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皂荚树的医用方法
中药皂角,其原植物是豆科皂荚树结的果实,又称大皂角。药材呈长条形而扁,长15-20厘米,宽2-3.5厘米,厚0.8-1.4厘米。质坚硬,摇之有响声,内含多数种子。气味辛辣,嗅其粉末则打喷嚏。有小毒。有祛痰开窍之功,可用于顽痰阻塞、胸闷咳喘、咯痰不爽以及猝然昏迷、口噤不开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皂荚具有祛痰、抗菌、刺激胃黏膜、溶血等作用。
皂荚树因受创伤、衰老、花发育不健全、单性结实等原因,会结出畸形的小果实,药材弯曲作镰形,长5-10厘米,宽5-12毫米,厚3-10毫米,具白粉或白霜,内无种子,处方称为小皂角、小牙皂、猪牙皂角。清初医学家张璐《本经逢原》:“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皂最胜,若治湿痰,大皂力优。”现代中医亦认为牙皂药性极锐利,非疾结实证,虚弱者、孕妇以及咯血倾向者均忌用。
2.皂荚树怎么种植
皂荚树种植方法如下:
1 采种 选择树干通直,生长较快,发育良好,种子饱满的30-100年生盛果期的壮龄母树,于10月中下旬采种。采收的果实要摊开曝晒,干后将荚果砸或碾碎,去果皮,风选,即得净种,种子阴干后装袋干藏。
2 种子处理 皂荚种皮较厚,发芽慢且不整齐,播种前,须进行催芽处理。另外,采用1:4-5碱水48h浸泡,再用清水泡24h,发芽率可达80%-92%。也可在秋末冬初,将净选的种子放人水中,待其充分吸水后,捞出混合湿沙贮藏催芽,次春种子裂嘴后,进行播种。
3 育苗 育苗地应选择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方,进行细致整地,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0~5000kg,筑成平床或高床。采用条播,条距20~25cm,每米长播种沟播种10-15粒,播后覆土3-4cm厚,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0cm左右时,间苗、定苗,株距10-15cm,当年苗高可达50~100cm。若培育2年生大苗,于秋末苗木落叶后,按0.5m*0.5m的行株距进行换床移植。
4 人工造林 春秋两季均可造林,以秋冬季造林为好。造林前一般要进行小穴整地,穴规格为30cm*30cm*20cm,株行距1.0m*1.0-1.5m。栽植时要深栽踩实不露根。雨季雨量较多时,也可利用当年苗进行雨季造林,要求苗高20cm以上。半木质化小苗上山造林,效果也很好。植苗造林主要用于缺株补植。
5 主要虫害防治 皂荚豆象:成虫体长5.5-7.5mm,宽1.5-3.5mm,赤褐色,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种子内越冬,来年4月中旬咬破种子钻出,等皂结荚后,产卵于荚果上,幼虫孵化后,钻入种子内为害。防治方法:可用90℃热水浸泡20-30s,或用药剂熏蒸,消灭种子内的幼虫。
皂荚食心虫:为害皂荚。以幼虫在果荚内或在枝干皮缝内结茧越冬,每年发生3代,第一代4月上旬化蛹,5月初成虫开始羽化。第2代成虫发生在6月中下旬,第3代在7月中下旬。 防治方法:秋后至翌春3月前,处理荚果,防止越冬幼虫化蛹成蛾,及时处理被害荚果,消灭幼虫。
3.皂角有什么用途
皂角的用途:
1、用于园林绿化:
皂角冠大荫浓,寿命较长,非常适宜作庭荫树及四旁绿化树种。
2、用作洗涤剂:
皂角果实富含胰皂质,故可以煎汁代替肥皂使用;种子榨油可作润滑剂及制肥皂。
3、杀虫:
叶、荚煮水还可杀红蜘蛛。
4、制家具:
皂角木材坚硬,耐腐耐磨,但易开裂,而且新伐材有很浓郁的气味,因此只可以做家具,建筑中的柱与桩,器物上的把与柄等。
5、入药:
皂角可入中药,多在治疗粉刺,麦粒肿,活血软坚散结时使用。如不过量服用,副作用甚微。
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化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扩展资料:
皂角的其他用途:
1、皂仁
皂仁就是皂角的果仁,皂仁可以润肠,治疗便秘。
皂角仁营养成分很高,属于高能量、低蛋白,低脂肪的食物,能调和人体脏腑功能,具有养心通脉,清肝明目,健脾滋肾,祛痰开窍,润肠通便,润肤养颜,提神补气等功效。
老少皆宜,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2、皂角皮
它是天然的工业洗涤产品,可用于动物毛皮制品的清洗加工,加工后毛皮具有毛皮柔软、光泽好之优点。也可从皂角皮中提取制药用的激素等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皂角
4.皂荚树为什么可以当肥皂用
尽管肥皂不是我国的发明,现代肥皂工业是泊来品,但‘肥皂’一词却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它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皂荚。
这是一种豆科皂荚树所结荚果,含有皂甙成分,有表面活性剂样性能:起泡、去污、乳化,并且比真正的肥皂耐硬水,不含碱性,对丝毛织物无损伤。 皂荚有多种,去垢能力不同。
唐初《新修本草》记载:“猪牙皂荚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不去”,应选“皮薄多肉……味大浓”'者,故而后世有“肥皂”或‘“皂荚”一词以称呼质优肉厚的皂荚,意为“肉多肥厚的皂荚”。南宋末年周密所著《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节中提及“肥皂团”一物,指的就是采用肥厚的皂荚经再制加工的丸团。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肥皂荚……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由此可以看出,后来我国对于现代化学油脂皂化的肥皂仅是沿用了“肥皂荚”的名称而已,化学成分却与这种皂荚和肥皂团毫不相干。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发明出确切的肥皂产品,但是却间接地使用了肥皂的化学成分。 先秦科技著作《周礼· 考工记》中记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清其灰而盝之……”。
这里是说,精练丝绸,要用楝(栏)叶灰汁浸润透,然后放在光滑的容器里,再用大量的蚌壳灰水浸泡,然后让浸渍液中的丝胶等污物沉淀下来……。楝叶灰水含K2CO3,蚌壳灰为CaO,遇水生成Ca(OH)2,二者相遇可以生成皂化性能较强的KOH,而KOH再与绸缎上在织造时施加的油脂润滑剂作用,就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肥皂,从而起到渗透、乳化、洗涤的作用,达到均匀脱胶、保护丝素不过练的目的。
又,元朝王祯所著 《农书》记录:“每织必先以油水润苎……,经织成布,于好灰水中浸蘸熬干,……如前不计次数,惟以净白为度。”苎麻原料以油脂水浸润,以利纺纱和织布。
织成的布放在含K2CO3的灰水中煮,作为润滑剂的油脂又被皂化成了肥皂,使布煮练得更加白净。 油脂在整个纺织过程中一物两用,构思设计很是巧妙。
我国古代真正利用与现代肥皂成分相似的洗涤用品不是“肥皂团”而是“胰子”,而胰子又是从猪胰和澡豆演化而来的。公元五世纪北魏贾思勰在农业历史文献《齐民要术》中提及猪胰可以去垢。
动物的胰脏中含有多种消化酵素,可以分解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因此有去垢作用。 但猪胰不便使用和保存,后来便发明了“澡豆”。
唐初孙思邈的医方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载了多种澡豆的制做配方:将洗净的猪胰研磨成糊,拌以大豆粉、香料,干燥而成。由于大豆中含有皂甙和卵磷脂,可以起到加强洗涤和乳化起泡的作用,因此较之单纯的猪胰洗涤性能有所改进。
明清时期民间对澡豆又做了改进,将猪胰、砂糖、天然碳酸钠、猪油、香料等成分按比例共混研磨,并加热到40℃下压制成型,这就是“胰子”。这种胰子中的猪油被脂肪酵素部分地分解成了脂肪酸,进而被碳酸钠皂化成了真正的脂肪酸皂(现代肥皂的主要成分)。
不过这种分解和皂化都是不完全的,因此产物虽然外观像现代的香皂,但成分却是含酵素的半皂化混合物,与现代肥皂和香皂不可同日而语。不过由于胰子中含酵素,在洗涤血迹、奶迹和汗迹等蛋白质污垢方面却是非常好的。
欧洲12世纪时发明了将草木灰水加生石灰加山羊油做成的粗肥皂,那是一种用类似古腓尼基人发明的油灰皂。 首先把草木灰与生石灰混合制造氢氧化钾: K2CO3+Ca(OH)2 →KOH+CaCO3↓ 然后把制得的KOH与油脂混合加热皂化,制得真正意义上的肥皂: KOH+RCOOH→RCOOK+H2O 14世纪起,西班牙和法国建起了化学制皂厂。
1878年法国人N · Leblanc发明了电解食盐制碱法,现代化学肥皂工业蓬勃发展。19世纪末,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的儿子徐华封,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化学肥皂厂。
现在用的肥皂是从工厂的反应釜里熬制出来的。制皂工厂的反应釜里盛着不同比例的动物油和植物油,然后加进烧碱熬煮。
油脂和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皂和甘油。因为肥皂在浓的盐水中不溶解,而甘油在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可以用加入食盐的办法把肥皂和甘油分开。
因此,当熬煮一段时间后,倒进去一些食盐细粉,大锅里便浮出厚厚一层粘粘的膏状物。用刮板把它刮到肥皂模型盒里,冷却以后就结成一块块的肥皂了。
药皂和一般的肥皂差不多,只是加进了一些诸如石碳酸、硼酸的消毒剂或中药成分。 香皂一般是用纯度较高的椰子油和橄榄油制造,而且原料经过精练分离和活性炭脱色,并且加进了香料和着色剂,以获得各种各样宜人的香味和五颜六色的外观。
现代练漂工业中使用的工业皂,是指专用于工业生产的脂肪酸钠表面活性剂,其外观既有传统的民用方块皂的模样,也有呈半流体胶冻状的无定型态。 与民用肥皂相比,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主要成份都是高级脂肪酸钠,洗涤性能优良,价格比合成洗涤剂低廉。
不同之处是民用肥皂是一种多成份复合产品,除了含有40%以上的脂肪酸钠之外,还加入了硅酸钠作为碱性缓冲剂、羧甲基纤维素作为污垢悬浮剂、松香作为形态固定剂;而工业。
5.皂桷树根有没有药用价值和怎么使用
皂角树的药用价值: 1、皂角果:主要成份有三萜皂甙、鞣质、蜡醇、廿九烷、豆甾醇、谷甾醇等 主治:祛风痰,除湿毒、杀虫、治中风、口眼歪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痛肿便毒、疮癣疥癞。
2、皂角刺:主要成份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主治:拔毒、消肿、排脓、治痛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 3、皂角叶、根、皮:含少量生物碱三刺皂角碱 主治: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等。
4、皂角籽:味辛甘、气温、有小毒、润燥、通便、祛风消肿的药用功能。 皂角树的经济价值: 1、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用于洗涤染化用品等。
2、皂角树的材质坚硬,肉质细腻,是制作家具的上等之树。 3、皂角树叶密、花型好看,树型好,极少有病虫害,是城市绿化和做行道树的又一优良品种。
6.皂角树的种子能干什么用啊
皂荚 ,又名皂角树,是我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生长旺盛,雌雄异株,雌树结荚(皂角)能力强。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荚种子可消积化食开胃,并含有一种植物胶(瓜尔豆胶)是重要的战略原料;皂荚刺(皂针)内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皂角树医药作用;1、皂角治下痢不止:用皂角子瓦焙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送下。
皂荚
2、皂角治肠风下血:用皂角子、槐实各一两,加粘谷糠炒香,去糠,研为末,每服一钱,陈粟为汤送下。此方名“神效散”。
3、皂角治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一千二百个,洗净,以、酥少许熬香,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汤送下。
4、大肠虚秘(时泻时秘):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为度。
5、里急后重:用无蛀的皂角子(米糠炒过),加枳壳(炒过),等分为末,以饭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汤送下。
6、喉痹封口:用皂荚生研为末,取少许点患处,同时以醋调药厚涂项下。不久,病处裂破出血即愈。
7、咽喉肿痛:用皂荚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过焦,研为末。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则痛止,病渐愈。
8、皂角治风虫牙痛:用皂角子研为末,棉裹末约弹子大两颗,醋煮热,交替熨患处。每且可熨三、五次。
9、小儿流涎(由于脾热有痰):用皂角子仁半两、半夏(姜汤泡七次)钱二分,共研为末,加姜汁调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
10、中风口:用皂角五两,去皮,为末,加陈年老醋调匀,左 涂右侧,右 涂左侧。药干再涂。
11、中暑不省:用皂荚一两(烧存性)、甘草一两(微炒为末),以温水调一钱灌下。
12、皂角治小儿头疮:用皂角烧黑为末,剥去疮痂敷涂。几次即愈。
13、足上风疮(甚痒):用皂角炙热烙患处。
14、大风癞:用找皂角二十条,炙过,去皮、子,以酒煎稠,滤过。冷后,加入雪糕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15、风邪疾:用皂荚(烧存性)四两,苍耳根、茎、叶(日干)四两,密陀僧一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三、四十丸,枣汤送下。一天服二次,病稍减,只服二十丸。此方名“抵住丸”。
16、皂角治咳逆上气、唾浊,不能睡卧:用皂荚(炙,去皮、子)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枣膏汤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17、脱肛:用无蛀的皂角五挺,捶碎,加水揉取汁浸患处,自收上。收后以热水烫腰肚上下,令皂角气行,好不再脱肛。另外还须用皂角去皮,酥乐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米汤送服三十丸。
18、皂角治肛门肿痛:用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为末,热醋调匀,摊巾贴患处,频频以水潮润。又方:用皂角七片,煨黄,去皮,出火毒后研为末。每服五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19、皂角治腹部肿痛:用皂荚(去皮、子)炙黄为末,加酒一斗,煮开以后饮服。一天服三次。
20、二便不通用皂荚烧过,研为末,稀饭送服三钱,立通:又方:用皂荚炙过,去皮、子,研为末,加酒、面糊成丸子。每服五十丸。酒送下。又方;用皂荚烧出烟,放在桶内人坐桶上受烟熏。亦有效
切记:孕妇、体虚及有出血倾向者禁服皂角!!!!!
7.皂桷树根有没有药用价值和怎么使用
皂角树的药用价值: 1、皂角果:主要成份有三萜皂甙、鞣质、蜡醇、廿九烷、豆甾醇、谷甾醇等 主治:祛风痰,除湿毒、杀虫、治中风、口眼歪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痛肿便毒、疮癣疥癞。
2、皂角刺:主要成份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主治:拔毒、消肿、排脓、治痛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 3、皂角叶、根、皮:含少量生物碱三刺皂角碱 主治: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等。
4、皂角籽:味辛甘、气温、有小毒、润燥、通便、祛风消肿的药用功能。 皂角树的经济价值: 1、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用于洗涤染化用品等。
2、皂角树的材质坚硬,肉质细腻,是制作家具的上等之树。 3、皂角树叶密、花型好看,树型好,极少有病虫害,是城市绿化和做行道树的又一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