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一篇游普陀山作文
暑假里,爸爸带我们全家去普陀山游玩,我兴奋极了。因为普陀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我能去那儿玩,那可真是三生有幸啊!
星期四,我们乘着快客来到沈家门。沈家门非常热闹,自然生意也旺了起来(那可应该谢谢俺们才对)。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饭后就出发了。可是老天爷偏偏和我们作对,我们一出宾馆,太阳公公就对我们出气。唉,去普陀山的人可真多啊!买个票都要等个半天(可真是辛苦我们啊!)我们顺利地来到普陀山。这时,我们早已汗流浃背了。
普陀山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独特的海山风光驰名于世,誉称“海天佛国”,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就是这一点吸引着这么多来观光旅游的人。我们对普陀山非常生疏,于是我们问当地人,才知道普济寺就是普陀山中最古老的景点。
我们花了100元,请了一个导游为我们介绍。导游告诉我们普济寺有三座桥,非常著名。第一座桥是最高的桥,名叫长寿桥。人走过后会非常长寿。第二座桥是最平的桥,叫做平安桥。这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走过的桥。凡是走过的人这一辈子你就会平平安安。这些大部分就是普济寺的一半了。我们走过平安桥时,三个尼姑给了我一个平安符。
普济寺最重要的要数烧香拜佛,凡是来普济寺的人总是会先去拜拜佛,让全家人幸福美满,让孩子更加聪明、伶俐。
除了普济寺,南海观音也是非常重要的景点之一。南海观音设计总高度为47米,重90余吨,基本采用飘海观音的形容,端庄慈祥。由仿金铜精密打造,总投资九千五百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普陀山还有许多著名、有趣的景点等着你们去游玩呢!赶快行动吧!
暑假的一天,一家人去普陀山游玩。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普陀山。
车子停了,我迫不及待的跳下了车,映入眼帘的就是茫茫的人海,我们很快也在这片人海中遨游。先去大殿吧,那儿有信男信女在烧香拜佛,他们的表情都很严肃,虔诚地祈祷着。
“ 好神奇的四大天王呀!”我顺着声音看过去,只见四尊天王威风凛凛地站着他们脸上的表情着丰富呀!一个在笑,一个板着脸,一个用大眼睛死盯着人们好像正冲谁发怒。看到这些佛像,让我不禁佩服起了那些雕刻师来。
“我们去看南海观世音吧,”妈妈说,“普陀山是观世音道场,所以到了普陀,一定要去朝拜南海观世音。”
南海观世音露天大佛坐落在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潮音频传,身临其境,如到人间仙境。南海观音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高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看到佛像的那一刻,我感到了佛地的神圣。
从普陀山回来的那一刻,“海天佛国”的那份美丽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2. 写一篇游普陀山作文
暑假里,爸爸带我们全家去普陀山游玩,我兴奋极了。
因为普陀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我能去那儿玩,那可真是三生有幸啊! 星期四,我们乘着快客来到沈家门。沈家门非常热闹,自然生意也旺了起来(那可应该谢谢俺们才对)。
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饭后就出发了。可是老天爷偏偏和我们作对,我们一出宾馆,太阳公公就对我们出气。
唉,去普陀山的人可真多啊!买个票都要等个半天(可真是辛苦我们啊!)我们顺利地来到普陀山。这时,我们早已汗流浃背了。
普陀山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独特的海山风光驰名于世,誉称“海天佛国”,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就是这一点吸引着这么多来观光旅游的人。我们对普陀山非常生疏,于是我们问当地人,才知道普济寺就是普陀山中最古老的景点。
我们花了100元,请了一个导游为我们介绍。导游告诉我们普济寺有三座桥,非常著名。
第一座桥是最高的桥,名叫长寿桥。人走过后会非常长寿。
第二座桥是最平的桥,叫做平安桥。这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走过的桥。
凡是走过的人这一辈子你就会平平安安。这些大部分就是普济寺的一半了。
我们走过平安桥时,三个尼姑给了我一个平安符。 普济寺最重要的要数烧香拜佛,凡是来普济寺的人总是会先去拜拜佛,让全家人幸福美满,让孩子更加聪明、伶俐。
除了普济寺,南海观音也是非常重要的景点之一。南海观音设计总高度为47米,重90余吨,基本采用飘海观音的形容,端庄慈祥。
由仿金铜精密打造,总投资九千五百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普陀山还有许多著名、有趣的景点等着你们去游玩呢!赶快行动吧! 暑假的一天,一家人去普陀山游玩。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普陀山。车子停了,我迫不及待的跳下了车,映入眼帘的就是茫茫的人海,我们很快也在这片人海中遨游。
先去大殿吧,那儿有信男信女在烧香拜佛,他们的表情都很严肃,虔诚地祈祷着。“ 好神奇的四大天王呀!”我顺着声音看过去,只见四尊天王威风凛凛地站着他们脸上的表情着丰富呀!一个在笑,一个板着脸,一个用大眼睛死盯着人们好像正冲谁发怒。
看到这些佛像,让我不禁佩服起了那些雕刻师来。“我们去看南海观世音吧,”妈妈说,“普陀山是观世音道场,所以到了普陀,一定要去朝拜南海观世音。”
南海观世音露天大佛坐落在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潮音频传,身临其境,如到人间仙境。南海观音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高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
看到佛像的那一刻,我感到了佛地的神圣。从普陀山回来的那一刻,“海天佛国”的那份美丽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3. 去普陀山拜/350丶的作文怎么写
“楼阁高低两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
暑假里,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有幸来到了漂浮在大洋上的宝岛圣地——普陀山。那山,那水,那美景真是令人陶醉。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的东部,我们乘坐在游轮上,顺水而下,向着普陀山进发,在甲板上看,碧蓝的海水掀起波浪,层层叠叠,仿佛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不一会儿,就到了南山观音,那里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
这就是“海天佛国”的象征。跟随导游图,我们又来到了千步沙,啊,沙滩多宽阔,海水多么清澈啊!咦?在沙滩上横行的是什么呀?哦,原来是威风凛凛,挥舞着大钳子的螃蟹,它正在向自己的洞口走去。
突然,一阵浪袭来,螃蟹不见了,洞口也被抚平了。沙滩上还有些小玩意儿,有贝壳、有海螺,还有海星等等。
我们又坐上了玻璃船,来到了海中心,我低头一看,真美啊!鱼儿成群结队的在珊瑚丛中穿梭,有的像一个皮球,浑身长满了刺,有的头上开着“一朵樱花”,还有的尾巴像一把扁子,嘴巴还不时地吐着泡泡。再看看远处,海水颜色各异,有的是浅黄色,有的是呈麦绿色,深处就变成蓝色了,真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水墨画。
中饭过后,我们坐着缆车来到了佛顶山,站在山顶上,向四周眺望,眼前海湾镶边,淡黄色的沙滩衬底,整个岛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嵌在碧波浩瀚的东海上。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天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但普陀山的美却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
4. 短文游普陀山第七题给文章加一个结尾怎么写
游普陀山
8月6日,天气晴朗,我们来到了普陀山.
我们先到了莲花池.只见池水碧绿,清澈见底,水中倒映着葱茏的树木、宏伟的琳宫、起伏的峰峦、高大的宝塔,诸景会聚,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此时,正当荷花盛开,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朵朵粉红的荷花亭亭玉立,显得那么娇艳、妩媚.阵阵花香传来,沁人心脾.一阵微风过后,叶摆花动,此起彼伏.我不禁想起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接着,我们来到了建在佛顶山山腰的大乘庵.卧佛殿里那尊长达9米的大卧佛真有意思,侧着身,右手枕于头下,左手搭在身上,两脚并着,神态安详,面带笑容.听导游介绍说,这是释迦牟尼临终的睡态.随后,我们来到大海边,那海滩上闪着的点点金光就如同繁星一般.我们在沙滩上奔跑着,嬉戏着,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在大海上空回荡……
5. 描写普陀山风景,具体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都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千姿百态,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磐陀夕照”指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
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则见汪洋连天,景色壮奇。“磐陀夕照”堪称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与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生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
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莲花洋是登普陀山进香的必由之航路。
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如遇到大风天,这里则是波翻盈尺,惊涛骇浪,另一番极为壮观的景色。
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像狼牙。”
短姑圣迹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
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
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礼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天门清梵,指普陀山最东端梵音洞的景观。
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
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
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
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沿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为奇异。
此地又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海潮入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佛家信众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现身。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南天门在普陀山南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
南天门孤悬入海,处于普陀山最南端,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名南天门。
阙门飞檐起角,中间书有“南天门”三字,旁有龙眼井,崖上有石鼓,阙左上方有狮子石。介 绍 南天门内群岩耸秀,门前碧波浩渺,摩崖石刻众多,门侧有清康熙年间武将蓝理所题“山海大观”四字,苍劲有力,引人注目。
门里有梵宇琳宫,宇旁有一巨岩,可缘石级而登临岩顶。岩顶平坦,有两处小水潭,潭水清淳发光,俗称狮子眼,岩石上锲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海岸孤绝处”等石刻。
传说这里是八仙过海的地方,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结茅于此。小知识:“入三摩地”:佛教名词,三摩地即为“戒、定、慧”,入三摩地就是远离心之浮沉,而得平等安详,心专止于一境之意,也就是将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的状态,称为心一境界。
普陀山上的“入三摩地”是从短姑道头上岸后,佛顶山的山门步行到慧济寺的香云路。此路依山循坡蜿蜒而上,路间有“入三摩地”等石刻题字,皆出自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之手笔。
过仙人井,登八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
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
洞口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叹为观止。
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千鲜相增,光耀心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