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一篇景物作文
风中赏荷花
入秋后的天气渐渐地凉快了起来,今天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微风轻盈地在空中回荡,吹在我的脸上让人感觉舒服极了。乘着凉爽的天气和开学前的空隙,我和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决定乘着凉爽的微风一起去观赏六月西湖的出水芙蓉——荷花。
809路汽车穿过隧道飞快地行驶着,不一会儿就把我们安全地送到了西 湖边。站在湖岸上,向湖中远远望去那千姿百态的荷花,非常美丽,真让你不由自主想奔向那里。我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湖边,想和荷花靠近一点,只闻一阵阵淡雅的芳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白的、粉红的,一朵朵、一簇簇的荷花被那绿色的花萼托着,鲜艳的花瓣更显得分外美丽。
一朵朵的荷花千姿百态,好似一位位美丽的姑娘。近处是一朵已展开花瓣的荷花,长在绿油油的荷叶上,远远望去像是一位身穿粉红长裙的姑娘,在绿色的地毯上优美地跳舞;远处是一簇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侧身看去仿佛是一个害羞的女孩坐在草地上羞涩地用双手蒙着脸颊;旁边一个个莲蓬像一个个用宝石镶嵌而成的小鼓,荷花姑娘们在这绿色的舞台上唱歌、跳舞,用小鼓伴奏在举行小音乐会……。
荷叶又大又圆,绿荧荧的,像一块碧绿的翡翠盘;又像把插在水中的大伞,一片接一片。怪不得宋朝诗人杨万里在《晓初竟慈寺送林子方》中对荷花有如此的赞美:“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澈的湖水与荷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好看极了。
荷花真美啊!大自然的万物真是充满生机!
2. 介绍一处景物的作文怎么写
美丽的花园
深秋到了,走进空旷的校园,一阵冷风吹来,让人感到一阵凉意。
秋天的校园仍旧光彩宜人,树依旧是那么绿;花儿好象不知道深秋已经来了,依旧竟香开放,依旧用它那芳香吸引着只只蜜蜂;蝴蝶依旧在校园里翩翩起舞,依旧用它那美丽的身影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
校园的花坛里落着从树上落下来的几片黄叶,人们的呼吸在的空气中凝成了乳白色的热气。
虽然已经是深秋,但太阳仍旧天天上班,给予植物足够的光和热,使它们能够在寒冷的深秋依然长得很好。
校园里的树时而随风摇摆;时而站立不动;时而从树枝上落下几片可怜的树叶。然而,这些并不影响绿树在深秋的魅力。校园里的花都照样开放,蜜蜂照样忙碌得采蜜,有许多蜜蜂在花的周围飞来飞去,在寻找哪一朵比较好。
深秋的天空异常肃穆而爽朗,在自习过后,天空一片漆黑,让人感到很神秘,高高的天空有几颗星星来点缀,让人猜测:别的星星都到哪里去了?
我爱深秋、爱这爽朗的天空、爱这有一丝凉意的季节!
秋天,你悄悄的走来,默默无声,一眨眼,大地披上了金色衣裳。
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麦子香味四飘,那亩亩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 ;近看,麦子,笑弯了腰,高梁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地里的人忙及了,"唱一曲呀收获的歌,收了麦子,收高梁啊,收了玉米,收大豆啊,收获完了送国家啊。"悠洋的歌声道出了农家秋收的喜悦。
你悄悄的走来,带来一见黄衣裳,一见红衣裳,瞧着边的山,象是渡上了一层金色。飘飘悠游从上面飞下无数黄蝴蝶,一伙在半空中盘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深黄的衣裳变成了浅黄;浅黄又变成了赫石,你看,它多像一个顽皮的小鬼,瞧那边的山上,高梁如醉,简直是一片红海,遮盖了半个天际,和霞光连在一起,红的像火焰似的燃烧。这一黄一红的连成一片,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温暖,甚至都忘了在过几天,寒冬就要来临了。
你悄悄的走来,带来了美丽的秋光美景,带来了丰硕的果实,听,锣鼓喧天,好热闹,忙了一年的人们脸上露出了内心压仰不住的喜悦:"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我迷恋着秋!秋--绚丽多彩的时节, 果实收获的时节,欣欣向荣的时节
3. 写景的作文怎么写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教授语文数年,以下所述,是我对写景作文的一点愚见,如有不当,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1、调动五官感觉,细致观察事物。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就离不开眼睛的仔细观察。
只有去仔细观察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临写作时,笔下才会有可写的东西,要想观察个究竟来,就得将眼、耳、鼻、舌、口、手等所有感官都调动起来。
朱自清写〈〈春〉〉这一篇文章时,就将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了,以至于将春的景致描绘得生动细腻,栩栩如生。我们不妨来看他是如何描绘春风图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句从触觉写了春风的柔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这句从嗅觉写了春风的芳香;“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这句从视觉写了春风的和悦;“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吼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这句从听觉写了春风的悦耳。
这么一来,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学会聚焦,抓住景物特征来写。
写景文章并不要求面面俱到,事无俱细什么都写进去,最主要的是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选一个独特的角度,描写景物,表达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这种写法必须对所有景物做全面细致的观察,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先给人一个总体印象,这就叫抓主要特征;然后再用主要景物来具体印证这一印象。
著名作者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本文先写济南给人总的突出的印象是“温晴”,然后用“山、水、天”的共同特点来具体地加以印证。具体说来,是通过以下三幅画来描写其景色的:第一幅画描绘了眼光下济南的全景。
作者写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因此,“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黄草,夕阳斜照薄雪,山坡卧着村庄,房顶卧点白雪,如同一幅美丽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第三幅画描绘澄清温暖的河水。
河水不结冰,还冒着热气;水中的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弯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像块空灵的蓝水晶。作者就是以这一幅幅美景,描绘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3、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增添文章色彩。 没用修辞手法的写景给人的感觉往往是直接生硬的,一旦恰当地用上修辞手法,就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在这,我们还拿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来做例子。文中有这么一段:“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温暖的原因是济南像小摇篮一样的特殊地形造成的,这就比单纯的术语解说要有人情味。
朱自清的〈〈春〉〉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最典型的是用“火”“霞”“雪”来比喻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那火焰燃烧的炽烈气势、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人的脑际,给人以生活实感。写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写了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分别形容雨丝的紧密、闪光、细长,三个比喻从三个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4、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更好地抒情。朱自清的〈〈济南的冬天〉〉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就处处流露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有时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有时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着喜爱的心情。 5、用词不仅做到准确生动,还要能“活”用。
写景的文章用词不仅要准确生动,还要尽量将词用“活”,尽量将优美的景致用准确生动的词语表达出来。我们不妨拿何其芳的〈〈秋天〉〉来举例子,诗中有多处词语都用得可以说是巧妙无比。
如:“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中的“栖息”一词一般指鸟类停留,休息,在这里却用来形容秋天的到来,把秋天比作小鸟,给人一种轻盈可爱的感觉,同时又生动形象地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可谓一举两得;“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中的“游戏”一词使秋天有了一种动态感,使秋天渔船交融在一起,描绘了和谐的画面,暗示了秋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课本中是举不。
4. 景物的作文怎么写
⒈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 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⒉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 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⒊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 想象来写。
⒋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 为感人。《乡村的今晚》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⒌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 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 样的特点吗?
⒍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 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