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从的繁体字写法如下图:
拼音:cóng zòng
部首:人
笔画:4
五笔:WWY
释义:
[ cóng ]
1.依顺:顺~。盲~。~善如流。
2.采取,按照:~优。
3.跟随:愿~其后。
4.跟随的人:侍~。仆~。
5.参与:~业。~政。投笔~戎。
6.由,自:~古至今。~我做起。
7.次要的:主~。~犯。
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10.姓。
[ zòng ]
1.古同“纵”,竖,直。
2.古同“纵”,放任。
扩展资料
一、读音为cóng时,词语解释:
1.从此[cóng cǐ]
从这个时候起:这条铁路全线通车,~交通就更方便了。
2.跟从[gēn cóng]
跟随:只要你领头干,我一定~你。
3.自从[zì cóng]
表示时间的起点(指过去):~春节以后,我还没有见到他。我~参加了体育锻炼,身体强健多了。
4.服从[fú cóng]
遵照;听从:~命令。少数~多数。个人利益~集体利益。
5.从前[cóng qián]
时间词。过去的时候;以前:想想~的悲惨遭遇,更加感到今天生活的幸福美满。~的事儿不必再提了。
6.从来[cóng lái]
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式):他~不失信。这种事我~没听说过。
二、读音为cóng时,词语解释:
1.定从[dìng zòng]
订立合纵的盟约。
2.合从[hé zòng]
亦作“合纵”。谓连接直行。
合从连衡[hé zòng lián héng]
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2. “从”的繁体字
“从”的繁体字:
一、从的读音:cóng,zòng
二、汉字释义:
[ cóng ]
1.依顺。
2.采取,按照。
3.跟随。
4.跟随的人。
5.参与。
6.由,自。
7.次要的。
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10.姓。
[ zòng ]
1.古同“纵”,竖,直。
2.古同“纵”,放任。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人
五、相关词组:
从意、从奴、嫔从、偏从、珍从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撇、撇、竖、撇、点、撇、点、竖、横、撇、捺
二、词语释义:
1、从意
犹遂意,如愿;随从己意。
2、从奴
随从的奴仆。
3、嫔从
宫嫔、侍从。
4、偏从
谓文字偏旁的从属。
5、珍从
谓携带珍美食品探望老人。
3. 有繁体字怎么写
“有”这个字并未经过简化,没有繁简之分。可以查一下《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如果此字有繁体字,字典/词典就会在这个字后面加括号添上繁体字(不过括号中有的是异体字;有的字简化时涉及偏旁类推,被类推出来的字也不注繁体,如“风”字注繁体,而“枫”字、“砜”字等就不注)。“有”既无繁体,又无异体。
类似这样的繁简转换,何必高分征答,用一本字典一翻就得。
另外,在hao123主页下方有“实用工具-繁体字”,也可作繁简转换,不过要注意对应关系,否则常常会闹出笑话,因为繁体、简体不是一一对应的。如“干净”,繁体为“乾净”;“树干”繁体是“树囗(左边:十、早,右边:人、干)”,但是“干涉”在繁体中也是“干涉”,不可认为是“乾涉”、“囗(左边:十、早,右边:人、干)涉”,电脑软件不会分辨。又如“皇后”在繁体字中也是“皇后”,经电脑转换就成了“皇囗(彳旁加幺、加貌似反文)”,这就是错误,“前后”的“后”繁体才那么写。
正因为繁体、简体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用字典时也要注意。首先要看前面的“凡例”,掌握它编排的体例;正体字(包括简化字)后面所附的异体、繁体字,如果标有数字,就要注意它同正体字的那一义项是对应的,不可弄错。
如果经常涉及繁体、简体转换,就不能没有《简化字总表》了。
(“百度知道”常将所打的繁体字自动转为简体,凡经过简化的繁体字,一经提交,都成了简体;这次也是这样。所以不得不提交修改,用“囗”代替繁体字,在其后加注。)
4. 的繁体字怎么写
“的”没有繁体字
就是原型“的”
拼音:dí dì de(轻声)
汉字释义:的 de
〈助〉 (1)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ic,-ve…]。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 (2)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of,'s]。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 (3) 〈代〉 pron. 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4)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5)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①谁买的书?②他是昨天进的城。③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6)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7)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8)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①〈口〉: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②〈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9) 同“得”,后面带补语。 哪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经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10) 同“地”( de )。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1) 其后多加名词,而“的”前多为形容词。
的 dí
〈副〉 (1) 确实;实在 [really;indeed] 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 (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 (3) 必定;一定 [certainly]。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 此外,还有“的士”等词语。
的 dì
〈名〉 (1)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2) [centre of target for archery]: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3) [bright]:鲜明的样子。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