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进展是什么意思
所谓研究进展,就是对相关方面研究的前沿动态所作的总结性的文章。
研究的对象为现象,任何事件都可以称为“现象”,包括研究本身。现象可以以多种方式聚类,例如按学科。研究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多种,其对象为现象这是不变的。
研究是主动和系统方式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理论,或把这样事实、法则或理论作出实际应用。研究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因为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收集、分析与解释资料的方法,正是科学所强调的方法。
扩展资料:
一、研究过程:
虽然研究题目各异,一般研究过程如下:
确立主题;确立命题;概念上的定义;运作上的定义;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结论,审查命题;大众常常误解以上的过程可以证明命题成立,实际上只可以直接证明命题不成立。证明命题成立是需要反复的测试和验证。
二、词语引证释义:
1、研究
1)钻研;探索。
现代曹禺 《北京人》即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第一幕:“ 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
2)商讨;考虑。
现代老舍 《茶馆》第二幕:“ 崔先生 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2、进展
事情向前发展。
现代刘白羽 《火光在前》第五章:“这话 王春 听了自然不舒服,不过事情进展很快,船已悄悄拢齐,就摆开一条线向 江 南前进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展
2. 研究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的格式及要求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在开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四、注意事项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