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D怎么写
1、文件命名(编号)
文件的编号很关键,因为产品迭代过程会有不同的文件版本,一般命名规则“公司名+产品名+PRD+D1.0”(以第一版为例),这样命名有利用版本号的迭代,如果是小的产品需求变动可以直接命名为“公司名-产品名-PRD-D1.01”,如果涉及到功能需求增加可以命名为“公司名-产品名-PRD-D1.1”,当出现产品第二版时,可以命名为“公司名-产品名-PRD-D2.0”。
2、修订控制页
一般有这么几项:编号、文档版本、修订章节、修订原因、修订日期、修改人。编号只是为了给个修改的顺序,文档版本显示的当前修改的内容是在哪个版本中出现,修订章节是具体到哪个章节哪个功能模块的修改,修订原因说明此功能修改的问题所在。修订日期以修改当日的日期为修订日期,修改人显示修改内容模块的人,可能是当前用户也可能是其它产品人员。
3、目录
不建议自己去添加一个新的目录,你可以去其它的文档中拷一个过来,不考虑目录的内容,等写完PRD可以再去更新。但建议用Mind manager来整理一下思路。
4、请与以下部门讨论PRD
PRD做为一个承接作用的“载体”,会与技术、运营、财务等人员的沟通,而与这些人员沟通的主题都将会出现在子功能或在细节细化的基本上,需要与相关人员确定“沟通内容”,这对于产品整体流程将是很重要的。同时对于产品核心功能的提取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产品经理很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沟通。例与客服中心:客服服务部,讨论的内容:预测客服成本、工作量;讨论客服如何支持;协助评估诈欺/数据窜改风险:欺诈/数据窜改风险、不正使用风险。这就是要写在与其它部门讨论PRD中的。一个产品经理需要考虑如何与其它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文档很大一部分的功能是提醒你要做的工作,同时不断补充将要面临的工作。
2. PRD怎么写
1、文件命名(编号)文件的编号很关键,因为产品迭代过程会有不同的文件版本,一般命名规则“公司名+产品名+PRD+D1.0”(以第一版为例),这7a64e59b9ee7ad9431333361326361样命名有利用版本号的迭代,如果是小的产品需求变动可以直接命名为“公司名-产品名-PRD-D1.01”,如果涉及到功能需求增加可以命名为“公司名-产品名-PRD-D1.1”,当出现产品第二版时,可以命名为“公司名-产品名-PRD-D2.0”。
2、修订控制页一般有这么几项:编号、文档版本、修订章节、修订原因、修订日期、修改人。编号只是为了给个修改的顺序,文档版本显示的当前修改的内容是在哪个版本中出现,修订章节是具体到哪个章节哪个功能模块的修改,修订原因说明此功能修改的问题所在。
修订日期以修改当日的日期为修订日期,修改人显示修改内容模块的人,可能是当前用户也可能是其它产品人员。3、目录不建议自己去添加一个新的目录,你可以去其它的文档中拷一个过来,不考虑目录的内容,等写完PRD可以再去更新。
但建议用Mind manager来整理一下思路。4、请与以下部门讨论PRDPRD做为一个承接作用的“载体”,会与技术、运营、财务等人员的沟通,而与这些人员沟通的主题都将会出现在子功能或在细节细化的基本上,需要与相关人员确定“沟通内容”,这对于产品整体流程将是很重要的。
同时对于产品核心功能的提取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产品经理很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沟通。
例与客服中心:客服服务部,讨论的内容:预测客服成本、工作量;讨论客服如何支持;协助评估诈欺/数据窜改风险:欺诈/数据窜改风险、不正使用风险。这就是要写在与其它部门讨论PRD中的。
一个产品经理需要考虑如何与其它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文档很大一部分的功能是提醒你要做的工作,同时不断补充将要面临的工作。
3. 如何写出好的PRD
首先,先了解清楚PRD的阅读对象,使用者。
PRD的模版中一般有如下信息: PRD预期的读者包括:产品、开发、测试人员及相应的负责人和用户方代表。产品、开发、测试人员会从中了解到本次需求的背景和详细要求,以及每个需求点未来的优化方向或对用户的价值。
而用户方代表则可以通过该文档了解PRD中所描述内容是否是自己期望中的需求,是否符合以及是否都覆盖到了自己的预期。因此PRD也是产品经理同相关角色确认开发任务的重要依据。
当所有角色认可了PRD中的内容后,这份PRD将作为后续开发、测试、需求验证的依据。 其次,一个完整的PRD还应该具备的要素有 1、文档的命名和编号 文档的编号和命名很关键,每个产品都是经过若干个迭代才完成的,而每个迭代所完成的产品功能或者升级的需求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定义清楚该文件属于产品的哪个迭代,修改了几个版本。
文件命名的方法一般是通过版本号定义,比如简单的方法是,XX产品V1.0PRD_V2,前面的V1.0是产品迭代的编号,后面的V2 PRD的版本号。稍微详细点可以定义成,XX产品XXXX需求PRD_V2,即对本次迭代的需求任务做命名,这样更便于阅读和记忆。
2、文档的版本历史 包括,编号、文档版本、章节、修改原因、日期、修改人。编号只是为了记录修改的顺序,文档版本显示的当前修改的内容属于文档的第几个版本(或第几次修改,一次修改一般为一个版本),章节是具体到修改内容属于的功能模块,以便阅读人及时找到修改后的内容,修改原因说明为什么要修改该需求,让阅读者直观的了解原因。
日期是指需求文档修改的时间,修改人是指需求内容的修改者。 3、目录 不需要自己新建,文档完成后直接更新模版中的目录即可。
目录是用来了解文档结构的 4、引言 这部分的内容有:产品概述及目标、产品roadmap、预期读者、成功的定义标准和判断、参考资料、名词说明 产品概述:解释说明该产品研发的背景以及核心功能。 预期读者:文档的使用对象 成功的定义和判断标准:旨在说明产品的目标 参考资料:PRD的参考资料 名词说明:名称、说明。
名称就是对文档中会出现的比较新的名称,说明则是对这些名称进行解释。 5、需求概述 需求概述通常包括需求概览、用户类与特征、运行环境、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项目计划、产品风险等等 需求概览:分两部分,一是业务流程图,对产品整个业务流程的发生过程做图形化的展示,是对产品整体功能流程的阐释。
二是需求清单,对本次要开发的需求任务做分类,给出简明扼要的需求描述并标注优先级。 用户类与特征:产品的最终用户,确定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并对使用者的角色和操作行为做出说明。
运行环境:该产品上线后的使用环境,比如支持的浏览器及其版本,操作系统、数据库的要求等等,测试人员在看到环境要求后会在测试时重点测试,而最终上线产品时需要把最佳的运营环境告知给用户。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比如控件的开发环境、接口的调用方式等等 项目计划:对于prd中要开发的内容,给出关键里程碑,比如需求评审通过的时间、开发的完成时间、上线时间等等 产品风险:描述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性能瓶颈,没有解决的问题,用户不当使用的风险等等。
6.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一般是由功能详情和主流程说明两大部分。功能详情是所有的产品功能的描述和规划。
功能详情包括以下内容: 简要说明:介绍此功能的用途,包括其来源或背景,能够解决哪些问题。 场景描述,产品在哪种情况下会被用户使用,就是用户场景模拟。
这也是产品经理讲“好”故事的必备条件 使用者说明:对产品使用者做出说明,可融入简要说明中。 前置条件:该需求实现依赖的前提条件。
比如,上传照片时,需要存有图像文件。 后置条件:操作后引发的后续处理。
主流程:把主流放在最后是有道理的,结合上面所说的,做出主流程说明,对每个功能流程走向分点说明(这是非常重要的)。 推荐一个方法:“用例”,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模型中,用例是一个被阐述的内容,用例是对功能使用场景的解释。
用例很条理的介绍了每个功能的前置、后置条件,主流程介绍,帮助开发、测试等角色快速的了解产品功能。 7、可选方案 列出所有可以选择的达到该产品目标的方案要点(主要思路),给各方案适当的评价,并推荐最优方案(在功能需求中描述的)。
你在做这个产品规划时一定有很多的备选方案,别放弃这些方案,永远没有过时的idea,只有最适合时机的idea。所以可以写出几个可选方案,或许是你下期产品改版一个方向。
记住,多思考方案是永不为过的 8、效益成本分析 通过这一点上能看出产品经理必须是个全才,不仅要具备行业知识,还需要有财务知识。一个产品的成本衡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效益预测、产品技术成本和其他成本支出。
9、整合需求 产品整合能力是产品经理很重要的一个能力,业务合作通常是不可避免的,将隶属于两个不同来源的业务功能做整合也是常见需求,比如系统登陆使用公司的域用户登陆,或者付款使用财付通、支付宝付款,解决好整合需求也是体现产品经理核心竞争力的。
4. 产品经理应该怎么写BRD,MRD,PRD
首先你要清楚 这三个文档是用在什么地方 目标是给谁看 要达到什么目的
BRD一般是给投资人看 讲清楚定位 市场定位 产品要做成什么样 有多大的市场 有多大的盈利空间
MRD一般是给老板和董事会看 相较BRD要具体一些 讲得更细致 目标人群 产品的策略 与公司的策略怎么保持一致 也会涉及有多大的市场 讲讲产品的大概规划 (很多公司BRD和MRD是不分开写的)
PRD是给开发测试及运营的同事看 目标是让他们清楚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为什么要这么做 怎么做 细节上具体怎么把握 安全性、兼容性、可用性有什么要求
按照这些需要做的 你应该就知道要写什么内容了
5. 如何写出好的PRD
首先,先了解清楚PRD的阅读对象,使用者。
PRD的模版中一般有如下信息: PRD预期的读者包括:产品、开发、测试人员及相应的负责人和用户方代表。产品、开发、测试人员会从中了解到本次需求的背景和详细要求,以及每个需求点未来的优化方向或对用户的价值。
而用户方代表则可以通过该文档了解PRD中所描述内容是否是自己期望中的需求,是否符合以及是否都覆盖到了自己的预期。因此PRD也是产品经理同相关角色确认开发任务的重要依据。
当所有角色认可了PRD中的内容后,这份PRD将作为后续开发、测试、需求验证的依据。 其次,一个完整的PRD还应该具备的要素有 1、文档的命名和编号 文档的编号和命名很关键,每个产品都是经过若干个迭代才完成的,而每个迭代所完成的产品功能或者升级的需求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定义清楚该文件属于产品的哪个迭代,修改了几个版本。
文件命名的方法一般是通过版本号定义,比如简单的方法是,XX产品V1.0PRD_V2,前面的V1.0是产品迭代的编号,后面的V2 PRD的版本号。稍微详细点可以定义成,XX产品XXXX需求PRD_V2,即对本次迭代的需求任务做命名,这样更便于阅读和记忆。
2、文档的版本历史 包括,编号、文档版本、章节、修改原因、日期、修改人。编号只是为了记录修改的顺序,文档版本显示的当前修改的内容属于文档的第几个版本(或第几次修改,一次修改一般为一个版本),章节是具体到修改内容属于的功能模块,以便阅读人及时找到修改后的内容,修改原因说明为什么要修改该需求,让阅读者直观的了解原因。
日期是指需求文档修改的时间,修改人是指需求内容的修改者。 3、目录 不需要自己新建,文档完成后直接更新模版中的目录即可。
目录是用来了解文档结构的 4、引言 这部分的内容有:产品概述及目标、产品roadmap、预期读者、成功的定义标准和判断、参考资料、名词说明 产品概述:解释说明该产品研发的背景以及核心功能。 预期读者:文档的使用对象 成功的定义和判断标准:旨在说明产品的目标 参考资料:PRD的参考资料 名词说明:名称、说明。
名称就是对文档中会出现的比较新的名称,说明则是对这些名称进行解释。 5、需求概述 需求概述通常包括需求概览、用户类与特征、运行环境、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项目计划、产品风险等等 需求概览:分两部分,一是业务流程图,对产品整个业务流程的发生过程做图形化的展示,是对产品整体功能流程的阐释。
二是需求清单,对本次要开发的需求任务做分类,给出简明扼要的需求描述并标注优先级。 用户类与特征:产品的最终用户,确定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并对使用者的角色和操作行为做出说明。
运行环境:该产品上线后的使用环境,比如支持的浏览器及其版本,操作系统、数据库的要求等等,测试人员在看到环境要求后会在测试时重点测试,而最终上线产品时需要把最佳的运营环境告知给用户。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比如控件的开发环境、接口的调用方式等等 项目计划:对于prd中要开发的内容,给出关键里程碑,比如需求评审通过的时间、开发的完成时间、上线时间等等 产品风险:描述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性能瓶颈,没有解决的问题,用户不当使用的风险等等。
6.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一般是由功能详情和主流程说明两大部分。功能详情是所有的产品功能的描述和规划。
功能详情包括以下内容: 简要说明:介绍此功能的用途,包括其来源或背景,能够解决哪些问题。 场景描述,产品在哪种情况下会被用户使用,就是用户场景模拟。
这也是产品经理讲“好”故事的必备条件 使用者说明:对产品使用者做出说明,可融入简要说明中。 前置条件:该需求实现依赖的前提条件。
比如,上传照片时,需要存有图像文件。 后置条件:操作后引发的后续处理。
主流程:把主流放在最后是有道理的,结合上面所说的,做出主流程说明,对每个功能流程走向分点说明(这是非常重要的)。 推荐一个方法:“用例”,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模型中,用例是一个被阐述的内容,用例是对功能使用场景的解释。
用例很条理的介绍了每个功能的前置、后置条件,主流程介绍,帮助开发、测试等角色快速的了解产品功能。 7、可选方案 列出所有可以选择的达到该产品目标的方案要点(主要思路),给各方案适当的评价,并推荐最优方案(在功能需求中描述的)。
你在做这个产品规划时一定有很多的备选方案,别放弃这些方案,永远没有过时的idea,只有最适合时机的idea。所以可以写出几个可选方案,或许是你下期产品改版一个方向。
记住,多思考方案是永不为过的 8、效益成本分析 通过这一点上能看出产品经理必须是个全才,不仅要具备行业知识,还需要有财务知识。一个产品的成本衡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效益预测、产品技术成本和其他成本支出。
9、整合需求 产品整合能力是产品经理很重要的一个能力,业务合作通常是不可避免的,将隶属于两个不同来源的业务功能做整合也是常见需求,比如系统登陆使用公司的域用户登陆,或者付款使用财付通、支付宝付款,解决好整合需求也是体现产品经理核心竞争力的。
6. [转载]BRD MRD PRD应该怎么写,提纲如下
这些客户是什么样子的? 2、我可以满足他们什么样的需求(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核心价值是什么)?我要满足他们什么样的需求?我(暂时)不打算满足他的哪些需求?二、商业价值;1、我可以为企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2、这些价值是否符合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三、路线规划;1、我先满足什么需求?再满足什么需求?为什么? 2、每个阶段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3、执行计划(时间…)?四、历史回顾;1、客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是否发生了变化? 2、二期产品的路线规划和原规划是否一致,(如有调整)调整原因是什么? 3、之前的实际运营效果和计划的差异是什么?为什么?五、成本估算;1、整合各类资源所需要的运营成本、营销成本。
2、研发和维护所需要的人力成本。 3、同时,还需要对未来的风险进行预估,并给出合理的预案。
六、评估方法 凭什么可以做到这个目标 向公司申请需要的费用、资源得到各级领导支持; MRD阶段一、更细致的市场与竞争对手分析;二、通过哪些功能来实现商业目的;三、功能/非功能需求分哪几块;四、功能的优先级; ——可能产出物有Mind Manager的思维图,Excel的Feature List一、产品介绍;二、用户描述;1. 用户/市场统计;2. 用户剖析;3. 关键用户需求;4. 替代品和竞争品三、产品轮廓;1. 产品前景;2. 产品定位四、功能需求;五、非功能需求;六、附件:用户需求调查报告 收集、分析、定义主要的用户需求和产品特性——不用考虑系统如何满足这些需求以及需求的技术和资源局限PRD阶段一、功能使用的具体描述;二、Visio版功能点业务流程;三、界面的说明;四、Demo(注:可是dreamweaver、ps、画图板的简单版,有时也会有UI/UE支持)一、项目边界;二、验收标准;三、业务流程图;四、用例说明;1. 用例总图;2. 单个用例说明五、性能需求;1. 响应时间;2. 空间使用量等六、维护性需求;七、质量需求;1. 安全性;2. 可操作性;3. 可靠性;4. 兼容性;5. 移植性八、接口需求 外部接口需求; 内部接口需求 对MRD中的内容进行指标化和技术化;明确产品的功能和性能FSD阶段(类似概要设计) 产品UI确定; 业务逻辑的细节确定; 表结构设计 功能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