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绷缝机机型
经一下工序用途分析可以看出绷缝机的用途甚广,如有效地运用其性能,选择合适的机头型式去应用,在适当时配上合适的车缝辅助器,能更好的发挥绷缝机的高效能特性。
绷缝机亦称为特种缝纫机,它缝制的线迹为链式缝纫线迹。该线迹多用于针织服装的滚领、滚边、摺边、绷缝、拼接缝和饰边等。近年来成衣的款式变化万千,绷缝机亦常被应用于缉缝装饰线迹的用途上,而且绷缝机缝制的线迹款式变化有多种,如三针四线绷缝(407号线迹)可变化为二针三线绷缝(406号线迹),亦可由二针三线绷缝变为二针四线绷缝或三针五线绷缝(602号线迹或605号线迹),为了更了解绷缝机的用途,下面从绷缝机的输送动力、机头的设计、线迹的变化等方面来研究,将充分发挥绷缝机的用途。
一、绷缝机的输送动力系统 因为绷缝机多用于缝制针织面料,所以多是采用前后两组送料牙输送动力进行输送缝料,此种输送动力是两组送料牙分别处于相对的独立。可将前后两组送料牙调整同步输送动作,或有快、慢的分别。当缝制有弹性较强的针织面料和二层轻薄针织面料时,可以调整送料牙送料速度比差动牙送料速度快,或送料牙送料速度比差动牙送料速度慢,正确调整好送料牙与差动的送料速度,能使缝制后的衣料减轻拉长和皱缩变形,使之美观。 二、机头型式的设计 绷缝机机头型式的设计多是高台型装置,为了配合各种不同缝制工序的制作用途,机头型式的设计还有圆嘴绕臂型,圆嘴出臂型,圆嘴入臂型 等。高台型绷缝机头可适用于缝制长缝口线迹的平面裁片;圆嘴绕臂型是为缝制袖口滚边或折边的边缘缝制而设计的;圆嘴出臂型是用于缝制筒状部位的缝口,如袖底侧缝口、裤侧缝口的缝制;圆嘴入臂型是为缝制内裤底档缝口的制作而设计的;此外高台型机头可备有斜角型的设计以配合缝制不同型状的裁片。有些在绷缝机机头右方设计有一个缉缝附件(车缝辅助器)的安装位置。如应用于滚边的操作工序,使缉缝附件能接连在针板的右方配合缉缝。 三、绷缝机在生产工序上的应用 (一)作滚边车缝 利用捆条把裁片的毛边包裹车缝,如果用光滚边。缝口上的缝料层数太多、太厚,如是贴体裁剪的衣服穿着时可能不舒服,但如果应用绷缝机缝制的602(二针四线绷缝)或605(三针五线绷缝)线迹,把捆条的毛边包缝,则可以将缝口上的缝料层数由五层减至三层,也可以采用406(二针三线绷缝)或407(三针四线绷缝)线迹(把绷缝机的面覆盖装饰线去掉即可由602线迹变成406线迹),见图8。可在绷缝机上安装滚边用的车缝辅助器操作,这样既可减薄缝口的厚度又可提高操作效率。 (二)包缝后再绷缝 针织成衣在用包缝线迹缝合后,因缝口的缝份凸出不服贴,这时可以用绷缝线迹将缝份覆盖平服。使凸出的缝份服贴,但这道工序的操作多配用特别的针板与压脚以固定缝口使操作更易控制。 (三)绱花边的缝制工序 由于绷缝线迹的两针或三针之间的阔度,另有呈网状的缝线可以覆盖着花边带条直接驳缝在裁片上的缝口。而无需把裁片的边缘摺入以防散边,这样可以减少缝口的厚度,穿着时比较舒服,如女装针织内衣裤多用此方法缝制。 (四)摺边绷缝工序 为了使摺边缝口的厚度减薄,成衣的边缘常是利用包缝线迹包缝后再作单摺缉缝或暗线挑脚处理,如裙下摆、裤脚、袖口等,这样可以减少因弯位双摺边缉缝而常出现的扭边现象,但这种处理方法需经包缝后再缉缝两个工序完成,如果成衣的款式配合可以应用406(二针三线绷缝)线迹,将成衣单摺边绷缝。把两个工序合为一个工序完成,提高生产效率。 (五)弹性面料上的缝制 由于绷缝线迹伸缩力特强,所以特别适用于针织面料或其它弹性面料的缝制,如针织T恤、内衣裤多使用绷缝机。此外,绷缝线迹
2. 绷缝机在使用时,前后护针如何调整
调整前后护针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前后护针从操作者方向看上轮廓线应与机针针尖的连线一致,为了防止机针抖动扎在护针上,护针靠近机针的一侧应适当倒角。
前面(靠近操作者)的护针既要起护针作用也同时起阻挡缝纫线在机针针眼前面(靠近操作者)形成线环,使机针针眼后面的线环顺利形成的作用。后护针既要起护针的作用又不可以阻挡线环的顺利形成。
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和机器型号的差异,前后护针的形状和可允许调整范围的不同与理想状态存在一些距离,要求维修人员在现实情况下尽可能向需要遵循的原则靠拢。 当机针向下移动时,前后护针要向远离机针方向移动。
当机针从最低位置上升时,前后护针要向靠近机针方向移动。 当机针下降到护针位置时,护针应躲开机针,避免与机针刮蹭。
3. 如何科学调试三针五线绷缝机
1.机针与弯针配合时机的调整 机针与弯针配合时机的调整中,最为重要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当机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弯针必须向右移动到最远的极限位置,同样当机针上升到最高点时弯针必须向左移动到最远的极限位置,这要反复观察确认。
除了有左右的动作,弯针还有前(朝向操作者)后(远离操作者)的动作。这时我们要注意使弯针前后移动最快的时候放在弯针左右移动的极限位置,要使弯针前后移动的动作在弯针向左移动到达机针位置时达到最小。
此时,我们要注意兼顾左右极限位置,既要防止弯针向左移动时刮蹭机针,又要防止弯针向右移动时刮蹭机针过多。当然,我们还可以配合调节弯针前后移动量大小和稍微顺时针旋转一点针杆角度来达到最佳效果。
有的机器可以调整弯针前后移动的范围,有的机器则不能。当机针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弯针尖距离右机针为3mm-4mm。
当机针上升,弯针向左移动,弯针尖到达右机针中心时弯针尖下面位于机针针眼上边2.5mm。此时弯针与机针之间的间隙为0~0.05mm。
当机针下降到达弯针背面时,使左机针针眼和弯针头部穿线孔相遇。此时,允许弯针背面轻微接触机针,但最好不刮蹭,或越轻微越好。
2.前后护针的调整 调整前后护针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前后护针从操作者方向看上轮廓线应与机针针尖的连线一致,为了防止机针抖动扎在护针上,护针靠近机针的一侧应适当倒角。前面(靠近操作者)的护针既要起护针作用也同时起阻挡缝纫线在机针针眼前面(靠近操作者)形成线环,使机针针眼后面的线环顺利形成的作用。
后护针既要起护针的作用又不可以阻挡线环的顺利形成。由于生产企业的不同和机器型号的差异,前后护针的形状、可允许调整范围的不同与理想状态存在一定差距,要求维修人员在具体情况下尽可能地向需要遵循的原则靠拢。
当机针向下移动时,前后护针要向远离机针方向移动;当机针从最低位置上升时,前后护针要向靠近机针方向移动。当机针下降到护针位置时,护针应躲开机针,避免与机针刮蹭。
此外,当弯针尖向左移动到右机针位置时,前后护针起作用,前(靠近操作者一侧)护针与机针之间的间隙为0.1mm-0.3mm,后护针与机针之间的间隙为0~0.1mm。3.弯针线挑线凸轮的调整 弯针线挑线凸轮因为各厂设计而有所不同,有的与实际需要的大小和形状可能有些差距,差距过大也容易造成跳线和增加维修难度。
弯针线挑线凸轮的作用是:当弯针向左移动时适时地给弯针提供它移动和编织线迹需要的缝纫线的线量,当弯针向右移动时适时地收回多余的缝纫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便于机针进入弯针背面的三角线环,需要借助弯针线挑线凸轮在机针进入三角线环时,使弯针线处于紧张的状态。
但是紧张过度会造成弯针线断线和在缝料背面显得弯针线过紧。弯针线挑线凸轮的正确调整标准是:当机针向下,左机针针尖到达弯针下沿,也就是正好稳妥进入三角线环时,弯针线挑线凸轮上的弯针线位于挑线凸轮的最高点。
弯针线挑线凸轮快慢可以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做轻微调整,按照自身旋转方向调快则缝料背面的线迹显得弯针线张力较为松弛,反之,则显得弯针线张力较紧。4.绷针和绷针过线板的调整 有些品牌的机器,绷针与机针的配合时机可以调整。
例如通宇F007三针五线绷缝机就可以通过调整绷针凸轮(F00710004)相对于上轴前节(F00708001)的角度来达到调整绷针与机针的配合时机的目的。最佳的配合时机是,当机针下降以后,右机针进入绷针线环时绷针才开始向右移动。
绷针摆动幅度必须确保:当绷针摆动到最右极限位置向左返回时能钩住绷针线,当绷针摆动到最左边时绷针尖到左针的距离为4.5mm-5.5mm。绷针的安装高度应尽可能靠上,但是绷针上面和绷针过线板下面之间的间隙应能使绷针线顺利通过。
绷针过线板的安装高度应能使绷针线在机针上升到最高点时,在右机针下顺畅的滑到右机针针尖的后面(远离操作者一侧),使右机针下降时容易地别住绷针线。当绷针尖摆动到左机针前面时,左机针与绷针尖之间的间隙应为0.5mm-0.8mm。
送布动作的协调 绷缝机准确的送布动作可以降低跳针现象出现的概率。影响设备的日常送布动作主要跟送布牙高度、压脚压力、差动送布、针距密度、使用速度密切相关。
提出这一条的主要理论是:弯针背面三角线环的稳定取决于送布动作的稳定和挑线凸轮的正确配合。如果送布动作不稳定,三角线环就会变形或者忽大忽小,使机针不能进入三角线环。
调整送布牙高度要掌握的原则是:当送布动作完成时送布牙要完全从针板下面返回,任何使缝料倒退的动作都不许有。压脚压力要保证缝料没有往操作者一侧打滑的动作。
缝制弹性大的缝料或操作者往怀里拉缝料的力量过大时,我们都要加大设备差动送布量。针距小三角线环也小,所以密度要适当,并且在可能的范围内宜大不宜小。
速度过快会使缝料发飘或瞬间没有被压脚压住,从而影响线环的稳定。
4. 冚车机是干什么用的
冚车机是缝纫机其中一种,主要负责包边、绱花边、滚边、摺边绷缝工序。
(一)作滚边车缝
利用捆条把裁片的毛边包裹车缝,如果用光滚边。缝口上的缝料层数太多、太厚,如是贴体裁剪的衣服穿着时可能不舒服,但如果应用绷缝机缝制的602(二针四线绷缝)或605(三针五线绷缝)线迹,把捆条的毛边包缝,则可以将缝口上的缝料层数由五层减至三层,也可以采用406(二针三线绷缝)或407(三针四线绷缝)线迹(把绷缝机的面覆盖装饰线去掉即可由602线迹变成406线迹),可在绷缝机上安装滚边用的车缝辅助器操作,这样既可减薄缝口的厚度又可提高操作效率。
(二)包缝后再绷缝
针织成衣在用包缝线迹缝合后,因缝口的缝份凸出不服贴,这时可以用绷缝线迹将缝份覆盖平服。使凸出的缝份服贴,但这道工序的操作多配用特别的针板与压脚以固定缝口使操作更易控制。
(三)绱花边的缝制工序
由于绷缝线迹的两针或三针之间的阔度,另有呈网状的缝线可以覆盖着花边带条直接驳缝在裁片上的缝口。而无需把裁片的边缘摺入以防散边,这样可以减少缝口的厚度,穿着时比较舒服,如女装针织内衣裤多用此方法缝制。
(四)摺边绷缝工序
为了使摺边缝口的厚度减薄,成衣的边缘常是利用包缝线迹包缝后再作单摺缉缝或暗线挑脚处理,如裙下摆、裤脚、袖口等,这样可以减少因弯位双摺边缉缝而常出现的扭边现象,但这种处理方法需经包缝后再缉缝两个工序完成,如果成衣的款式配合可以应用406(二针三线绷缝)线迹,将成衣单摺边绷缝。把两个工序合为一个工序完成,提高生产效率。
(五)弹性面料上的缝制
由于绷缝线迹伸缩力特强,所以特别适用于针织面料或其它弹性面料的缝制,如针织T恤、内衣裤多使用绷缝机。此外,绷缝线迹可在上面覆盖有呈网状的装饰线,其除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外,针织/毛衣装明贴袋的操作可用此绷缝线迹缝制,这样可减少摺边的厚度,而且操作容易,不需摺烫明贴袋边缘的缝份而能直接把贴袋裁片缝上,可以节省操作工序及时间。
经以上工序用途分析可以看出绷缝机的用途甚广,如有效地运用其性能,选择合适的机头型式去应用,在适当时配上合适的车缝辅助器,能更好的发挥绷缝机的高效能特性。
5. 四针六线缝纫机怎么使用
1、四针六线缝纫机其实是做针织或者内衣用的。
2、关于它的资料可详细看看(买四针六线机器时就有使用说明书)。
3、注意不用时, 要用布或布罩将机头罩起来, 以免落上灰尘。
4、主要零件如摆棱、棱心套等, 使用时要注意防锈。
5、空车练习时, 应该把压脚升起, 以免磨损送布牙的齿面和压脚的底板。
6、棱床最容易积聚线头和布屑等杂物, 影响机器正常转动.每使用一个短时期后, 应该把棱床体取出擦干净, 再装上去.装时要注意装得正确、平服, 以防使用机器时折断机针。
7、严防布料、线团或其它东西卷入皮带里, 妨碍机器正常转动。
没有四针六线的机器要么是绷缝机,俗称三针五线,要么就是多针机,俗称四针八线,或者八针16线。当然多针机也能用三颗针,但是是六线。这两种机器都是属于做针织或者内衣用的!
四针六线Fourneedle six lines源于日本奥玲公司引进并开发的一种曲背拼缝机,主要用于缝件的拼合与并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