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企业文化
看过别人的回答: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应包括如下几点:1.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
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
例如,日本松下公司“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事事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它的战略决策哲学。北京蓝岛商业大厦创办于1994年,它以“诚信为本,情义至上”的经营哲学为指导,“以情显义,以义取利,义利结合”,使之在创办三年的时间内营业额就翻了一番,跃居首都商界第4位。
2.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可以说,人生就是为了价值的追求,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生追求行为。
价值观不是人们在一时一事上的体现,而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观念体系。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
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
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只顾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价值观,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仅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会影响企业形象;只顾眼前利益的价值观,就会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使企业失去后劲,导致灭亡。
我国老一代的民族企业家卢作孚(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始人)提倡“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服务是超报酬的,事业的服务是超经济的。”从而树立起“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价值观念,这一为民为国的价值观念促进了民生公司的发展。
北京西单商场的价值观念以求实为核心,即:“实实在在的商品、实实在在的价格、实实在在的服务。”在经营过程中,严把商品进货关,保证商品质量;控制进货成本,提高商品附加值;提倡“需要理解的总是顾客,需要改进的总是自己”的观念,提高服务档次,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
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
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表达,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如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就是用大楼人的光和热去照亮、温暖每一颗心,其实质就是奉献服务;西单商场的“求实、奋进”精神,体现了以求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真诚守信、开拓奋进的经营作风。
4.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
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长盛不衰,在于它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即“济世养身、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5.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
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
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6.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
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
2. 企业文化建设的文章怎么写
企业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通常来说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的.一、企业精神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是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企业精神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经营优势和精神财富,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二、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1、企业法规.企业法规是调整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同国家的企业法规,都是以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为基础制定的,对本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2、企业的经营制度.企业的经营制度是指通过划分生产权和经营权,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强化企业的经营责任,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责任制度,是企业制度文化的组织形态.3、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一般来说,企业法规和企业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同时也促使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但真正制约和影响企业文化个性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三、企业行为文化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四、企业物质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企业文化不仅体现在产品服务以及技术进步这些物质载体上,还通过厂区建设,包括生产环境的改造,生活设施、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来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涉及到企业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方面,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它的重要性也恰恰体现了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