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晷怎么看时间的
怎么用日晷看时间?
利用太阳照射指针形成的影子与圆盘晷面重合的位置判断时间。
日晷是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晷针又叫“表”,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接着,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同时,向北(下)方移动。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2. 日晷的作用是什么
日晷的功能——日影与时间 日晷包含一根表(晷针)和有刻度的晷面,可分为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及垂直式日晷三种。
地平式日晷虽较为普遍,但其刻度并非等分;赤道式日晷则因地轴倾斜及地球公转运动,圭盘两面均须有刻度才能使用;垂直式日晷在使用上也有诸多限制。 显然,高雄都会公园采用的是地平式日晷,鸡首充当晷针,日晷四周排列许多标志石(大理石材质)充当时间刻度,还可以当椅子休息,真是一举数得。
如果约朋友下午两点在都会公园见面,只需坐在两点的标志石上,当鸡首的影子照过来时,朋友就会出现,这也算是蕴涵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意义吧! 目前所知出土年代最早的日晷,是光绪23年(1897)在内蒙古 (山西托克托城) 呼和浩特出土的玉盘日晷。其长宽分别为27.5公分、27.4 公分 (近方形石块) 、厚度3.5 公分、外圆直径为23.2 至23.6 公分、字径约为0.4 到0.6 公分。
仪面上刻有辐射条纹、三个圆周和一至六十九的数字,按顺时钟方向排列,数码以小隶书写。也就是这些辐射条纹是等分圆周(等分刻度为赤道式日晷的优点)为 100 分,但留空 31 分的地方向著太阳,两条辐射条纹间的夹角等於我国古代地平径度3.6525 度。
这种赤道式日晷根据推测是秦末时期所习用的仪器。
3. 如何制作日晷
1、将一个瓦楞纸箱铺展开,沿着圆盘画出轮廓,将其剪。
2、用直尺找到圆形的中点,划成四等份。将直尺放在3点和6点的位置,将这四分之一分成三等份,然后标记好4点和5点的位置。以此类推,把12点的位置都标好,这就是晷面,如图二。
3、另取纸板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一个直角边长是从表盘中点到各个数字的距离,另一直角边长是最长边的一半,这就是晷针了。将晷针粘贴在表盘上,指针的末端指向Ⅶ,如图三。
4、接着,我们来做支柱。在纸箱上画出支柱的形状,如图四,将其剪下。注意两边要画得对称。这样的支柱需做两个。
5、将一个支柱从顶端到中间剪一个切口,而另外一个从底端到中间剪一个切口。切口的厚度和纸板的厚度一致。将两个支柱插在一起,一个稳定的支架就做好了,如图五。
6、将晷盘粘在支柱上,然后将日晷放在阳光明媚的花园中。日晷上的影子会告诉你现在的时间。
小提示:细心的同学做好后一定会发现,这个日晷好像不是很准啊。的确,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比较简易的日晷制作,只能让同学了解太阳投影的变化。如果要让日晷走得更精准,在制作过程中就需要用到许多计算公式,要了解地球经、纬度的关系,这些就给你们留到以后好好研究吧。
加油好好做吧!!1
4. 古观象台的正方案怎么用
日晷是古代计时器,现在要用很简单,放到日光里,然后参照手表时间,看投影。这是第一次用反推法确定下投影和刻度的意思,以后就可以学着古人用日晷看时间了。
追问:
参照手表 ·····是个好方法。
不过有个 小指南针白色那一端要对准哪个方向?
回答:
上面有时辰吧,参照: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呵呵,夜里当然无效。一般从卯时到戌时有阳光,地区不同有所不同。具体不妨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