能不一样. 同样一个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甚至完全相反的反映.这是因为每一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状况不同引起的. 3. 人们可能近似正确地反映对象,也可能歪曲错误地反映对象,形成一些荒诞的意识,这是由于反映本身的曲折、复杂性造成的. (三)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观点充分说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没有人脑,就不会有人脑的功能;没有被反映者,就不会有反映的发生.这一事实清楚地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它是从意识的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辩证统一中去把握意识的. * 否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会导致以下三种错误观点: I .唯心主义 即否认意识的客观内容,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认为意识是先天存在的或是在“神”的启示下产生的. II .庸俗唯物主义 这种观点认为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混淆了意识与物质的区别. 例:(略) III .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虽然承认意识的客观内容,但却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认为人脑产生意识犹如“照镜子”一样.把人脑产生意识的过程看作是消极、被动的过程. 三、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一)人工智能的含义及其意义 1.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是指用机械或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些智能.它是现代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神经生理学、脑科学、仿生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等发展的产物.就像人类在劳动实践中为了延长手臂和增加体力,很早就发明了很多工具和机器一样,人类也很早就探索能代替或模拟人脑部分功能的手段和机器.这种探索到了 20世纪中叶才有了重大突破,这便是电脑的出现. 2.人工智能出现的意义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研究意识本质有巨大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它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 列宁曾经指出:“对于那种看来完全没有感觉的物质,跟那种由同样原子(或电子)构成但却具有明显表现出来的感觉。
2.学习人工智能怎么入门
这两年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从之前的谷歌AlphaGo机器人战胜世界围棋冠军,到百度无人车,京东和亚马逊的无人仓库分拨中心,还有很多人工智能的相关应用,可见人工智能的前景一片大好,于是就有很多人想要去进行人工智能学习。人工智能学习路线推荐给你:
阶段一是Python语言(用时5周,包括基础语法、面向对象、高级课程、经典课程);阶段二是Linux初级(用时1周,包括Linux系统基本指令、常用服务安装);阶段三是Web开发之Diango(5周+2周前端+3周diango);阶段四是Web开发之Flask(用时2周);
阶段五是Web框架之Tornado(用时1周);阶段六是docker容器及服务发现(用时2周);阶段七是爬虫(用时2周);阶段八是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用时3周)。
在这里,小编还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人工智能学习必备书籍:《人工智能基础教程(第2版)》系统地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实现技术及其应用,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基础教程(第2版)》共18章,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是搜索与问题求解,系统地叙述了人工智能中各种搜索方法求解的原理和方法;
第2部分为知识与推理,讨论各种知识表示和处理技术、各种典型的推理技术,还包括非经典逻辑推理技术和非协调逻辑推理技术;
第3部分为学习与发现,讨论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学习算法、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
第4部分为领域应用,这些内容能够使读者对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人工智能系统的构造方法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人工智能研究领域里的最新成果有所了解。
《人工智能基础教程(第2版)》强调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可作为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化和电信等it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人工智能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
3.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
我在主题“用证明停机问题的方法证明人类方法无效性 ”与张江先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争论已经到了说也说服不了谁的地步.然而,此时张江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张江先生在他的一封回信中说道:“而且,你的口气太大太大了,动不动就说自己的东西一定可以模拟人类智能.这让谁都无法接受.”这里的口气太大,可以理解为吹牛、说大话.然而我并没有想吹牛,没有想说大话,而是真诚地认为我设计的系统可以模拟一切人类全部的智能.那么问题在哪里呢?于是我想到了今天的这个主题“模拟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在一般人看来,人工智能就是模拟人类的智能,它们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在我看来它们完全不是一回事.人工智能不可能实现对人类智能完全模拟的目标.什么是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的人可能用各种方法为它定义,但是我对它的定义是,那些把有点像智能的东西编程运行的,就是人工智能.对于这个定义的证明,我们也后会做.什么是模拟人类智能?模拟人类智能是处处像人类智能的系统.前者是有点儿像,后者是处处像.两者显然是截然不同的系统,是截然不同的思路.我原来并没有意识到,模拟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在思路上的截然不同.因此也就没有想到,人们总会在理解“模拟人类智能”的时候,把它向人工智能的方向上联想.我也没有想到人们受人工智能思想的毒害如此之深,竟然到了“不敢想象模拟人类一切智能活动是可能的”这样一个观点.因此我以为,在受到张江先生提醒、启发以后.首先要做的是,向人们申明,模拟人类智能,目标定位于“模拟人类一切智能”是一种不同于人工智能的思路.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把目标定位于搞出个有点像智能的东西.模拟人类智能把目标定位于模拟人类一切智能.使目标与思路的截然区别.而不是谁的口气大一些,谁的口气小一些的问题.总不能因为你喜欢搞飞机模型,我喜欢研究宇宙飞船,就说我的口气比你大吧.目标不同,努力方向就不同,实现的方法也就会不同.这里与口气,与吹牛,与说大话无关.小结:这一帖里,我首先是交待了模拟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是两种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研究目标.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与口气大小无关.而今与个人的爱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