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灯谜怎么写
编灯谜和脑筋急转弯类似,但是又没那么通俗幽默,这就要求编者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底,既不能像语言文词那么直白,也不能像脑筋急转弯那么童稚化,一般需要加上一些佐料。编灯谜的方法很多,比如象形、计算、解释说明等等。
举个例子,例如“4个人搬个木头 ”这个就是象形,答案是“杰” ,从字形去想象设计谜面,计算类的灯谜就需要注意它的情趣,情趣不好也不能算是好谜。
总而言之,编写灯谜需要灵感和运气,偶尔还可以用上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在平时多观察和注意生活细节,或者多看一些关于灯谜的书籍,拓展训练自己的思维。
2. 灯谜怎么写呀
编灯谜犹如换一条路走到相同的终点,而这另一条路还让人感觉很自然。
找“路”的方法很多,比如解释说明、象形、计算、字词切分等,最常见的是通过解释说明,但不能像语文解词那样直白,一般都要加点“佐料”,让这个过程更难被发现。举个例子吧:以“陌默”为谜底,如果谜面是“见到生人不说话”就比较直接,而且“见到”没有反应在谜底里,所以不算太好,如果谜面是“五十只黑狗”,加上了计算,就更符合灯谜规律一点,可是情趣不好,也不是好灯谜。
所以编制灯谜有时要靠运气和灵感,更重要的是编制者的语言文化底子。 关于灯谜的知识很多,还有谜格等,有兴趣可以读一点相关书籍。
3. 写灯谜的格式
灯谜的谜格
灯谜的谜底同样包含两个内容:文体与谜格。猜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诗,一段文等是文体。猜射时是按常规方式还是按特殊方式去扣合谜面,这种把谜底文字进行一次再变化来扣合谜面的方式称为谜格。这种谜底文字的再变化同样是利用汉字具有形、音、义的特点进行的。它大体也可分为:音读变化、形态变化、组合变化三种。
(一)音读变化
1、利用汉字同音别字的特点产生歧义扣谜面。例如“满面春风”猜学校名词(白头格)“校(笑)容”。谜底“校”与“笑”同音,以“笑容”扣谜面。 2、通过汉字一字多意即音读不同,字义也不同的特点产生歧义。例如:“金榜题名”猜教育名词(系铃格)“高中”。谜底“中”读zhōng,本意“中等”,变读为zhòng,产生歧义扣合谜面。
(二)形态变化
根据汉字结构特点把谜底文字作形态变化如拆拼、删除、分离等来扣合谜面。例如:“愁容满面”猜物理名词(徐妃格)“滤波”,谜底删除“氵”为“虑皮”别解为忧虑在皮面上扣谜面。
(三)组合变化
通过读法上的调整产生别解扣合谜面。例如“邯郸求师”猜学科(卷帘格)“行为学”。谜底倒读成“学为行”,解释为“求师学习是为了行走”扣合谜面。再如“孔圣人师项橐”猜教育名词(秋千格)“小学”,谜底两个字对调一下读成“学小”扣合谜面。
谜格自灯谜产生以来就有了。但谜格的命名却在明代才确定下来。明代整理时有所谓“广陵十八格”,到清的《清嘉录》中,列有二十四格,发展到本世纪初增至四百余格。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谜格。
1、徐妃格
徐妃格又名半妆格,取徐妃半面妆之意。谜底两字以上,左或右同方向同偏旁删除。例如:“燕瘦环肥”猜化学元素四(徐妃格),“镁、铯、钚、铜”。谜底删除同旁部首“钅”读成“美、色、不、同”扣谜面。
2、秋千格
秋千格又叫转珠格、颉顽格、千秋格。谜底只有两个字,可互相对调(12→21)。例如:“拔河技艺”猜物理名词一(秋千格)“法拉”。依格读为“拉法”扣合谜面。
3、卷帘格
卷帘格又叫美人格,谜底三字以上倒读。即(123→321)例如:“言字不易”猜语文名词一(卷帘格)“难字表”。依格读为“表字难”。即以“说话很难”扣谜面。
4、白头格
白头格又叫做皓首格,谜底头一个字同声别字。例如:“恳请一见”猜数学名词一(白头格)球面。读做“求面”,解释为“求得见一面”扣谜面。
5、素心格
素心格又叫玉带格,谜底中间一字同音别字。例如:“对战士而言”猜语文名词一(素心格)“双宾语”。读作“双兵语”,以“一对士兵在言语”扣谜面。
6、粉底格
粉底格谜底末一字同音别字。例如:“读书收获大”猜教育名词一(粉底格)“学分”。读作“学丰”,以“学习有丰收”扣谜面。
7、虾须格
谜底头一个字左右结构分成两字读。例如:“我把话说白了”猜语文名词一(虾须格)“语素”。依格读做“吾言素”扣谜面。
8、展翼格
谜底最中一字左右分成两个字读。例如:“夫妻订条例”猜音乐名词一(展翼格)“对位法”。依格读做“对人立法”扣谜面。
9、燕尾格
谜底中末一字左右分成两个字读。例如:“叫我一声”猜语法名词一(燕尾格)“呼语”。依格读做“呼吾言”扣谜面。
10、骊珠格
此格不标谜目,猜者需将谜目连谜底一同猜出。谜目谜底浑然一体连缀成文。例如:“思想工作不粗暴”(骊珠格)猜“教育词,语文”,别解为“思想教育工作,言词用语要文明”扣谜面。其中“教育词”为谜目,“语文”为这一谜目下的谜底。再如:“授课要循循善诱”(骊珠格)猜“教学用词,启发式”。解释为“教学应当用启发式的语言循循善诱”。其中“教学用词”为谜目,“启发式”为谜底。
4. 怎么写四年级的灯谜晚会作文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为了欢度节日,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既愉快、又有挑战性的“庆元宵、猜灯谜”活动,而且答对一条灯谜的同学就能获得出题者的一份小礼物哦!于是那天下午,我们个个兴奋得手舞足蹈,都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愉快的“猜灯谜之旅”,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
我来到黑板前,张博媛的一条灯谜:“长耳朵,短尾巴,爱吃萝卜和青菜。”一下子就映入了我的眼帘,那不是“小兔子”嘛!我赶紧过去把答案告诉张博媛,不用说,我得到了一个奖品——一本本子!我好开心,信心倍增。于是,我又一头扎进了五花八门的灯谜中。我一会儿埋头苦想,一会儿又豁然开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依次猜出了张莉、黄砥欣等几位同学的灯谜,真是收获不小!
可这时,我才发现,居然没有一个人能猜中我的两条灯谜。一条是“十”(打一成语),另一条是“票”(打一成语)。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出的灯谜很难吗?陈科、丁宁等同学虽然告诉我他们认为的正确的答案,可是都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就在我百思不解时,徐卓走过来问我:“杨赵男,你的灯谜‘十’答案是不是‘纵横交错’?”“啊,恭喜你猜对了!”我在激动之余又长长吁了一口气,终于有人猜对了我的灯谜,我开心地把自己准备的圆珠笔奖给了徐卓。
愉快的时光总是一晃而过,“庆元宵、猜灯谜”的活动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了。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收获了快乐,丰收了“果实”,还增添了友谊,更增加了知识,这真是一次愉快而富有意义的活动呀!
我爱猜灯谜,更爱赋于灯谜活动的元宵节
5. 怎样才能写谜语
怎样去制作谜语? 一、是先有谜面还是先有谜底? 谜的制作实践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两种情况都存在。
先有谜面的优点在于,这个谜面往往是现成的诗词曲语,这就是借古人之思,纳入今人 的谜道,谜面显得有文采,引人去猜。若先有一个谜底在,制谜时则可以从谜底分析入手, 选择不同的谜路。
二、避免“露面”。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一条谜中,底和面的字不能相犯。
若底面有字雷同,谜学上术语 称为“露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里顺便说一下,严禁“露面”,对制谜者是一种 限制,对猜者正好是一种巧妙的暗示,猜者通过谜面分析可以看透制谜者在回避哪些字, 进而去猜中真正的底,如“一衣带水”打一服装名,谜底就不可能是“雨衣”,因为“衣” 字已露面,则底上肯定无“衣”字,由此,谜底是“汗衫”即成必然的了。
三、灯谜创作要积累素材。 谜界流行的“射虎必备”,属于猜谜的素材之一。
创作的素材那就更多了。有好的谜面 (除成句外,还有各种现成的电影戏剧名、人名、物名、书名及现代生活中涌现的各种 词语等),制谜者切勿放过。
有好的底,制谜者也不妨做个有心人。可把这些搜集起来, 记录在你的素材本上。
很难想象,一个不积累素材的人,能创作出众多的既有时代气息, 又有谜味的作品来。举个例来说,如“总是玉关情”这句唐诗,古人做过谜,今人也做 过,名句不妨多做,关键是要有新意,所谓“旧瓶装新酒”。
当报上刊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消息后,现成的时事已经和谜底十分接近了。经过斟酌,将首句改为“爱我 中国”,虽改一字,但未改其意,依然通顺成文,至此,这则谜的创作方告完成。
四、怎样理解和掌握“别解”? 谜是靠汉字的一字多义才得以生存的。汉字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组中,有它特定的意义。
谜作中如果仍取这个义,这就是直解。谜作中如仍取这个本义,则作品终不能成。
如 “不念旧恶”这句成语中,念作记念解,旧作过去解,要成谜,就必须在别解上做文 章,以“读新书读好书”为面来射“不念旧恶”,把“念”和“旧”在这句成语中的 本意都别解了,这才有了谜味,也就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所以制谜者一定要 在别解上下功夫,所谓“词义相去愈远,谜味来得愈浓”。
运用别解是制谜的一个基 本原则。 至于如何掌握别解,这就得借助于知识了,汉文字和汉语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一个汉 字的释义有多少种,一个句子如何顿读产生歧义,文字和文学功夫愈深,就愈能“借题 发挥”。初学制谜者,多查多翻《辞海》、《同义词词林》一类的工具书,乃是必不可 少的。
五、使用谜格。 随着灯谜创作的发展,谜中的别解有出现在谜面、谜底和面底都出现等三种情况。
这三种 都可以考虑,除字谜外(字谜的别解必然出现在谜面),首先应考虑把别解放到谜底中去。 如何看待谜格?“格助谜活”四个字已概括了格的基本功能。
因为谜格仅是制谜的一个手 段,是迫不得已而求之的。凡用格,谜底的字按照格的变化来念读,最起码的要求是要能 读得下来。
如底为“人民画报”,你用卷帘格来制谜则不行,“报画民人”实在不知所云。 一般他说,谜底的原有念读总比格变后的念读顺达得多,所以制谜者应尽量地避免用格。
六、什么是“谜面抛荒”和“谜底踏空”? 这两种情况都是制谜中的常见病,应特别注意。 谜面上的个别字、词落实不到谜底上去,成为面上的闲字,术语称“抛荒”。
这在借用 成句入谜的作品中极易出现。“抛荒”又有尚可捎带和无可捎带的区别:凡是一句中是 主语或处在骨干位置上的词,“抛荒”是不允许的,是为无可捎带,反之则可捎带。
如:一夜征人尽望乡(猜时人:齐怀远)一夜为闲字,但由于所处位置在“弱拍”上, 故尚可捎带。再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猜外国作家名:雨果),“晓看”、 “锦官城”都处在骨干位置上,都在本谜中被抛荒,故整个谜难以成立。
谜底上的个别字词在谜面上得不到反映,成为底上的余字,术语称“踏空”。“踏空” 也有扣合和扣不住的区别:凡是处在“弱拍”位置上的虚字或附加词,勉强扣合尚可, 应视为带得过去的,反之则扣不住。
“踏空”在灯谜创作中是不允许的。 如:肝胆照江湖(猜电影名:《碧海丹心》),谜底四字为两组骨干词,由于谜面扣 合牵强,致四字踏空,整个谜也难以成立。
七、什么是“倒吊”? “倒吊”亦是制谜中的常见病。在逻辑范畴内特别是在概念上,制谜要求面和底要有基 本相同或相类的外延;如不能相类,则面上概念的外延必须小于底上概念的外延,即面 上是外延较窄的种概念,底上才可能是外延较宽的属。
倘若颠倒种属关系,势必有悻情 理,谜的扣合上也就扣不妥贴了。如“水陆要塞”猜地名“山海关”,“水陆”的外延 要比“山海”大得多;“不同凡响”猜书名“神曲”.从属概念声响无法推出种概念乐 曲,这些都属词义概念上的倒吊。
倒吊本质上属于难以成立的谜。 总之,制谜要有一个基本功和四个基本要点。
一个基本功是:博览、勤学、强记,不断积累素材,加强创作实践。 四个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