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护理诊断怎么写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归纳出128个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组成。
关于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医理论,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病人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温补饮食的需要/与脾肾阳虚有关;清热生津饮食的需要/与燥热伤津有关等。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
关于排泄方面的,除西医护理诊断中的相关因素外可增加: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
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可以更形象、准确地表述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
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心神失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但中医护理诊断还有待于专门的学术机构探讨和研讨,以确立一系列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医特色的护理诊断
杨大夫
2. 中医诊断包括哪些内容
以本人看来,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诊病、辨证和病案四大部分。
一、诊法,是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与病人健康有关资料的方法。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是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部病变能够反映于外。
这就是说,外部的疾病表现可以反映内在疾病的本质。所以,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往往通过病人的自我感觉和医生观察到的病人的一些外在表现来推断病人内部的病理变化。
二、诊病,亦称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疾病的病名,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出的概括与抽象。
对疾病作出病名诊断,是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应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辨证,辨证是中医学的精华,为了弄清辨证的含义,首先要掌握症、证、病、辨证等概念。
四、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
病案书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将患者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3. 中医的住院病历怎么写啊
卫生院中医门诊病历
2012年3月20日
姓名:李阳 性别:女 年龄:18 职业:无
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渐咳嗽,恶寒,头痛,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既往史:无
过敏史:头孢类过敏。
其他:
舌象:舌淡红,苔腻白。
脉象:脉浮紧。
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风寒夹湿)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处理:
(1)中医论治:疏风散寒,化痰止咳。
(2)方:杏苏散加减
(3)药:苏叶10g 杏仁10g 防风10g 桔梗10g 藿香10g 厚朴10g 甘草10g
(4)注意事项:3碗水大火煎15分钟,分3次温服。
4. 中医的住院病历怎么写啊
卫生院中医门诊病历
2012年3月20日
姓名:李阳 性别:女 年龄:18 职业:无
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渐咳嗽,恶寒,头痛,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既往史:无
过敏史:头孢类过敏。
其他:
舌象:舌淡红,苔腻白。
脉象:脉浮紧。
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风寒夹湿)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处理:
(1)中医论治:疏风散寒,化痰止咳。
(2)方:杏苏散加减
(3)药:苏叶10g 杏仁10g 防风10g 桔梗10g 藿香10g 厚朴10g 甘草10g
(4)注意事项:3碗水大火煎15分钟,分3次温服。
5. 中医病案怎么写
病案分析?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主诉(可加入点现病史)加上舌脉之征。
诊断:中医诊断、证型
治则:
药方:
分析药方
例如:
患者张XX,女,32岁
患者3日前外出受凉,今日晨起时,感头昏、乏力,微恶风寒,咳嗽,咯白色痰,无汗出、发热等症,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诊断:外感(风寒感冒)
治则:解表散寒,辛温发汗
方药:麻黄汤
分析:根据主诉和方药组成分析即可。
不懂HI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