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珠计数器怎么用
戴佛珠主要是为了修福,能带来好运气就好。材质、年代、价钱等都关系不大。
一、佛珠的棵数有三种情况:
1、一般念佛以7、49、108的整数倍来计算,因此,佛珠是7棵、49棵或者108棵比较符合规格;
2、以适合戴在手上的长度设置棵数,便于携戴;
3、随便确定的棵数,没有章法的。
二、佛珠的开光:1、到寺院直接请开过光的佛珠;2、自已请佛珠,然后到寺院请师父开光。开光仪式主要是弘扬佛法,广为宣说诸佛菩萨的功德。
佛珠可开光,可以不开光。没有开光的佛珠也可以直接便用。
三、其实,佛珠的价值不在于收藏,而在于使用。使用的好,任何材质的佛珠都是无价之宝。
佛珠又叫念珠,念珠是用来念佛计数用的,只要精进念佛就行了,什么材质、棵数多少、价钱多少、款式怎样、以及怎样配戴都关系不大,只要能完成每天的功课就行了。
四、功课就是修行人为了使自已能够精进念佛,给自已确定一个数量,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比如每天念三万遍“南无阿弥陀佛”,这就需要使用念珠或者计数器来计算自已念了多少遍,完成任务了没有。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持之以恒,形成习惯,是非常棒的修行行为。
五、可以用关键词“念佛感应”、“读经感应”、“读地藏经感应”、“放生感应”等等,在网上找到很多精彩的文章,都是真实例子。典型的文章有:《一个女孩隐形的翅膀》、《求姻缘的感应分享和理论方法大汇集》、《放生三年了》、《我同修工作搞定,我也加薪,三星期内我家年收入增加十四万人民币!》等。
六、信佛念佛修行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有一本书,叫做《了凡四训》,作者详细介绍了他自已求事业顺利、健康、财富、子女的经过,并写成书,网上有,找来看吧。原著是古文,但网上有现在文译本,可以找译文来看。
〈命自我立〉作者袁黄,明朝著名的全能天才。史书这样评论他:大明朝从来不缺天才,但象袁黄这样的全能天才是不多见的。他的造旨遍及行行业业、方方面面。无论什么学问,只要他想学,一学就通、一学就精。他把自已成功的经验总结为四点,写成书。袁黄法号了凡,因此,〈命自我立〉又叫〈了凡四训〉。
(心愉原创作品,欢迎转载,无需注明出处,功德无量)
2. 请教,藏式佛珠上的计数器和卡子怎么使用
原发布者:zsrhzsrh
佛珠的构成和使用方法这串凤眼菩提佛珠产自尼泊尔,格珠是绿松石,计数夹子、隔片和吉祥结是银质,佛珠上有一对金刚铃和金刚杵的计数器。佛珠有108颗(不算佛头和格珠),念诵一圈是108遍。佛珠每念诵一圈,我们在金刚铃计数器上就拨动一个银珠,表示念诵了一个108遍,所以用金刚铃代表百。金刚铃的十个银珠拨完以后,这时候就拨动金刚杵计数器上的一个银珠,表示念诵了十个108遍,所以用金刚杵代表千。当金刚杵计数器上的十个银珠拨完的时候,金刚铃和金刚杵计数器的银珠复位,计数夹子就要越过一个佛珠,这代表万。当计数夹子走完所有的佛珠时,计数夹子复位,拴在佛珠上的金刚结就可以越过一颗佛珠,这个时候,金刚结越过的这颗佛珠就代表百万(准确说是1166400遍)。有人会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计数,我们有时候会在一些师兄的佛珠上看到有一些“饰物”,那些饰物很可能就是用来计数的。念诵过上百万、上千万乃至上亿遍心咒的佛珠,本身的加持力可想而知。一、隔珠 藏式佛珠,一般由佛珠本身、隔珠、佛头、计数器,卡子,挂环等几大类构成。 格鲁派的学僧一般选用素的六道木做佛珠,不加任何装饰的佛珠。108的佛珠隔珠一般放置在对称的27子,54子,佛头两侧的位置处,100的佛珠一般放置在对称的25子,50子。佛头两侧处。 常见的隔珠的数量有1个,2个,3个,4个,5个,7个,9个,11个等等。108的佛珠一般放置隔珠在佛头两侧或者两侧27子和54子处,讲究对称。
3. 密宗的佛珠计数器应该怎么放
佛珠计数器是指悬挂在念珠之上的两串小的珠子,一般有子珠的五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二大小,每一串十粒珠子,一般将这两串珠子称为记念,主要是用在长串的念珠上。计数器则是一种银质的小卡子,一般会有些莲花或者XX的造型在上面,使用的时候直接卡在子珠之间来计数用。
藏地密乘行人多用银质的小铃和小金刚杵为装饰带有银珠的计数器,随着各流派的传承不同所放置的位置也不同。苦行者一般用普通材质或者六道木的木头念珠,然后用一小段绳子系在子珠之间来计数,每念一长串的数量就将短绳子向下移动一颗珠子。当这段绳子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时候就等于一百零八遍长珠,二者相乘就等于是念诵了一万一千六百六十四遍圣号或者真言。
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计数器不应直接栓在佛珠的珠线上,而要在珠线上穿入小环,再将计数器穿在环上。
计数器一般的别在27颗后边,带铃的是计百位的,带杵的是计千位,夹子是计万位的。 一般的情况下法器和金刚结之类的一般都要拴在念珠的3,7,21颗位置上。
4. 请教,藏式佛珠上的计数器和卡子怎么使用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zsrhzsrh 佛珠的构成和使用方法这串凤眼菩提佛珠产自尼泊尔,格珠是绿松石,计数夹子、隔片和吉祥结是银质,佛珠上有一对金刚铃和金刚杵的计数器。
佛珠有108颗(不算佛头和格珠),念诵一圈是108遍。佛珠每念诵一圈,我们在金刚铃计数器上就拨动一个银珠,表示念诵了一个108遍,所以用金刚铃代表百。
金刚铃的十个银珠拨完以后,这时候就拨动金刚杵计数器上的一个银珠,表示念诵了十个108遍,所以用金刚杵代表千。当金刚杵计数器上的十个银珠拨完的时候,金刚铃和金刚杵计数器的银珠复位,计数夹子就要越过一个佛珠,这代表万。
当计数夹子走完所有的佛珠时,计数夹子复位,拴在佛珠上的金刚结就可以越过一颗佛珠,这个时候,金刚结越过的这颗佛珠就代表百万(准确说是1166400遍)。有人会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计数,我们有时候会在一些师兄的佛珠上看到有一些“饰物”,那些饰物很可能就是用来计数的。
念诵过上百万、上千万乃至上亿遍心咒的佛珠,本身的加持力可想而知。一、隔珠 藏式佛珠,一般由佛珠本身、隔珠、佛头、计数器,卡子,挂环等几大类构成。
格鲁派的学僧一般选用素的六道木做佛珠,不加任何装饰的佛珠。108的佛珠隔珠一般放置在对称的27子,54子,佛头两侧的位置处,100的佛珠一般放置在对称的25子,50子。
佛头两侧处。 常见的隔珠的数量有1个,2个,3个,4个,5个,7个,9个,11个等等。
108的佛珠一般放置隔珠在佛头两侧或者两侧27子和54子处,讲究对称。
5. 怎么用佛珠计数
用佛珠计数容易分心,容易起妄念。
印光大师不推荐用佛珠计数,用大师提倡的十念记数法很好用啊。印光大师强力推荐的念佛的方法:十念记数法,与常规念佛方法功德利益有天地之别。
【十念记数法的好处】1、全心力量,都放在一句佛号上面,因为无暇再起妄念;2、是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3、可万修万人去(西方极乐世界)4、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简单说:用十念记数法念佛,久而久之,不求一心不乱,自得一心不乱(即是大势至圆通章里面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十念记数法的产生由来】1、念佛最好心无杂念,但很难做到(心难归一)2、如果能做到“摄心切念”,就可以心无杂念3、要做到“摄心”,首先要“至诚恳切”4、如果“至诚恳切”,心仍然无法归一,仍有杂念,应当要“摄耳谛听”(附一)5、“摄耳谛听”仍然妄念很多,即用“十念记数法”【十念记数法由谁发明】1、此方法由印光大师发明。
2、印光大师之前弘扬净土法门的高僧大德,并未谈到十念记数法念佛,因为古人根性很好(人根尚利),所以无需记数就可以让心归一(心无杂念),这里印光大师暗指自己是钝根之人。3、印光大师认为自己念佛的心难调伏,才认识到这十念记数法念佛的确很妙,而且印光大师对这个方法经过多次检验,不是随口就说说的,那样就不负责任。
【十念记数法适合哪些人】1、利根之人不需要十念记数法2、印光大师认为自己是钝根,所以印光大师也需要,否则也不会发明这十念记数方法。【十念记数法详细介绍】1、念佛时,从第一句到第十句,每一句每一个字念的清清楚楚,记数也清清楚楚。
2、到第十句念完时,再从第一句到第十句,如此循环。不可以念到十一、十二。
二十、三十。
3、随念随记,念一句佛号,记一个数字。只能用心记数,不要手掐佛珠,不要用佛珠记数。
4、如果从一一直记到十有难度,可以分两口气念完十句,先从一至五,再从六至十。如果仍然费力,可分三口气念完十句,先从一至三,再从四至六,最后从七至十。
5、每一句佛号中的每一个字,都要念的清楚、记得清楚、听的清楚。有这几个清楚,妄念自然就没法生起来,久而久之,就可以做到一心不乱。
【十念记数法演示】1、一口气念十句、记十句演示:提示:每一个字做到3个清楚:心里清楚、口念清楚、耳听清楚,每字之间用“-”隔开即表示此意,不要随口滑过,以下同理。(1-10)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2)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3)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4)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5)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6)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7)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8)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9)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0)。
如此1-10循环2、两口气念十句、记十句演示:(1-5)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2)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3)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4)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5)(6-10)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6)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7)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8)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9)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0)。
如此1-10循环3、三口气念十句、记十句演示:(1-3)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2)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3)(4-6)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4)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5)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6)(7-10)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7)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8)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9)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10)。
如此1-10循环【附一:摄耳谛听】1、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2、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3、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文钞原文转载=================◎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
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
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
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
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
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
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
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