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500字
每天早上七点,楼道里总会响起那熟悉的脚步声和洪亮的叫门声“牛奶来了!每当听到这一声响起时,我便知道那为送奶工来了,我就会爬起被窝去开门.那位送奶工很普通,是一位50多岁的伯伯.那位伯伯的皮肤黝黑黝黑的,一看就知道是长年在外风吹日晒的结果;在他花白的头发下,有一双不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因为他的流奶又浓又香,所以很多楼层的住户都订了流奶的.其中一家在六楼,六楼那家订户也就是我们家,12层楼,这上上下下一趟,不拿东西就已经把人累得够呛了,何况那牛奶瓶又圆又滑,一不小心就要摔坏几瓶.冬雪覆盖了大地,万物披上了银色的时装,漫长而又寂寞的严冬提前来到了.但不管刮风还是下雪,那位伯伯总是会来送流奶.清晨,还是跟往常一样冷.“丁零”门铃又响了起来,我还想在被窝里睡觉,可又必须去开门,无赖中,我慢吞吞的去开门.打开门,只见往常一样站在门口,面带着微笑,穿着一件黑大衣,额头上有深深的皱纹,好像能把蚊子夹住似的,但是这样看起来也很有精神.我随手拿过流奶瓶,哪知流奶瓶一下重重地摔倒了地上,我失望地自言道:“哎,今天的流奶算是泡汤了!”那位伯伯笑呵呵地说:“不打紧,今天再补一瓶,不收费.”我接过流奶,道了一声谢.又是寒风呼啸的早晨,这位伯伯又来送奶,他小心翼翼地把流奶递给我,当我接过牛奶瓶时,发现他的手都已经被无情的寒风给吹裂了,皮肤好象老松树的皮,皱皱巴巴的,有一道道的口子,他的头发被冷风吹的微微颤动,我见他的嘴皮在颤抖,显然他非常冷,尽管还是笑着的.我问他:“天这么冷,您不带手套吗,要不我叫爸爸送你一双?”他边说边指着瓶子:“你看,这瓶子外有一层冰珠,戴上手套,瓶子就容易滑掉,而且我已经习惯了.”他走时,我趁他没注意,把爸 爸的黑色手套轻轻放在了他的框里.又一天清晨,“送流奶啦!”我打来门,只见那双手带了一个黑色的手套,对方微笑着,当然我心里也在开心的笑.。
2. 怎样写人物特点
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细致刻画,在此推荐你看鲁迅的文章、大部分是写人物的以下是一些总体要求: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 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
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 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 貌也定会有所不同。
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 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 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 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具体方法: 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 眼睛——写内心”。
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 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 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
如: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 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 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 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
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 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 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 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少年闰土》) 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 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 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 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 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 然后逐一写来。
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 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 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
怎么办? 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写人物 局部的“特写镜头”。
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 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 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
(《丰碑》) 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 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
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 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 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
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 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 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 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
如: 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 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 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
(《老水牛爷爷》) 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 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
人 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 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 格特征。
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 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
如: 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 (《忆铁人》) 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 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
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 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 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 提示: 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 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 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
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 别闷。
3. 怎样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人物的特征,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
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
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特征就突出、鲜明了。
4. 怎样写人物特点
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细致刻画,在此推荐你看鲁迅的文章、大部分是写人物的以下是一些总体要求: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 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
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 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 貌也定会有所不同。
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 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 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 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具体方法: 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 眼睛——写内心”。
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 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 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
如: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 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 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 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
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 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 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 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少年闰土》) 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 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 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 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 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 然后逐一写来。
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 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 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
怎么办? 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写人物 局部的“特写镜头”。
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 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 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
(《丰碑》) 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 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
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 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 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
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 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 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 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
如: 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 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 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
(《老水牛爷爷》) 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 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
人 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 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 格特征。
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 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
如: 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 (《忆铁人》) 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 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
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 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 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 提示: 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 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 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
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 。
5. 关于人物描写的性格特点怎么写
怎样写人
鲁迅先生指出:“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唾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要显示这种差异,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做出不同的反应写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法,也不要牵强附会。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单从一个侧面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从多个侧面描写,人物形象才丰满。多侧面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材料中选择整理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可称为“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穿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在一群人中,也有担当“主角”、“配角”之分。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这种结构方式适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就是外貌描写。有的人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人们哪里都有如此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如果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胡子眉毛一把抓。”效果肯定不好,让人看半天也不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
6. 写人物特点两百多个字怎么写
比方说就是一个人的特色,喜好,性格等。
01人物特点:大智若愚、永不言败、追求执着、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喜爱美食;
02人物特点:时尚聪明、爱捉弄人、心地善良,时有超常的心灵感应;
03人物特点:性格急躁、思想简单、直来直去、好打不平,痴迷中国功夫;
04人物特点:做事冲动、聒噪好动、没主见、胆小敏感、容易大惊小怪;
05人物特点:贪吃嗜睡、动作缓慢、反应迟钝,知识渊博,性格温和;
06人物特点:外表柔弱,内心坚强。
人物活动包括外部情态(心理、肖像、动作、语言)和内心世界,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
要写好人物,就必须注重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许许多多的人交往:在家庭中,有父母和其他亲人;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在大街上,遇到的人就更多。
我们都要仔细观察他们外部情态的特征性表现,进而深入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学习长处,获取启示。
要把观察到的结果,得到的体会,记录下来以此激励自己。感染他人,就需要在文章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
文章要反映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人,可以这样说,生活就是各种各样人物的活动,因此,我们应把人物描写作为写好文章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