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脉诊如何来找寸关尺
脉象是人体动脉跳动节律快慢、大小、强弱、浮沉、虚实等的象征。并以此来作为断病和治疗的参考依据之一。正常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中取可得,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一息四至(一呼一吸为一息),但由于年龄、性别、体质、气候等差异,成年人脉正常;小儿脉稍快;老人脉较弱;肥胖人脉稍沉;瘦人脉稍浮;女性脉较男性弱。在季节上,春多弦;夏多洪;秋多浮;冬多沉。
寸关尺部位:桡骨茎突处为关,关之前(腕端)为寸,关之后(肘端)为尺
寸、关、尺三部脉分候脏腑是:
左手寸部候心,关部候肝,尺部候肾;
右手寸部候肺,关部候脾,尺部候命门(肾)。
这就是说,左右手寸关尺三部脉相加六部位,一个部位代表一个脏腑的病,再分别是浮沉迟数等脉各主什么病症。但这只能作为一种诊断参考,还应结合临床常见其它症状与诊断方法配合进行,方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如何正确应用脉诊
脉诊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影响真实脉象。
对成年人诊脉,应用三指定位法,即先以医生的中指按在病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上定关脉,然后食指按在中指关脉之前定寸脉,用无名指按在中指关脉之后定尺脉。三指隆起呈为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脉体。三指平布,疏密要适宜,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的身高相适应,身材高大的布指宜疏,身材矮小的布指宜密。小儿寸口脉部位甚短,不宜用三指候寸、关、尺,可采用“一指(拇指)定关法”,不再细分三部。
按脉时指力要适当,分浮、中、沉三层进行,轻微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名叫“举”;重按至筋骨为沉取,名叫“按”;不轻不重,中度用力按到肌肉为中取,名叫“寻”。这样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在诊脉过程中,三指平布同时使用同样的力量,按诊三部脉象,叫做“总按”,是诊脉常法。也可单按其中某一部,如诊寸部脉时,微微提中指和无名指;诊关部脉时,则微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部脉时,则微微提中指和食指,叫做“单按”或“单诊”。临床上,总按与单按常配合使用,先单按或先总按均可。
此外,诊脉时应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患者诊脉前要避免较大的活动或精神刺激,以使气血和调,才能反映出真实脉象。古人曾强调选择“平旦”(即清晨)诊脉,即是此意。医生在诊脉之时,必须呼吸均匀,平静,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于指下,细心体察脉象。每次诊脉的时间,古人强调不应少于脉跳五十次,现在一般不应少于一分钟,必要时诊脉时间还可长些。时间过短不仅不能精确地体察脉象,而且也容易漏诊促、结、代等脉。
3. 眼脉通怎么使用
眼脉通传统中药治疗多采用口服 脚掌猛的一踏地面、熏洗、滴药等缓解症状,只能延缓失明时间,治标不治本;而手术治疗费用高、风险大、易复发、遗留后遗症,更让老百姓望而却步;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为了避免更多眼病患者失明致盲,选择正确的眼病治疗方法刻不容缓!祖国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之精赶紧对着高台上扬了扬下巴气充盈,眼睛则清晰明目; 中国共有眼病患者8700万人之多,每年因眼病失明的患者高达87%,他们很多人本来可以避免遭此厄运,最重要 同样是被萧战的话震得愣了愣的是没有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法。
五脏六腑之精气匮乏,眼睛则老化生疾。”肾气和肝气充足,虚火下潜,体内毒素就可以快速分解并排出体外,眼睛就会得到充分滋养而自然炯炯有神。
但随着年龄增加,再加上环境污染、饮食作息等外在因素,脏腑开始衰退老化,运行失衡,肝火旺盛致目有所赤,眼底排毒通道和房水通道堵塞 眼部得不门口的护卫在见到这位已经在萧家再次名声大震的小少爷也是不敢有丝毫阻拦到充分滋养;肾亏致肾气不足让眼部微循环不畅,毒素、眼垃圾不能顺畅排出,长期如此,就会导致白内障、老花眼、玻璃体浑浊、飞蚊症、黄斑变性、眼干眼涩、模糊胀疼等各种眼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