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年卖烟花爆竹怎么写申请
申请书
XX乡镇街道办事处
XXX县(区)安监局
我叫XXX,是XXX地方人,为发展经济,打算在本县(区)的XX街道XX路XX号;经营烟花爆竹,此门面周边50米范围内没有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车站码头,也没有其他的烟花爆竹店,100米范围内也没有加油加气站,本人认为符合经营方面的条件,现申请从事烟花爆竹的零售经营,如获得批准,我将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合法渠道进货,切实做好经营中的所有安全工作。
申请人:XXX
年月日
2. 怎样写烟花爆竹申请书
烟花爆竹批发公司申请书样式参考如下:
填写说明
1、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申请经营许可证填写本申请书。
2、本申请书一式四份,用钢笔、签字笔填写或者用打印机打印,字迹要清晰、工整。
3、申请书封面“受理编号”、“受理日期”由各级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机关填写。
4、申请书中“企业名称”指申报企业名称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预先核准的企业名称;
“经办人”是指申请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指定的办理申请事宜的人员;
5、申请书封面“企业名称”处应盖企业公章。
6、申请书表格中,除“企业网址”、“电子信箱”是可选项外,其他栏均为必填项。其中:
申请书与营业执照所载的事项相同的,按营业执照登记的内容填写;
“登记机关”是指颁发营业执照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全称;
“经济类型”按照国家统计局和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的规定填写;
“固定资产总值”、“销售额”、“出口额”分别指填写本表时上年度的固定资产总值、销售收入总额、出口总额;
“申请许可范围”中的“产品分级”、“产品分类”按国家标准《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10631)的规定,在选择项后的[ ]内划‘√’;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用签字笔在“企业意见'栏内的“主要负责人(签字)”处签字。
3. 怎样写经营烟花爆竹许可证的申请书
申请书(样式)
xxx乡镇或街道办事处
我是XXX单位或xxx工商户,座落在XX乡镇或街道,xx路XX号,主要从事百货经营,为了扩大经营,想从事烟花爆竹的零售经营工作,本店周边50米内没有其他烟花爆竹经营点,100米范围内也无集贸市场、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更无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场所和古建筑等,符合经营烟花爆竹的经营条件,特此申请办理烟花爆竹常年或临时经营许可证。望批准为谢。
申请人:xxx或xxx单位
xxxx年xx月xx日
以上的申请书是第一次向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申请时用的。在正式申报中 要填写 国家安监局监制的正式的《烟花爆竹经营(零售)申请书》。
4. 描写爆竹的句子
放了寒假,除了完成单位上安排的几天值班任务,还有与亲朋们的几次聚会,我便很少出门了。
在家里大多数时间就趴在网上,倒也自在。坐在电脑前,屋外那此起彼落的鞭炮声,远远近近地传入耳朵里,从早晨睁开眼直到深夜,就这么时断时续的。
在这“噼啪”的鞭炮声中,尽管我的眼睛还盯在电脑荧屏上,可是我的思绪却早已飞回到童年的故乡去了…… 记得小时候,大年三十以前,父亲早就把过年的鞭炮准备好了,是那种牛皮纸的,有时候是红皮的。鞭炮的个头比较小,形状像一节干谷秸子,村里人都叫它“干草骨节”。
除了“干草骨节”外,还要买一两把(一把十个)爆竹和二提脚。父亲把鞭炮买回家以后,受不了我们几个弟兄的软磨硬缠,便从整挂鞭上拆下来一些分给我们,把余下的就放在炕席子底下炕着,并警告我们谁也不准动它。
可是,父亲给我们兄弟分的“干草骨节”没几天就放完了,我们经不住诱惑就把手伸到了炕席子下面的鞭炮上。你一次偷几个,我一次偷几个,多了也怕被父亲发现,他的皮带可是怪吓人的。
一挂鞭炮数量本来就不多,哪里还经得起这么零打碎敲的?到除夕要放鞭炮了,父亲发现鞭炮已经所剩无几了。于是父亲非常震怒,瞪着眼审问我们几个,可是我们谁也不承认。
如果不是因为大过年的,他不揍得我们鬼哭狼嚎的就怪了。父亲只是骂了我们几句出出气,也就算了。
过年,是我们小伙伴们非常盼望也是极为开心的一段美好时光。学校都放寒假了,年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大家快乐地聚集在街道上做各种游戏玩耍,当然少不了放鞭炮。
你放几个,我放几个,这里面也有炫耀的成分,看看谁的鞭炮多。于是,村子里到处都能听到鞭炮的响声。
“干草骨节”是那种“啪!”的脆响;爆竹是那种“嗵!”的钝响;二提脚是那种地面一声“嗵!”天空一声“啪!”的双响。我们把鞭炮丢在地上放,插在墙缝里放,捏住鞭炮屁股放,用弹弓射往空中放……还不过瘾,于是小伙伴们又开始发明新的玩法了,炸粪便便是其一。
那时,街道上流浪的猪狗比较多,还有牛马也经常从街道上通过,因此,在街道上找坨动物粪便很容易。把爆竹插在粪便上,然后点燃,随着药信“嗤嗤”声过后就是“嗵!”地一声爆响,一坨粪便被炸得四处纷飞,有跑得晚或者距离比较近的小伙伴往往被粪便溅一身,大家一起爆笑一阵子。
更危险的游戏是用爆竹炸酒瓶子。把只爆竹塞住酒瓶子口,点燃引信后,几秒钟内便“砰!”的一声,酒瓶子顷刻间没了踪影,玻璃纷飞,能飞出十几米远开外,有时候就有小伙伴被玻璃击伤的。
有的小伙伴把鞭炮点燃后扔在地上,引信着完后却没了动静,一般人判断是哑鞭,于是有胆子大的就过去捡拾,可是刚刚拿到了手里,鞭炮顿时炸响。“干草骨节”威力比较小,尚无大碍,但如果是爆竹的话,不把手掌炸断了就算是万幸了。
被炸的小伙伴捂住受伤的手哭咧咧地回家了,我们便一哄而散。 除夕的夜晚,天刚刚黑下来,有的人家就开始燃放鞭炮了。
谁家放鞭炮,门口都是聚集一群小朋友,等着抢哑鞭。鞭炮声“噼啪”一阵子过后,硝烟尚未散尽,小伙伴们便借着熹微的暮色,弯腰躬背从一地碎鞭炮纸中寻找哑鞭,像抢钱似的。
一阵子忙乱之后,又朝下一家门口跑去。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有的小伙伴就打着手电寻找。
这些哑鞭炮如果还有信子的,可能也十分短小了,有的仅仅露个头罢了,有的连个头也见不着。燃放哑鞭需要胆量,胆子小的一般不敢直接点燃,而是用根长香来点燃,如果实在点燃不着就会把鞭炮扒开,用火柴点燃火药,“嗤!”的一声,听个响声罢了。
有的哑鞭用块石块或者斧头砸,也能听到一声爆响。 除了过年,平时乡亲们谁家娶媳妇或者盖新屋,燃放鞭炮也是必须的,我们小伙伴们谁能抢个哑鞭放放就很高兴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盖新屋上梁这天。主人家都是选择在中午这个时间上梁。
看上梁的人很多,可以与看大戏的人数媲美了。仪式开始时,是盖房子的木工头和瓦工头借着两把梯子,手里分别拿着斧头和瓦刀,两个人走到梯子跟前,相互望一眼,点下头,然后分别讲着话同时登上梯子。
这边说,今天是个好日子。那边说,东家喜把房梁上。
这边说,翻身不忘**。那边说,盖屋不忘**。
……两个人边说边爬到了房梁顶端,各把早系在身边梁上的一根绳子解下来。下面的人仰面对梁上说,点鞭了!上面说。
点鞭!于是系在房梁最顶端正中的那根椽子上的鞭炮,随着剧烈的“噼啪”声,就像卷帘门一样慢慢地被两个工头提了上去。待鞭炮声结束,椽子也正好被两个人提上来,早就候在屋门外面的小伙伴们便一哄而上抢哑鞭。
但人多哑鞭少,谁能抢到个脸上就写满了高兴。两个工头把顶椽子安放好后,两个人又分别提上来一个红布封口的葫芦状圆斗,里面盛了一些小饽饽(鸟首形状的小馒头)、大红枣、年糕、糖果、硬分币、干谷草屑之类的东西,两个人开始向人群里抛撒。
下面的人乱哄哄地争抢,场面很是热闹…… 现在,故乡的除夕夜,乡亲们家家户户隆重地燃放鞭炮仍是传统。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放鞭炮的时候,再也没有那么多的观众了。
小朋友们也不知道都跑到哪里去了,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