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书字怎么写楷书
一、图为古代的书字楷书写:
二、书的释义:
1、写字;记录;书写:~法。大~特~。振笔直~。
2、字体:楷~。隶~。
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一部~。一套~。丛~。新~。古~。~店。
4、书信:家~。~札。
5、文件:证~。保证~。说明~。挑战~。白皮~。
三、组词:
书写 看书 草书 念书
藏书 书本 书包 书画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书,箸也。从聿,者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书,以竹筷为笔。字形采用“聿”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书写[shū xiě]
写:~标语。~工具。
2、看书[kàn shū]
读书。
3、草书[cǎo shū]
汉字字体之一。字形比隶、楷简化,笔画牵连曲折,便于迅速书写。从汉代以来,体势屡有变迁,有章草、今草、狂草、行草等。
4、藏书[cáng shū]
收藏图书。也指收藏的图书。
5、书本[shū běn]
(总称):~知识。
2. 古代书字什么写
古代“书”字的不同写法: 1、西周金文写法: 2、小篆写法: 3、汉代隶书写法: 4、唐代柳公权的楷书: 5、元代赵孟頫的行书: 6、王羲之的草书 “书”是形声字。
篆书从聿,者声。聿( yù),即笔。
隶书省“者”成“曰”。 《说文》:“书,箸也。”
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
1、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画 3、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4、信件,信函 5、奏章;文书,文件 6、书法 7、《尚书》的简称 8、文字 9、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0、皇帝的诏书 11、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
3. 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汉字有左右结构,也有上下结构,纵向是否比横向更能预防阅读的误会,很难说。
首先,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
“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
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 其次,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因为是右手写字,左手执册,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自左而右的方便。
如果从右往左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方便,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第三,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
右为大,左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
竹简的书写,是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的,不存在书写之前展开的问题,倒是有书写之后(竹简顺序)排列的问题。一般是左手持简,右手写字,写好后自然由左手放下,既然是由左手排列的,向左排开大概比较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