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写的七的拼音
拼音为qī
相关介绍:
柒或七,原是数字其中之一。本来其正写为“上山下十并相连”(即是山字之下要跟十字相接相连,山字的中间竖笔与十字的竖笔为连笔),俗写为门字里加个七字。用作数词时,可以表示七的大写,用于记账。如柒佰元整。
七最早见于甲骨文。“七”本义为切断,早在商代甲骨文中,“七”就借为数词,本义则淹没不闻;由数词“七”引申出与此相关的一些义项,如“七体”,指汉赋中一种以七段问答为主题的文学样式。
扩展资料
七,指事字。在一横中间加一竖划,表示将某物从中切断。 “七”字在甲骨文中作“七”,而“十”字在甲骨文中作“十”,二者本不会相混。
后来“十”字中的一点变为短横,“七”字则写作长横短竖之形,二者固然有所区别,但还是很易混淆,所以战国时出现一种将“七”字的竖画弯曲,写作“七”来加以区别的异体,小篆认同了这种写法并将之规范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
2. 七个的七读音是什么
读音 【汉字】七 【拼音】qī 笔画部首 大写:柒 部首:一 笔顺:横 竖弯勾 部外笔画:1 总笔画:2 五笔86:AGN 五笔98:AGN 仓颉:JU 笔顺编号:15 四角号码:4071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4E03 结构:独体字 基本字义 1. 数目字(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示例: 战国七雄 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 民俗,旧时人死后每七天算做一个“七”,共七个“七”,合四十九天。
各“七”的最后一天都要祭祀亡灵。示例:头七/断七。
详细字义 〈数〉 1. (指事。从一ㄣ。
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seven] 七,阳之正也。
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
——《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
——《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
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
——《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七苦(佛经中指出人生苦谛主要有七种: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七宗罪(圣经中指出人类的原罪有七种:饕餮、好色、贪婪、愤怒、懒惰、嫉妒、骄傲). 4. 七次 [seven times]。
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名〉 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a kind of literary form]。
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seventh]。如:头七,二七,… 3. 姓(明代有七希贤) 常用词组 1. 七…八… qī…bā… [massive and disorderly] 嵌用名词或动词(包括语素),表示多或多而杂乱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2. 七八成,七八成儿 qībāchéng,qībāchéngr [seventy or eighty per cent] 七成或八成,百分之七十或八十 3. 七八成,七八成儿 qībāchéng,qībāchéngr [very likely] 十分可能 4. 七病八痛qībìng-bātòng [many diseases] 指大小各种各样的疾病 你看那老头子是寻认儿女寻的急了,七病八痛的,咱不必替老九顶缸。
—— 清· 李绿园《歧路灯》 5. 七长八短qīcháng-bāduǎn [of various lengths] 长短不一的 6. 七尺之躯qīchǐzhīqū [body] 成年男子的身躯 7. 七大八小qīdà-bāxiǎo [of uneven size] 大小不一的 8. 七大洲qīdàzhōu [seven continents] 全球大陆(包括其附近岛屿)的总称。地球上共有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绝大部分在南极圈内。亚洲面积最大,为4400万平方公里;大洋洲面积最小,为900万平方公里 9.七高八低qīgāo-bādī (1) [bumpy]∶[道路] 具有或布满地面隆起部分的 这条路七高八低的,真难走 (2) [rough]∶[地面] 表面高低不平的;不平坦的 真个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捞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
——《西游记》 10. 七绝qījué [a four-line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 a line and a strict tonal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 “七言绝句”的简称。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的格律诗 11.七拉八扯qīlā-bāchě [talk disorderly and unsystematic] 形容谈话无目的、随便闲扯 在船上没有伴,和他七拉八扯的谈天罢了。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2. 七老八十qīlǎo-bāshí [in one's seventies] 七八十岁。形容人年纪大 都七老八十的人了,还是眼不花、耳不聋,十分健壮 13. 七零八落qīlíng-bāluò (1) [odds and ends]∶零碎的;不完整的 一个小小家当,弄得七零八落。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2) [in disorder]∶形容散乱不齐 下午两点钟光景就到了。是一所七零八落的村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4. 七律qīlǜ [an eight-line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 a line and a strict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 “七言律诗”的简称。一种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的格律诗 15. 七略 qīlüè [qilue,the Chinese earlier bibliography] 书名。
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西汉刘歆编辑宫廷藏书,分成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七类。
故称《七略》。 七略四库。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6. 七庙qīmiào [ancestral temple of a ruling house,it generally implies the state] 帝王的宗庙,供奉太祖及三昭三穆共七代祖先。一般指代国家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汉· 贾谊《过秦论上》 17. 七拼八凑qīpīn-bācòu [scrape together] 形容勉强凑合,不很理想 就是七拼八凑给了他,我的日子又怎生过呢!——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8. 七平八稳 qīpíng-bāwěn (1) [balanced]∶处于平衡状态的 (2) [stable]∶稳定的 19. 七七qīqī [Double Seven]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祭奠一次,最后一次是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