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偶的作用】
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 对偶句是由对偶组成的句子. 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於记诵. 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很多就是很好的对偶. 严式对偶的要求极严,上下两句对应的位置要词性相同、声调平仄相对、不能有相同的字. 如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送友人》李白 在严式的对偶中,上下句双数的字 (第二、四、六.字) 平仄须不同 (平仄相对). 如: 青 山 横 北 郭 平 仄 白 水 绕 东 城 仄 平 「山」对「水」是「平对仄」;「北」对「东」是「仄对平」. 宽式对偶只要达到上述部份要求便可. 如 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 《荀子.解蔽二十一》 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 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相反的对偶形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递进、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 1严式对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不能成分对句子)、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1、2句. 2宽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达到一部分就可以.不很严格,如3句. 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 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适宜不合. 2句子对偶: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比",对偶的基本特点是 "对称". 2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 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 辞手法兼类现象.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08-3-27 22:07 | 检举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 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於记诵.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很多就是很好的对偶. 严式对偶的要求极严,上下两句对应的位置要词性相同、声调平仄相对、不能有相同的字. 如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流。
2. 急需一句使用对偶和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
借代的定义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以一物借来代替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当在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也要让文义通顺才行. 通俗的说,是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编辑本段]借代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有些人》) 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编辑本段]借代的运用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④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例③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例 ④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 例如:⑥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例⑥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例⑦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编辑本段]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编辑本段]借代的种类 1喻借,即比喻性借代.其真义与借义之间的语意关系是相似. 2旁借,即非比喻性借代.其真义与借义之间的语意关系不是相似,而是其它关系.对偶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 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例如: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曲.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1、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3. 对偶的意思
对偶
语文中的对偶
一种修辞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 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曲。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1、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编辑本段数学中的对偶
1、线性规划问题中的
(P) min f = c'x Ax>=b 且 x>=0
( D ) max g = y'b y'A=0
问题 (P) (D)互为对偶问题
2、对偶空间
设V为数域P上一个n 维线性空间.V上全体线性函数组成的集合记作L(V,P).定义在L(V,P)上的加法和数量乘法:
(f+g)(a)=f(a)+g(a), (kf)(a)=kf(a),则L(V,P)也是数域P上的线性空间.这样构造的L(V,P)就称为V的对偶空间.
4. 对偶的运用
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在语文中,对偶的种类很多,分为单句对对偶、偶句对对偶,多句对对偶等。另外,在数学当中,还有对偶空间。读音
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5. 对偶句怎么写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或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运用对偶时,一要注意内容形式的统一,切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对称而任意拼凑。
二要注意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头重脚轻,互相包容或概念重复等现象。对偶句的特征是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偶句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正对: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
二是反对: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反的对偶句子叫反对。三是串对:又叫连对,流水对。
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这种对偶句子称为串对。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一是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二是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即可,不那么严格。
对偶里面是两个语言单位,且字数相同。对偶句主要的作用有:一是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二是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对偶句是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修辞格式,使用非常普遍,从古到今,在诗歌、散文、谚语、楹联、戏剧、曲艺作品、章回小说(其它文艺作品)标题和其它文章的标题及文中的词句等,都有大量的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