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坡题跋这首诗怎么写
《东坡题跋》不是一首诗,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东坡题跋》是东坡散文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体裁,充分体现了东坡在文学艺术上的宗旨:崇尚自然、不事雕琢;冲淡简远,高雅绝俗,代表了封建社会后期美学思潮。题跋内容也反映了东坡的处世哲学,旷达超脱、随缘自适,在平心的世界中感悟美的人生。同时,题跋在写法上随兴而发、妙趣横生,也见出东坡自身的人格和风格。明茅维刊七十五卷本《东坡全集》中,收苏轼各种题跋将近六百条,见该书卷六十六至卷七十一明毛晋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六卷,收文近六百篇,即从茅维刊《东坡全集》中抽出单行商务印书馆有《丛书集成》影印本。
望采纳,谢谢。
2. 跋怎么写
序,又称叙、叙文、叙言、序言、序文、引、引言、导言等。据说序始于孔子的赞《易》。序在古代多放在书的后面,现在一般放在书的前面,而把放在书后面的序称为后序或跋。序跋的内容、体例大致相同,因而可合称序跋文。一般的书有序无跋,如觉得序意未尽,后面仍可有跋。
序有自序和他序之分。自序偏于说明著作宗旨、撰写经过、编写体例等,还可就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简要的阐述。自序有时也称前言。他序则常常要对作者、作品作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作引申和发挥。自序和他序可以并用,不同的观点还可以展开争鸣。
一般的读者都有读书先读序跋的习惯。他们把序比喻为“游园的向导”,所以有的书也称序为导言。不论是自序还是他序,都承担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的任务。
因此,序的第一要义,应是坦率、诚实、中肯,要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为人作序者,要深入了解作者,认真地研究原著,不能凭道听途说的材料或浮光掠影的印象去敷衍成篇。大凡名家,总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由名家作序,可以帮助读者深入堂奥,也有利于扶植人才。然而,只要有真知灼见,即使不是名家,同样也有作序的资格。
序风是文风的一个方面。有少数人碍于情面,逢面作“序”,由于没有认真读过原稿,只好七拉八扯罗列琐事,或兴之所至地铺演轶闻,结果序和正文常常是风马牛不相及,有序等于无序。这实在是一种不好的文风。
序大都是夹叙夹议。偏于叙的,有散文的特点;偏于议的,有论文的特点。散文也好,论文也好,都要言之有物。散文要以材料的丰富和文笔的多姿见长,论文则要以论点的深刻和分析的透辟取胜。在各种应用文体中,序是具有较大的文学价值或史料价值的。
3. 什么是题跋
一、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的文字叫“题”,后面的叫“跋”。《说文解字注·足部》:“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
二、书、画的“题跋”是作品的一部分。其内容与形式及位置要与作品密切配合。书、画,题跋、印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增益,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
书写于书籍、碑帖、书画作品的品评、追述故事、考证版本及渊源等方面的文字。书写于作品前面的文字一般称“题”,后面的称“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足部》谓:“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一般乃指书、画、书籍上的题识之辞,内容为标题、品评、考订、记事之类,体裁有散文、诗、词等。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载:“唐昭宗幸华州,作《菩萨蛮》辞三章,今此辞墨本犹在陕州一佛寺中。予顷年过陕,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对画幅上的题跋,清代王概《芥子园画传》说:“元以前多不用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耳,至倪云林字法遒逸,或诗尾用跋,或跋后系诗,文衡山行款清整,沈石田笔法洒落,徐文长诗歌奇横,陈白阳题志精卓,每侵画位,翻多奇趣”,元代以来,在画上题书诗文已成为中国画作品上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
4. 如何写“跋”
跋 :是指写在著作后面的后记 也就是后序;
后记: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文稍有不同。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5. '题跋'是何意
一、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的文字叫“题”,后面的叫“跋”。《说文解字注·足部》:“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
二、书、画的“题跋”是作品的一部分。其内容与形式及位置要与作品密切配合。书、画,题跋、印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增益,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
书写于书籍、碑帖、书画作品的品评、追述故事、考证版本及渊源等方面的文字。书写于作品前面的文字一般称“题”,后面的称“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足部》谓:“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一般乃指书、画、书籍上的题识之辞,内容为标题、品评、考订、记事之类,体裁有散文、诗、词等。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载:“唐昭宗幸华州,作《菩萨蛮》辞三章,今此辞墨本犹在陕州一佛寺中。予顷年过陕,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对画幅上的题跋,清代王概《芥子园画传》说:“元以前多不用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耳,至倪云林字法遒逸,或诗尾用跋,或跋后系诗,文衡山行款清整,沈石田笔法洒落,徐文长诗歌奇横,陈白阳题志精卓,每侵画位,翻多奇趣”,元代以来,在画上题书诗文已成为中国画作品上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