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一篇观后感适合小学六年级的
一、要紧密联系原文,简述原文内容
因读而感,感从读来。写作观后感,离不开阅读的材料,没有读就没有感,读是感的前提,感是读的结果,感和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时,要对原文进行简单的介绍,使读者心中对原文的内容有个基本的认识。比如,所阅读的文章说的是什么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它的作者是谁,的和写作背景等,最好对原文的内容概要作个概括。写这些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它应有所选择,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无关的内容。
二、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
从写作方法上讲,观后感是议论文的一种。写作观后感,首先应有一个议题、中心和出发点--这是感的基础。这个议题应该是真实的,是来自于阅读的,它既不是凭空想像的,也不是来自阅读以外的其他行为或事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观后感的中心内容:所读的文章是不是很精彩?它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它的哪些段落或情节写得最好?它引起你什么样的思考?你喜欢其中的主人公吗?为什么会喜欢?又为什么不喜欢?……如此等等。这就要求在写作前认真阅读所写的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材料的主要思想感情和关键语句。但是,还要注意的是,观后感要表述的观点要正确,合乎事实、合乎情理,反面的、哗众取宠的观点是不提倡的。
三、要选择好观后感的切入点
同样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歌,不同的人读了,会产生不同的感想和体会;同一个人,也可能会在阅读后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因为,思考的角度是多样的,人的感情更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古代名著《西游记》,有人读了会对孙悟空的反抗精神感慨不已,有人却会觉得他离经叛道、四处捣乱,又有人会对他的刻苦学艺印象深刻,还有人则会羡慕他的神通广大。还会有人既赞扬他的反抗性,又羡慕他的无所不能……这时该如何取舍写作的角度呢?把握以下三点会对我们的写作有所帮助:一是哪个观点令自己感受最深?再一点是哪个观点写起来更加有话可说?三是哪种观点更具有现实意义?要认真地分析问题,联系现实,从众多的感受中选择最恰当的切入点,作为阐述的中心。
2. 小学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可简单归纳为三段法。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 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
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 我们读书看报看电影是视剧等都有一个过程,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接受的。
这第二部分就是要说这个过程。 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电影电视剧的感人的情节,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
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
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
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电影电视剧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
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 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如果给它归类的话,大体应分在议论文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议论文太难了不必撑握,读后感比议论文要简单的多。读后感就是在你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写出你的感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