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己制作灯笼作文怎么写
制作灯笼
又到一年一度元宵节,总得有个元宵灯笼吧!这不,我和妈妈开始忙活起来了——做个原创的手提灯笼。
我们早早起床,出发去二号桥,买了一个手柄。回家了,我们拿好透明胶、双面胶、剪刀、买来的一个手柄、两盏不同的元宵灯笼、一个带玉环的须头、空的塑料瓶、一些去年灯笼上的装饰物和自制的剪纸龙,开始做了起来。
先从一个灯笼上拿下上盘和下盘,分别黏在塑料瓶的上方和下方,在下方的里面挂上一个带玉环的须头。在瓶盖上戳一个洞,安好有灯泡的手柄,可是,这样灯泡就只会在瓶盖底下亮,我们在两节灯泡和手柄的线上打个结,固定住,这样整个瓶子就全部都会照到了。再将自己剪的剪纸龙贴在瓶身上,咦?上面还空着呢?怎么办呀?我跑去问妈妈,妈妈想了一会儿,从以前牛年的装饰物上拿下一个带“春”字的蝴蝶结,我看看牛年的装饰物,灵机一动,叫妈妈帮忙拿下一对带环的“福”字须头,穿在蝴蝶结两边,这样就美观多了。然后从去年的灯笼纸上剪下一对童男童女,贴在反面。最后在两旁还空着的地方黏上从牛年装饰物上取下的一对蝴蝶。哈哈,一个原创的手提灯笼就做好了!
哎呦,累死了,花了将近一小时半,不过成果和收获还是蛮大的。没有付出哪有收获?看着自己做的灯笼,感到劳动真快乐!
2. 灯笼的介绍咋写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
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
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
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
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
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
“
彩龙兆祥,民阜
国强
”
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
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
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
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四、
十五、十六这
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
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
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
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
的火焰而作罢。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
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3. 灯笼怎么做
方法一: 材料:布,7根铁丝,圆形塑料,木棍 制作方法: 把4根铁丝弄成弧形,在白铁丝的上,下头握成一个小钩钩,在把2根铁丝分别弄成圆形,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在用布缠紧再在底部放上圆形塑料。
接着把一根铁丝截成四段,风别再勾在顶部的钩上,再系在木棍上。 最后一步就是把蜡烛放进去啦! 大功告成了! 方法二: 材料: 竹条,棉线,胶水,铁丝,纱布,蜡烛,绵线,竹刨,剪刀等 制作步骤: 1,将竹子放在蒸气室内加热半小时,然后取出,至于阴凉处晾干,但不得过分干燥,也不能放在强光下爆晒 2,用竹刨刨去竹面粗糙的表皮 3,裁取竹条所需的长度,这要依灯笼的大小而定 4,编织方法:以交叉方式完成灯笼 5,灯笼中间,扎数圈竹圈于邓笼上亦可 6,糊灯笼,先裱棉纱布,再粘二层做灯笼用的单光纸。
裱糊棉纱布要先将稀释的胶水,均匀地平刷在骨架表面,再将剪好的纱布轻附在灯架上,再用刷子沾胶水刷平,这里要注意,刷平胶水的刷子必须是干净的刷子,否则,灯面将是一片脏乱。同时,裱糊的纸也必须糊得没有接缝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 7,将灯笼放在阴凉的通风处晾干。
8,彩绘。彩绘依照个人的品位去所需的图案。
9,彩绘后,依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书写文字。待文字,图案完全干后,再刷上一层桐油,然后待桐油阴干,灯笼就大功告成咯。
这里有图解的: .cn/dispbbs.asp?boardID=26&ID=588&page=4 /viewthread.php?tid=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