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领域 单词怎么写的
field 领域, 场, 方面, 野外, 田间, 田
area 区, 面积, 区域, 地区, 领域, 范围
domain 域, 域名, 领域, 领地, 版图, 地盘
realm 领域, 境界, 王国
sphere 领域, 球, 范围, 球面
territory 领土, 领域, 领地, 版图, 国土, 境
scopes 领域
signory 领域
kingdom 王国, 界, 领域
province 省, 省份, 州, 领域
2. 幼儿社会领域计划怎么写
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在本学期,社会领域小组人员开展了多次的学习会议,研讨和总结了在开展社会领域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一、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幼儿提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幼儿的行为作出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幼儿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方面: 1、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我们在希望幼儿做一件事而不是另一件事情、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
2、积极的环境。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的环境。
这种环境应当具备如下基本特征: (1) 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 (2) 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
(3) 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要的。 (4) 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
3、纵向比较而不是横向比较。 4、行动和言语相互强化。
二、生活教育。 社会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 的。
这种理念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两点:于细节处着紧用力、长期一贯的坚持。 我们在指导孩子时,要依据孩子的经验和能力,与幼儿共同制定生活与活动 规则,帮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与能力。
还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如: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时,教师与幼儿一起做礼物送给妈妈、送给幼儿园的老师、社区的姐姐、阿姨;带领孩子走出社区,到附近社区搞清洁卫生,到星海公园扫墓等,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与人交往,同伴之间要学互助、合作和分享,要有同情心,培养了幼儿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爱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爱生活的社会情感。
小班、小小班的 幼儿,要求老师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幼儿体验与 老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幼儿发展与人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懂得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诚实、守信。多为中大班的幼儿提供表现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恰当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初步的价值观。
中大班级在活动室设置了新闻角,请幼儿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趣事带回幼儿,贴在新闻角上,与老师和同伴分享。 三、社会领域教育的主要目标如下: 1、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3、学习理解、尊重和接纳他人的需要、观点、文化和信仰。 4、能大胆地提出不同意见,学会质疑、协商。
5、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6、对他人诚实、守信。
7、学会自律和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有初步的责任感。 8、爱劳动,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必要的生活技能。
9、二、社会领域课程的组织应注重以下两方面: 1、把社会教育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把社会教育看作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个层面的教育构成的有机整体。
3. 怎么写好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案
教育的五大领域
一、感官教育
1、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2、训练幼儿辨别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3、训练幼儿观察、分类能力,培养注意力。
4、建立几何图形意识,自由拼组。
5、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6、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二、数学教育通过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理解。
三、语言教育
1、培养幼儿认读能力。
2、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3、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4、欣赏文学能力。
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
6、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科学文化教育
1、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4、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5、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日常生活教育
1、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
3、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4、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意识。
7、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
8、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9、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事,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