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策论,怎样写策论
策论是什么
策是策问,论是议论文。宋金科举制度。曾用以取士。《宋史·冯拯传》:“拯与王旦论选举帝前。拯请兼考策论,不专以诗赋为进退。”《金史·章宗纪三》:“会试,取策论、词赋、经义,不得过六百人。”清康熙年间取士,曾改试策论,不久废;到光绪季年,凡乡试、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废八股文,改试策论,不久亦废。
策,古代考试以问题书之于策,令应试者作答,成为“策问”,也简称为“策”,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后汉书·边韶传》:“著诗、颂、碑、铭、书、策凡十五篇。”
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清末科举废八股文,用策论代替。
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宋 代以来各朝常用作科举试士的项目之一。
策论的特点:以论点作为写作的中心
分条析理,解纷排难,于立谈之间树声望。要赢得更多的人对你注意,对你赏识,对你赞许,想与你交往,那就多写自己的观点,一事一议,一篇文章只表达一个观点,简洁而有力,犀利而练达。
当然,不要担心观点会引起争议,不要担心有人跟贴乱骂,越能够引起争议、引发讨论的文章,越能够加速你的成名。
策论的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作用
人们总是把古代的科举视作八股文的考场,以偏带全,认为那就是不可取的老传统。
其实不然,在古代,朝廷开科选士,向来以“策论”作为主攻,文采飞逸者更好,但你的见解独到,才是上上之选,皇帝就当时的时政、农事、民风等问题出题,由考生对答,这就是对策。譬如:皇帝问你,如何征服西夏,你来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和观点,策论做得好,马上就可以外放做官,或者进入翰林培养。
反观我们的高考制度,一直是以“掉书袋”为中心,考试的内容,无不是以你记住了书里的多少内容作为考试的依据,“论”一直以来,都没有被重视。反观古代,士子聚会、将官言事、百官奏折、朝廷议政,无不是言来论去,讨论为纲,谈天论地,以见解评高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也是建立在《贞观政要》诸位官员的经邦论道、极而言之的基础之上,古有“一言兴邦”,正是此理。
只有小学文化的人,你也不能说他就没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自己的识解,他们往往也有其可取之处,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
2. 弘扬黄河精神怎么写策论
关键看你的主论点是什么。
如果你主论点是与如何弘扬黄河精神,那写策论是完全可以的。 /我随便写个提纲 /弘扬黄河精神,建设和谐中国 /开头:黄河精神是什么+举例有关黄河精神的作用+引申到黄河精神对建设和谐中国的重大作用+要大力弘扬,以建设和谐中国。
/分析:当下与黄河精神相悖的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对建设和谐中国的危害+弘扬精神刻不容缓。 /对策:弘扬黄河精神,需要加强宣传。
/ 弘扬黄河精神,需要加强教育。 / 弘扬黄河精神,需要加强法制建设。
/结尾:名言引言,说明黄河精神的历史地位+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黄河XX精神(把黄河精神的主要部分说出来)+因此,大力弘扬黄河精神,是建设和谐中国,振兴民族气概,造福千秋万代的重要举措。 / /当然,我是随便构思的,对策不够丰满,这需要结合材料才能写得具体和有针对性。
另外对策论证部分我也没有具体写,这也需要结合一下材料才更好论证。具体你可以再想一下。
3. 策论是什么
策论是一个词,指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
宋代以来各朝常用作科举试士的项目之一。1、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引状》:“昔祖宗之朝,崇尚辞律,则诗赋之工,曲尽其巧,自 嘉佑 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於世,而诗赋几至於熄。
何者,利之所在,人无不化。”2、《金史·选举志一》:“初但试策,后增试论,所谓策论进士也。”
3、明 张宁 《方洲杂言》:“公以予策论颇优,而经书义不及彼卷,遂以 彭华 为首。” 4、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八股文旧事》:“ 康熙 二年癸卯八月,定试士不用八股时文,用策论制,分二场。”
4. 良策的策字怎么写
策 cè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鞭打:策马。鞭策。
激励,促进:策动。策勉。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
杖:策杖。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计谋,主意,办法: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姓。
笔画数:12;
部首:竹;
笔顺:撇横捺撇横捺横竖折竖撇捺
5. 申论到底是要写策论还是政论
没有绝对规定申论文章要写政论或是策论,在阅卷中也没有政论一定比策论文得分高的例子,文章得分高低,是由文章本身质量的高低决定的,好文章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好文章。
以下是策论和政论的区别:
政论: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的评论。涉及事物的性质、意义、影响、危害等。
策论:策论在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清末科举废八股文,用策论代替。特点是以论点作为写作的中心。
申论:申论是指针对给定材料或者特定话题而引申开来、展开议论的一种文体,是随着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而出现、推行的一种新兴文体。它是世界上最难写的文体,平均分在38左右。