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径千分尺怎么用
使用方法
1、内径千分尺在测量及其使用时,必需用尺寸最大的接杆与其测微头连接,依 次顺接到测量触头,以减少连接后的轴线弯曲。
2、测量时应看测微头固定和松开时的变化量。
3、在日常生产中,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时,将其测量触头测量面支撑在被测表 面上,调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侧的测量面在孔的径向截面内摆动,找出最小尺寸。然后拧紧固定螺钉取出并读数,也有不拧紧螺钉直接读数的。这样就存在着姿态测量问题。姿态测量:即测量时与使用时的一致性。例如:测量 75~600/0.01mm的内径尺时,接长杆与测微头连接后尺寸大于 125 mm 时。其拧紧与不拧紧固定螺钉时读数值相差 0.008 mm 既为姿态测量误差。
4、内径千分尺测量时支承位置要正确。接长后的大尺寸内径尺重力变形,涉及 到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误差。其刚度的大小,具体可反映在“自然挠度”上。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状所决定的刚度对支承后的重力变形影响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状的内径尺其长度 L 虽相同,当支承在(2/9)L 处时,都能使内径尺的实测值误差符合要求。但支承点稍有不同,其直线度变化值就较大。所以在国家标准中将支承位置移到最大支承距离位置时的直线度变化值称为“自然挠度”。为保证刚性,在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内径尺的支承点要在(2/9)L 处和在离端面 200 mm 处,即测量时变化量最小。并将内径尺每转 90°检测一次,其示值误差均不应超过要求。
2.内径百分表的使用方法
1、根据内孔的大小量程选取百分表。
2、选择量杆,首先使用游标卡大概测量杆和表接杆的总长度。
3、一般是比所需直径大50丝左右就可以了。这时在表的推动杆和固定杆在自由状态时测量。依需要长短调节圆螺母就可以了。
4、紧固圆螺母后,使用千分卡调到所需的尺寸刻度,把百分表两顶针放在千分卡内,移动两点到千分卡中心。这时再看表的指示面板,转动面板到0的位置。多对几下,确认正确。
5、使用时表的动点先进入孔,同时轻压动头使表的另一头进入孔里。上下晃动两脚,多次不同位置测得相同的数值就是结果。
6、使用时表的动点先进入孔,同时轻压动头使表的另一头进入孔里。上下晃动两脚,多次不同位置测得相同的数值就是结果。一般0靠90这边是大,0靠10这边是小,即大几丝或者小几丝。
扩展资料
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是一种比较量法,测量前应根据被测孔径的大小,在专用的环规或百分尺上调整好尺寸后才能使用。
调整内径百分尺的尺寸时,选用可换测头的长度及其伸出的距离 (大尺寸内径百分表的可换测头,是用螺纹旋上去的,故可调整伸出的距离,小尺寸的不能调整 ),应使被测尺寸在活动测头总移动量的中间位置。
内径百分表的示值误差比较大,如测量范围为35~50mm的,示值误差为±0.015mm。为此,使用时应当经常的在专用环规或百分尺上校对尺寸。
内径百分表的指针摆动读数,刻度盘上每一格为0.01mm,盘上刻有100格,即指针每转一圈为1mm。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内径百分表
3.内径百分表使用方法
内径百分表的使用与保养
内径百分表是将测头的直线位移变为指针的角位移的计量器具。用比较测量法完成测量,用于不同孔径的尺寸及其形状误差的测量。
一. 使用前检查
1. 检查表头的相互作用和稳定性。
2. 检查活动测头和可换测头表面光洁,连接稳固。
二.读数方法
测量孔径,孔轴向的最小尺寸为其直径,测量平面间的尺寸,任意方向内
均最小的尺寸为平面间的测量尺寸。
百分表测量读数加上零位尺寸即为测量数据。
三.正确使用
1. 把百分表插入量表直管轴孔中,压缩百分表一圈,紧固。
2. 选取并安装可换测头,紧固。
3. 测量时手握隔热装置。
4. 根据被测尺寸调整零位。
用已知尺寸的环规或平行平面(千分尺)调整零位,以孔轴向的最小尺寸
或平面间任意方向内均最小的尺寸对0位,然后反复测量同一位置2-3次后检查指针是否仍与0线对齐,如不齐则重调。
为读数方便,可用整数来定零位位置。
5. 测量时,摆动内径百分表,找到轴向平面的最小尺寸(转折点)来读数。
6. 测杆、测头、百分表等配套使用,不要与其他表混用。
四.维护与保养
1. 远离液体,不使冷却液、切削液、水或油与内径表接触。
2. 在不使用时,要摘下百分表,使表解除其所有负荷,让测量杆处于自由状
态。
3. 成套保存于盒内,避免丢失与混用。
4.内径千分尺怎么用
使用方法 1、内径千分尺在测量及其使用时,必需用尺寸最大的接杆与其测微头连接,依 次顺接到测量触头,以减少连接后的轴线弯曲。
2、测量时应看测微头固定和松开时的变化量。 3、在日常生产中,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时,将其测量触头测量面支撑在被测表 面上,调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侧的测量面在孔的径向截面内摆动,找出最小尺寸。
然后拧紧固定螺钉取出并读数,也有不拧紧螺钉直接读数的。这样就存在着姿态测量问题。
姿态测量:即测量时与使用时的一致性。例如:测量 75~600/0.01mm的内径尺时,接长杆与测微头连接后尺寸大于 125 mm 时。
其拧紧与不拧紧固定螺钉时读数值相差 0.008 mm 既为姿态测量误差。 4、内径千分尺测量时支承位置要正确。
接长后的大尺寸内径尺重力变形,涉及 到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误差。其刚度的大小,具体可反映在“自然挠度”上。
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状所决定的刚度对支承后的重力变形影响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状的内径尺其长度 L 虽相同,当支承在(2/9)L 处时,都能使内径尺的实测值误差符合要求。
但支承点稍有不同,其直线度变化值就较大。所以在国家标准中将支承位置移到最大支承距离位置时的直线度变化值称为“自然挠度”。
为保证刚性,在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内径尺的支承点要在(2/9)L 处和在离端面 200 mm 处,即测量时变化量最小。并将内径尺每转 90°检测一次,其示值误差均不应超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